摘要:因此崇祯皇帝让祖大寿非常的寒心,于是在皇太极围困大凌河的时候,这三个月里,弹尽粮绝,粮食没有了,开始吃马,等到什么吃的都没有的时候,开始发生了吃人的惨剧,派出的援军又被清兵击败,祖大寿看到这些惨剧,想到不能因为成就自己一个人的名节,而让城中的老百姓如此的惨死,便打开城门要皇太极保证不杀城里百姓,皇太极答应以后,祖大寿才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归降皇太极。这个时候,皇太极继位,祖大寿的对手于是由努尔哈赤便成了皇太极,祖大寿奉崇祯的命令驻守山海关,他第一次投降清朝的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在崇祯皇帝的身上,大明朝已经是摇摇欲坠,破烂不堪,崇祯皇帝有着极大的抱负,他重用袁崇焕,可是私底下却还是不能完全的相信袁崇焕,这个时候的皇太极,看到久攻不下的锦州和宁远,于是便绕道直取北京,袁崇焕只好返回北京,可是却被皇太极用了反间计,袁崇焕被崇祯捉拿下狱。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人,可是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则是不然,满族和汉族则是敌人,投靠满族人,背叛汉族,就是汉奸,在中国近代史,汉奸是最惹人恨的。

祖大寿和吴三桂同样是明朝官员,同样是降清,那么为什么祖大寿却没有被人称作汉奸,最终寿终正寝,可是吴三桂为什么却背负一世骂名,遗臭万年呢?

祖大寿,吴三桂不止同是明朝将领,手握军队,而且他们两个人还有亲戚,祖大寿的妹妹是吴三桂的继母,那么吴三桂就要称祖大寿为舅舅,那吴三桂的降清跟祖大寿有没有间接性的关系呢?

祖大寿,辽东人,明朝将领,曾参加过宁远大战以及宁锦大战,1626年的时候,努尔哈尔率领六万精兵攻打宁远城,他没打过败仗,所以觉得这个宁远是很好打下来的,结果没想到的是宁远城久攻不下,反而被祖大寿的火炮所伤,努尔哈赤非常的郁闷,回到沈阳后,因为心情抑郁,后背又长了一个毒疮,便带着大福晋阿巴亥去了辽阳温泉疗养,便没过多久,努尔哈尔就死了。

这个时候,皇太极继位,祖大寿的对手于是由努尔哈赤便成了皇太极,祖大寿奉崇祯的命令驻守山海关,他第一次投降清朝的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在崇祯皇帝的身上,大明朝已经是摇摇欲坠,破烂不堪,崇祯皇帝有着极大的抱负,他重用袁崇焕,可是私底下却还是不能完全的相信袁崇焕,这个时候的皇太极,看到久攻不下的锦州和宁远,于是便绕道直取北京,袁崇焕只好返回北京,可是却被皇太极用了反间计,袁崇焕被崇祯捉拿下狱。

因此崇祯皇帝让祖大寿非常的寒心,于是在皇太极围困大凌河的时候,这三个月里,弹尽粮绝,粮食没有了,开始吃马,等到什么吃的都没有的时候,开始发生了吃人的惨剧,派出的援军又被清兵击败,祖大寿看到这些惨剧,想到不能因为成就自己一个人的名节,而让城中的老百姓如此的惨死,便打开城门要皇太极保证不杀城里百姓,皇太极答应以后,祖大寿才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归降皇太极。

这是第一次祖大寿归降,可是后来的祖大寿仍然跑了回来,继续抗击清兵,这个时候,他的儿子还在清兵手里,可见祖大寿完全是顾大家而舍小家的情意,所以祖大寿的第一次归降是假降,这其中也不乏自己家人的劝说。

等到1642年,也就是距离大凌河之战11年以后,皇太极围困锦州一年,城中再次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跟上一次围困大凌河的惨剧是一样的,于是祖大寿再次投降皇太极,希望皇太极能原谅自己的第一次失信。

皇太极很大度的用满人的最高礼节抱腰礼拥抱了祖大寿,非常的大度,没有处死祖大寿,也没有继续追究。一个破烂不堪的王朝,祖大寿尽心尽力的做了他该做的事情,得到了世人的谅解!而且谁又能保证他第二次的投降不是假降呢,不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呢?只是没过多久大明朝就灭亡了。

吴三桂不同,就在李自成入关,崇祯皇帝上吊死了,他还左摇右摆,最后知道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掠走,他这才投奔清朝,说白了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祖大寿虽然投降清兵,却没有攻打过汉人,只给吴三桂写了一封劝降信,直到1656年病死,而吴三桂投降清兵以后,则是帮助清兵绞杀农民起义军,还有南明政权,甚至亲入缅甸,绞死了永历帝,之后坐镇云南,权利达到了顶峰!

两个人都是降清,可是心态和目的完全不同!祖大寿心存大义,而吴三桂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在云南称帝!心态不同,自然结果也完全不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