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昌龄曾经作了一首诗《从军行》,这里面提到的楼兰,是汉代时期西域的一个小国,据说,当时的楼兰繁荣富庶,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绿树环绕,到了公元四世纪,它被零丁国所灭,此后,这神秘的楼兰古国,一个楼兰人世代眷恋的家园,便突然消失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到了唐代的时候,已经完全找不到楼兰的踪迹,王昌龄写的“楼兰”,其实已经不是楼兰了,只不过是西域的一个象征罢了,到了元朝,马可·波罗十分向往楼兰,于是便想去寻找,可是再也没有它的踪影,楼兰,就这样无任何的记载的,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面对苍茫的沙漠,楼兰古国究竟是怎样消失的?我国的考古队专家们一次一次的深入罗布泊,一次次的深入到这个不毛之地,却总是带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归。

1900年,楼兰古国终于重见天日,神秘再现了。可是并不是我们国人发现的,而是由瑞典考古队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在罗布泊他们迷路了,却发现了一处古城的遗址,第二年,这个个考古队再次来到了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包括古钱币,丝织品等等,确认就是消失的古楼兰,从此,楼兰成为了考古圣地,可惜的是,很多有价值的文物,都被外国考古队打着研究的旗号给盗走了。

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组织了楼兰考古队,进驻到了这个神秘的地方,重新唤醒了沉睡之中的楼兰古城,出土了4000年以前的楼兰女尸,发掘了楼兰古国的遗址,以及大量的石器,装饰品,文书等等这些珍贵的文物,楼兰昔日的繁荣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在一座座奇特的古墓之中,发现了几具完好的楼兰女尸,都是一个个貌美的姑娘,高鼻梁大眼睛,神态安详,头戴一顶小毡帽,上面还用几根色彩斑斓的雉翎进行了装饰。墓中器物种类很多,木器,骨器,角器,石器等,其中木器之中还包含着盆,碗,为什么这些女尸已经千年而不腐?还有她们又是什么人呢?只能待我们去深入的研究和考证。

古城的面貌,东西长335米,总面积10万平方米,城墙是采用最坚固的夯筑法进行建筑,这种方法与敦煌附近的古长城相似,四面有城门,城内有石头砌的渠道,以渠道为轴,分东北和西南两部分,东北部以佛塔为标志,西南以三间房为标志。

佛塔外形如同覆钵,与古印度的佛塔非常的相似,在佛塔的附近,发现了木制的佛像还有香炉,以及东汉及西汉的钱币,来自外国的贝壳,珊瑚,这些散落的钱币,还有贝壳,珊瑚,都可以表明,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的中转贸易站的所在地,有着曾经的辉煌。

三间房则是楼兰古城之中唯一的一座用土堆砌而成的建筑,不仅发现了丝织物,居然还发现了一本汉代的文书,从这本书的内容上看,这里曾经是个官衙所在之处。

楼兰古国,这样一个可人的绿洲,一个楼兰人世代眷恋的家园,一个好好的文明古国,为什么突然间就人去楼空,成为了一片被沙漠所覆盖的一片废墟。

根据出土的文书记载,口粮越来越少,水越来越缺乏,不能耕种出现了种种困境,推断这些困境之所以出现都是因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失衡,水源日益不足,这一切的种种,都表明了在4世纪的时候,罗布泊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化非常之大,楼兰人曾经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了抗争,可是仍然回天乏力,当时的楼兰人为了生存,只好放弃了这美好的楼兰古城,那么他们究竟迁徙到了何方?后代在哪里?至今无人能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