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人工智能與人類的關係,始終是一個熱門的話題,悲觀者與樂觀者都有自己的理由。在在JDD-2018京東數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會上,知名科幻作家、雨果獎得主、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進行了演講,分享了她對人工智能的看法。她認爲,替代人類的超級人工智能短期內不會出現,人類應該更紮實地探索科技。另外,她希望能夠幫助人類從童年時代就獲得更加優質的教育,以適應這個迅速發展的時代。

本文轉自公衆號“京東數科 News(ID:jdfnews)”。

替代人類的超級人工智能不會出現

News君:如果人工智能取代了大量的勞動力,那麼人應該做什麼?

郝景芳:把流程化的工作交給機器之後,人類就可以去做創新的事。那麼如何開拓創新?其實,創造科幻故事跟創新原理略微相似,都是站在已知的基礎上向前邁一小步。這裏麪包含了兩大必要元素:一個是你對萬事萬物的理解;另外一個是你向前一步的勇氣,這要涉及到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News君:人工智能對人的衝擊,最嚴峻的方面可能在哪裏?

郝景芳:我覺得人工智能會衝擊到人的自以爲是。我們經常認爲很多事情只有人類才能做到,機器是肯定做不到的。但是現在人們發現,機器可以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比如做音樂、畫畫、寫小說,甚至與人交談。這不禁引起人們的反思:人類獨特的能力還剩哪些?我們是否在所有領域都會被機器人超過?還有哪些領域是獨屬於我們的財富?

News君:未來,擁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情感的超級人工智能會不會出現?

郝景芳:對於人類來說,自我意識的產生很可能與人的身體有關,我們的頭腦意識和孤立的身體緊密相連,意識就比較容易辨識出自我認知。像人工智能技術,數據和自身身體的邊界都不清晰,那這種情況下它是否會產生自我意識?我的答案是,不太可能。

從技術層面看,在現有的算法下,還沒有這樣的可能性。我們看到深度學習已經是現有算法裏面應用效果最好的了。但其實深度學習主要基於大數據,數據越大,學習的效果越好。而我們人在生活裏,是用小數據學習的,做了一件事就從中舉一反三,喫一塹長一智,並不需要喫一千萬塹長一智,這一方面,人工智能很難超越人類。

郝景芳在JDD大會現場演講

迴歸現實,AI能爲我們做什麼?

News君:對人工智能的未來您是悲觀派還是樂觀派?

郝景芳:兩方面都有。

先說樂觀的層面。就人工智能未來會不會跟人類決鬥這一問題,我覺得完全不用擔憂,人工智能屬於工具性質,信息處理比人類更高效,能替我們做很多的事情。但是如果它取代了一些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因爲就業和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滯後,導致時代發展跟不上科技發展潮流的話,就會產生社會陣痛,造成社會的割裂、貧富差距擴大、失業增加等不良後果。

再說悲觀的層面。過去,人們想拉近貧富差距,只要把富人的土地等資源分給貧農即可。但是未來的貧富差距主要是由認知導致的,我們總不可能把富人的大腦一分爲二,將一半分給貧窮的人。所以,未來每個人都需要跟上科技時代的發展。

郝景芳在JDD大會現場演講

News君:怎樣才能讓技術爲人類帶來福祉?

郝景芳:如果沒有大海,就不可能有航海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的發現和探究精神就是科研的大海。我舉個例子,網上經常討論,我們爲什麼造不出芯片呢?爲什麼一個小小的芯片就卡住了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在貿易戰裏這麼喫虧呢?其實在芯片的故事裏,最關鍵的是對微觀物理的研究。芯片製造不是砸錢就可以完成的,這個過程中,更需要我們對於事物的本質原理進行更加紮實地探索。

News君:科幻小說裏的那些星際移民等技術是否值得人類探索?

郝景芳:這些探索,除了科技因素,還有經濟因素。天體物理學界的一些國外教授就在分析這個事情,他們認爲人類即使只發射一克物質到太空裏面去,都是非常昂貴的,如果我們擁有同樣的錢、同樣的資源,可以把地球改造得更加美好。登陸火星、移民太空,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代表着人類的浪漫想象和探索精神。

我相信,未來人們還是會不計經濟成本、不計回報地去向外探索,可能幾十年、一百年後會實現。相比較之下,互聯網技術的深化、虛擬空間、人體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技術要比宇航快得多,一個是十年、二十年的尺度,另一個是一百年、二百年的尺度。

創造未來要從娃娃抓起

News君:關於人工智能,您有沒有下一步的創作方向?

郝景芳:我會對人工智能和人腦的結合比較感興趣,比如數據可能會強加人腦的發展,但同時也會影響到人腦的發展。這些方面會給人更大的想象空間。

News君:在您看來,未來的世界最有可能發展成什麼樣?

郝景芳:我自己覺得未來的世界肯定是個體能量得到最大釋放的時代。一旦流水線工作被人工智能技術取代後,剩下的就業就都是個性化的工作。我們會看到每一個人的才能、創造力在蓬勃發展,一些想象不到的新鮮職業,在未來都可能會誕生。

News君:人類怎樣實現這些未來的可能性?

郝景芳:我希望從孩子做起,能夠給每個孩子好的教育,讓每個孩子的頭腦、知識、思維、認知都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不會被大人一個巴掌就把他的好奇心“打沒了”。因此,我們創立了童行學院,希望能把它做成一個面向所有孩子的普惠教育機構。只有不斷向內追溯原理,向外發展想象力和好奇心,我們的國家、民族纔可能創新,人類纔會不斷向未來邁進,纔可能在未來和機器人的爭奪戰中勝出。

News君:請您推薦一些您喜歡的科幻作品給News君的讀者。

郝景芳:阿西莫夫的《基地》很棒,它非常的宏大,是整個宇宙歷史敘述。除此之外,有一些相對小衆的科幻作家,如:女作家勒瑰恩,她的科幻小說具有不一樣的哲學想象力。波蘭的小說家萊姆寫的《索拉里斯星》,想象在未來的遙遠星球上,人類通過大海和自己內心深處的痛苦相遇。這兩本小說都結合了人對於自身和情感的挖掘,氣質獨特。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京東數科©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3828.html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