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期,在我国河南安阳西北方向,有个叫小屯村的村落,这一带的耕田中,农民常常会捡到刻有一些奇怪的甲片,这些甲片被认为是不祥之物,而被丢弃在干枯的井中,还有一些人则是把它们冒充“龙骨”而混入药铺换几个钱。

公元前16世纪商汤取代夏,从此中国历史上进入了商代,由于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骚扰,以及农业生产的发展,商王盘庚曾经5次迁都于殷,直到商纣亡国,273年殷一直都是商代晚期的统治中心,可是自从商汤被灭亡后,殷都荒芜而渐成废墟,他们的文明也只局限于在文字记载上,甚至有人认为那些记载根本不可相信,然而这种怀疑因为一连串的偶然事件逐渐被否定了,殷沉淀已久的古文明终于展现出来。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老先生身体不适,请来一位中医为他看病,中医把脉后给他写下了药方,药方之中包含一种名为“龙骨”的药物,家人把药抓了回来,就在他准备研磨这些龙骨的时候,王懿荣发现,这些东西并不是什么真正的骨头,而是变黄了的龟甲,上面还有许多划痕。

王懿荣是一位研究古文字的专家,他拿起甲骨仔细的观察,竟然出乎意料的发现这些划痕像是一种文字,他于是便买下药店的全部龙骨,他不禁发问,这上面奇怪的符号是会不会是一种文字呢?这些奇怪的龙骨都集中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出土这么多的龙骨?他的这一连串发问,竟然引出了历史上一座繁华古都的显现,那就是商代的都城——殷。经过细心揣摩研究,确认这些字形是商代的一种占卜文字。

而商代的文字为什么要刻在甲骨或兽骨上,而不是刻在竹简或树皮之类的东西上呢?为什么这些甲骨碎片总是有许多裂纹或切痕?这些问题现在已经找到了答案,原来所有的这些碎片都是史书上所称的“卜骨”,上面的裂纹也不是意外所致,而是人们高温进行加热,这种现象与当代人的一种生活习俗有关。

古代自王公以及以至庶民无论是做什么,战争,建造房屋,甚至出门远行,都要占卜来判断吉凶,占卜就是用这种龟甲和牛胛骨来进行的,首先把这些龟甲和牛胛骨经过特殊整治打磨光滑外,还要在甲骨的反面找出一条槽,占卜的时候用燃着的木枝烧制着出的凹槽,这些甲骨厚薄不均而出现字形裂纹,他们就是根据这些裂纹来判断吉凶,占卜以后将首问事项记在甲骨之上,这就是“卜辞”,占卜的内容是以当朝国王为中心,就他所关心的问题,通过贞人向神明占卜,以便得到神明的启发,并将这些占卜记录在案。

王懿荣的发现,激起了其他学者和古董收藏家寻找商代甲骨的热情,连外国的传教士也加入了购甲骨的行列,伴随甲骨文被确认购藏和挖掘,古文字学家也开始了进行破译,经过众多专家的努力,随着文字逐渐增多,甲骨片上排列的文字可以通读的句子了,从而证实出土甲骨文的小屯村正是古文献记载的殷墟,使安阳殷墟考古进入了有计划的发掘。

在考古工作者的工作下,一个淹没了3000多年的繁华古都呈现在世间,自1899年发现殷墟甲骨至今已出土商代甲骨15万片以上,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殷墟甲骨文,被学术界称为尘封了的地下档案库,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天文等方面,十分广泛。

甲骨文的发现和破译,它会使历史上许多难解之谜迎刃而解,而发现的甲骨文加起来一共有4500多个单字,目前已辨识出的仅有2000多字,其中得到公认的也只有1000多个,三分之二的文字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