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件庄妃的光芒就是定都燕京,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后,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自缢于煤山,消息传到清廷,为完成丈夫的一统中原的遗愿,孝庄当机立断,命多尔衮大举入关,直捣北京,结果,李自成溃不成军,清朝迁都已成定局,然而,清朝当时的王公贵族都不愿意背井离乡,都不愿意入关,也是孝庄太后力挽狂澜,带着年幼的儿子,拜别盛京,承担起迁都的全部风险,她所乘坐的车子走在了最前面,面对着当时经过一番战争的空城和吃住的问题,有远见的孝庄强制命令当时的朝鲜支援大米十万石,定都燕京。孝庄文皇后为大清的发展做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劝说洪承畴,洪承畴是抗击清兵的主帅,1614年,兵败被俘,押送盛京,皇太极野心勃勃,想要逐鹿中原,而洪承畴则是最好的一个领路人,可是在金钱,美女面前,洪承畴则是一心求死,让皇太极十分的犯愁,洪承畴一心求死的消息传到京城,明朝上下感动,还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可是后来的洪承畴没有死,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孝庄文皇后,也就是当年的庄妃,打扮成汉族女子的样子,让洪承畴想起了自己家中的娇妻,经过庄妃一番的娓娓劝说,洪承畴居然动摇了,心甘情愿的跟随着皇太极,为清王朝不遗余力,驰骋疆场20年,这是庄妃在政治中第一次显露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清朝最有权势的女人,可以说是孝庄太后,她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可以说不亚于武则天,可是她没有称帝;她的权力不小于慈禧,可是她没有垂帘听政。

“孝庄”即清朝孝庄文皇后,本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本是蒙古人,虽然外表清秀,可是骨子里却流淌着伟大的成吉思汗的血液,孝庄文皇后充满了勇敢和智慧,有勇有谋。

孝庄文皇后辅佐了丈夫清太宗皇太极,儿子顺治帝福临,孙子康熙帝玄烨,历经三朝,为清王朝的宫廷内部争斗和明清时期的大决战之中搏击了一生,入关定鼎,对清王朝统治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孝庄文皇后为大清的发展做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劝说洪承畴,洪承畴是抗击清兵的主帅,1614年,兵败被俘,押送盛京,皇太极野心勃勃,想要逐鹿中原,而洪承畴则是最好的一个领路人,可是在金钱,美女面前,洪承畴则是一心求死,让皇太极十分的犯愁,洪承畴一心求死的消息传到京城,明朝上下感动,还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可是后来的洪承畴没有死,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孝庄文皇后,也就是当年的庄妃,打扮成汉族女子的样子,让洪承畴想起了自己家中的娇妻,经过庄妃一番的娓娓劝说,洪承畴居然动摇了,心甘情愿的跟随着皇太极,为清王朝不遗余力,驰骋疆场20年,这是庄妃在政治中第一次显露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1644年,皇太极在盛京驾崩,一场残酷的皇位争夺战开始了,最有实力的两个人,一个是肃亲王豪格,因为他是皇太极的长子,一个则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两个人年龄不分上下,都是一样的亲王,都一样有实力,两大集团互不相让,如果让这两个人其中的一个登上皇位,另外一方势必会不服气,到那个时候八旗将免不了一场血战,于是庄妃权衡利弊,暗中策划,利用了两大集团的矛盾,为了不让丈夫皇太极留下的基业毁于一旦,也为自己的儿子争夺皇位,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尔衮一向将大一同视为己任,于是与庄妃达成了协议,坚决拥护自己的侄子登基,所以庄妃兵不血刃的化解了一场箭弩拔张的政治危机的皇位之争,也给自己的儿子争来了皇位,当时年仅31岁的庄妃被封为“圣母皇太后”。

第三件庄妃的光芒就是定都燕京,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后,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自缢于煤山,消息传到清廷,为完成丈夫的一统中原的遗愿,孝庄当机立断,命多尔衮大举入关,直捣北京,结果,李自成溃不成军,清朝迁都已成定局,然而,清朝当时的王公贵族都不愿意背井离乡,都不愿意入关,也是孝庄太后力挽狂澜,带着年幼的儿子,拜别盛京,承担起迁都的全部风险,她所乘坐的车子走在了最前面,面对着当时经过一番战争的空城和吃住的问题,有远见的孝庄强制命令当时的朝鲜支援大米十万石,定都燕京!人心安定了。如果当年孝庄没有远见,仅仅在关外,那么还有大清朝的百年基业吗?

清太宗耗尽一生而未能实现的愿望被庄妃实现了,顺治皇帝娶妻生子亲政,庄妃也应该放手休息了,这个时候,一个噩耗再次袭来,顺治帝因为天花驾崩,康熙继位,两年后康熙的生母去世,孝庄又将照顾年幼的康熙的重任揽了过来,为康熙出主意,治理朝政。

康熙在孝庄的策划之下,擒鳌拜,撤三藩,平吴三桂,包括康熙亲政以后的岁月,不论有什么重大的事件,必先请示自己的祖母然后才实行。

所以说,孝庄太后她的地位绝不亚于武则天,手中的权力也绝不亚于慈禧,可是她一心一意只为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而奋斗了一生,甘居幕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