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武昌县令李有朋去勘察水灾时抵达金牛,在他《辛末阅水灾记》中详细写道:“抵金牛,固重镇也,今则阀阅皆水。一直到万历三年(1575年)武昌县成为繁荣江南的县邑时,李知县才开始实施一个宏大的工程,这就是重建武昌城,使这座历史古城重焕生机。

武昌县令李有朋金牛勘灾记

明隆庆四年(1570年),李有朋从家乡浙江东阳出发,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武昌。作为即将赴任武昌县令的他,心中尚怀着沉重的悲痛。此前,他以举人身份曾担任福安县令,然而不到两年时间他的母亲就逝世了。他立即辞去县令,在家丁忧守制三年之久。守制期刚满,朝庭就督促他前往湖北武昌县赴任。武昌,对他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那时的武昌,正是满目的荒凉。接连几年的水灾,生民流离饥溺,过着依草蔽木,不获安堵的日子。李有朋走进破旧的武昌城,看到一群群衣衫褛滥的灾民正沿街乞讨,市面的米价正在飞涨,他的心一下子又沉重了许多。走进县署,只见庭院长满荒草,"腐材不设墙壁,败瓦不避风雨"。他长叹一声,真没想到,具有千年历史的吴都古城竟衰败到如此的境地!

望着衰败的古城,看着流离的灾民,李有朋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县令的责任。他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救灾民于水火,重振古城之雄风。他搬下行旅,便单车孤棹阅灾访困,一直到深夜归来,顾不得一路劳顿,立即向朝庭申报灾情,请求赈灾。在他的反复催促下,朝庭终于"发谷三千以赈之,民甫更苏也"。安顿灾民后,他立即号集乡民修筑石盘堤,重修南湖堤,并亲自督建从武昌前往江夏的水陆交通要塞丁桥,为来年的防汛作好充分的准备。

时运不济的李知县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上任的第二年却遇上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地处长江边的武昌县浸泡在一片**之中,那一场大洪灾在李有朋的描述中,至今还让人心惊肉跳。李知县在《辛末阅水灾记》中写道":惟武昌,则亘二百里,高下不能以丈,大江一满,则诸湖皆溢,汇而不逝,积而为害,故多水灾。其**巨浸,浩浩乎,渺渺乎,金牛、石马,吸之不能尽也,灵溪、符石,镇之不能消也,巨灵掩斧,神山不复神也;天昊扬波,洪道不复道也。"这一年的洪水不仅来得猛而且来得早,正是五月下旬,初生苗禾,积为腐草,卒岁民粮,滥作鼠粮。

李知县心急如焚,及时冒着生命危险去察看灾情。这一次他从县衙出发,乘船至碧石渡,翻白雉山,越灵溪,前往太和青峰山。在青峰寺草草夜宿后,又乘船渡粱子湖至月山。再经月山出樊湖到达长江。一路上,李知县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在看完灾情后曾写下一段感人至深的感叹。"嗟呼!民当斯时,鱼鳖阶庭,风波衽席,室庐奄弃,林麓侨栖。虽骨肉幸存,而松楸不保,虽釜尚在,而囊中已空。或卧不帖身,或衣不蔽体。或联新荷以祈雨,或结茂树以巢云。或汛澡器以采菱于无涯之津,或荷耕锄以取蕨于连云之栈。飘泊之比邻,如同舟楫。咫尺之旧宇,若隔蓬瀛。况**宄之乘机,寇盗之挟势,虎狼之吞噬,官吏之催征。伤哉,痛哉,民罹此苦不如无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李知县虽然是一名封建官吏,但他对民间疾苦却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无奈朝庭腐败,而他又官小位卑,势多掣肘,只好把洪灾的恢复寄望于"当道之禹稷",其命运何其悲也!

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武昌县令李有朋去勘察水灾时抵达金牛,在他《辛末阅水灾记》中详细写道:“抵金牛,固重镇也,今则阀阅皆水。人民逃窜,街衢过舟,庐室聚鱼,较之谢埠其势又十倍矣,爱登金牛之峰望之,左为灵溪,则花桥通大冶之流,右为马迹,则相车受咸宁之水。远如净练,界破乎峰峦;近如明镜,掩映于天日。汇合于乌翎而震荡乎金牛。其此乡之所未漫者,殆一线耳。予欲往穹之,则山泉野潦,不可舆马,不可方舟,徒怅望久之。”李知县视察金牛水灾十分严重,百姓逃离,街道可以行船,房内入鱼。人员受困,马车受阻。浩浩水灾似乎要漫过山峦,一片**掩映于天日。可能是此时此景触发了李知县,他在视察水灾后,写下了《金牛勘灾》诗,此诗收录于大冶图书馆。

可喜的是,李知县虽生不逄时,但勇于与命运抗争。他在恢复两年的洪涝灾害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使渔米之乡的武昌很快恢复生机。在数年的执政中,他响亮地提出,不尽民之力,不尽民之才,不尽民之情。让邑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一直到万历三年(1575年)武昌县成为繁荣江南的县邑时,李知县才开始实施一个宏大的工程,这就是重建武昌城,使这座历史古城重焕生机。李知县亲自督造,仅仅用八个月的时间便筑起了一座坚固的石城。李知县在《建城纪略》一文中写道":城之建,前迎湖,后俯江。左临马坡,右枕竺山。形势环抱,实为胜区。列四门,南曰拱岳,北曰朝京,东曰通淮,西曰望楚。"李知县修建的这座石城,一直到现在还留下许多遗址遗迹。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李有朋担任武昌县令时还修建了凤凰塔,澄清楼,不尽亭,卷雪亭,怀坡亭等胜迹。当时辞官归隐的鄂州人孟仿为此写了一篇{澄清楼记}并赋诗一首赞美李有朋的政绩,李有朋在回赠孟仿诗中写道:'自愧平生怀范老,空将忧乐寄登临。"读此诗,我不禁对李有朋的人格魅力肃然起敬。据说当年李有朋离任武昌时,万民相送并为他立祠传扬。百姓心中有杆称,在百姓心中永远期盼的是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