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從央視曝光假蜂蜜、假蜂膠事件開始,大家對市場上的蜂蜜產品就開始失去信心。網上甚至傳言“市場上90%的蜂蜜都是假蜂蜜”,我們沒有數據去求證真假,但可以看出蜂蜜市場的亂象是真實存在的。

黑心的企業用成本低廉的果葡糖漿或其他糖類冒充天然蜂蜜牟取暴利,稍微好一點的也會用糖漿勾兌以假亂真,如果生產糖漿的原料是劣質的,假蜂蜜可能會帶來食品安全問題。

出於對市場上蜂蜜產品的不信任,有些人就對鄉下的土蜂蜜、野蜂蜜情有獨鍾。然而就算是貨真價實的純天然蜂蜜,也有可能暗藏殺機。

在歐洲流傳着關於蜂蜜的古老傳說,公元前67年,羅馬人入侵了黑海地區,當地的反抗勢力想出了一個計策,他們在羅馬人必經之路的兩旁佈置了很多蜂窩,裏面當然是甜蜜誘人的蜂蜜。

黑海地區出產蜂蜜,至今仍是知名的蜂蜜產區,羅馬人也並沒有起什麼疑心,士兵們被這些蜂蜜吸引,大口大口吃蜜,享受貴族般的待遇。結果沒過多久,整個軍隊的士兵都陷入迷幻,變得昏昏沉沉失去了戰鬥力,最終被當地的武裝殺死或俘虜。

故事傳說可能有誇大的成分,但這種神祕的蜂蜜是真實存在的,今天在黑海地區仍然能找到這種毒蜂蜜。黑海地區的蜜源有很多,其中有杜鵑花蜂蜜比較受人追捧。

杜鵑花生長在氣候溼潤的坡地,成片單一品種的杜鵑花能夠產出香甜美味的蜂蜜,但是一旦這裏面混入了特別品種,蜂蜜就有可能變成毒藥。

世界上有700多種杜鵑花,其中有個別品種含有梫木毒素,如果蜜源中混有這些含有毒素的杜鵑花,蜜蜂產出的蜜就有可能引起中毒。這種特定毒素引起的中毒在土耳其是很常見的,因此也有一個專屬的名字“狂蜜病”

由於當地人已經身經百戰了,他們有辦法分辨杜鵑蜜裏是否含有毒素。不過他們並不是直接拋棄這些毒蜂蜜,反倒是發展出了奇怪的用途。

梫木毒素對呼吸和心臟都有抑制作用,如果過量攝入有可能引發呼吸困難、低血壓、心跳變慢等症狀,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死亡。

比如在2017年,中國香港就出現了2例狂蜜病,都是因食用“尼泊爾蜂蜜”引起的。其中一例爲37歲男子,在服用蜂蜜5分鐘後就出現了眩暈、麻痹和呼吸困難,遂入院治療。經化驗,證實男子服用的蜂蜜的確含有梫木毒素。

含有梫木毒素的蜂蜜樣品,Via Dr. Suleyman Turedi

不過少量食用含有梫木毒素的蜂蜜可能會帶來不那麼嚴重的症狀,比如輕度眩暈,麻木等,這些症狀被當地人當作一種娛樂,就類似於醉酒或致幻劑帶來的效果。所以在土耳其,有人專門售賣含有梫木毒素的蜂蜜,只出售給一些有特殊嗜好的人,他們每次服用很小的量,不超過一茶匙,享受它帶來的眩暈感。

中國的蜂蜜中毒案例其實並不少,“得益於”我國涵蓋熱帶、亞熱帶、溫帶、高原等不同氣候的情況,有大量有毒植物,其中有不少就會被蜜蜂當作蜜源。

發生在中國的野蜂蜜中毒事件不僅毒性成分衆多,而且致死率偏高,多數案例在20%以上,以長江以南氣候溼潤地區爲主,舉幾個文獻中提到的案例。

貴州銅仁地區村民採食樹洞或巖洞裏的野蜂蜜,部分蜂蜜顏色呈綠色,味道苦澀有刺舌感(實際上蜂王漿也會有苦澀辣喉的口感,因此有些爲了保健服用蜂蜜的人往往容易忽視這些明顯的現象),食用後數小時產生頭暈眼花、腹瀉便血等一系列症狀,其中一位喫了超過一斤毒蜂蜜的村民在46小時後醫治無效死亡。

湖北鶴峯縣五里鄉瓦屋村村民食用自己飼養的中華蜜蜂蜂蜜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死亡。另有恩施養蜂人食用西方蜜蜂產的蜂蜜中毒,在送醫途中死亡。

廣東韶關市湞江區新韶鎮鍾屋村村民在廢棄泥磚屋內發現野蜂蜜,自行採食後出現犯困、視力模糊、頭暈等症狀,大部分村民中毒後自行催吐並緊急就醫,有少部分人誤以爲是正常的夜間犯困,自行休息耽誤治療導致死亡。

還有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案例。重慶秀山縣隘口鎮青龍村總共也就四五戶人家,村子小所以鄰里關係一直都不錯。其中一戶人家的七旬老人是個五保戶,家裏養了一些蜂。

某月6日老人的蜂箱被大風吹倒,鄰居聽聞都來幫老人刮蜂蜜修好蜂箱,老人爲了感謝鄰居就把這些刮下來的生蜂蜜分給村民喫。

次日,老人因爲食用了自己的毒蜂蜜身體不適就去世了,隨後陸續有人出現了中毒的症狀,被送往醫院救治,一村民因中毒太重搶救無效死亡,大家才後知後覺地發現是老人送的蜂蜜有問題。

雖然國內發生的蜂蜜中毒事件衆多,但對蜂蜜含有的毒素及來源研究並不深入。一方面是因爲事件多發生在鄉村,調查取證存在一定困難,另一方面是因爲可能的毒素種類太多,並不易確定。

日本也時有蜂蜜中毒事件發生,幼兒更易中毒致死

根據統計,我國的有毒蜜源植物覆蓋15科29種植物,包括:毛茛科、罌粟科、衛矛科、山茶科、瑞香科、大戟科、藍果樹科、八角楓科、杜鵑花科、馬錢科、茄科、百合科、馬桑科、石蒜科、菊科。

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毛茛科的烏頭和衛矛科的雷公藤,它們的毒素主要爲二萜類生物鹼,另外罌粟科的博落回和馬錢科的鉤吻(俗稱斷腸草)都是比較常見的蜂蜜中毒事件元兇。

蜜蜂爲什麼要採食有毒的蜜源,它們不會中毒嗎?

實際上蜜蜂嗜毒的確是有原因的,一般是因爲附近穩定的蜜源出現情況,蜜蜂纔不得已採集有毒的植物。

在中國的話蜂蜜中毒事件一般發生在農曆6~7月或者乾旱少雨的季節,很多無毒的蜜源植物花已經枯萎,只剩下少數有毒蜜源植物還在花期。

像雷公藤的根系就比較發達,耐乾旱,正好在別的花枯萎的時候開花,蜜蜂就會採集它的花蜜或花粉,釀成毒蜜。

雷公藤的花,花期5-6月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在南半球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毒蜂蜜高發的時間就是北半球的冬季,而且毒素通常不是直接來自有毒蜜源的花粉或花蜜。

近10年來,新西蘭的蜂蜜主要受到一種叫羥基馬桑毒素的污染,這種毒素主要存在於馬桑屬植物的汁液中,但是它們的花粉花蜜並不含毒素。

但是馬桑屬灌木上通常生活着一種昆蟲,叫澳洲廣翅蠟蟬,它們以吸食植物汁液爲生,但並不是所有汁液都會被消化,澳洲廣翅蠟蟬將含有很多植物糖和羥基馬桑毒素的汁液排出到灌木的葉子上變成一種蜜露。

澳洲廣翅蠟蟬若蟲(上)與成蟲(下)

當地的蜜蜂比較偏愛這種蜜露,它們採集有毒蜜露就會釀出毒蜂蜜,毒性比較強烈。因此爲了避免蜂蜜中混入有毒成分,新西蘭的養蜂人會在12月底前採走安全的蜂蜜,12月之後因爲澳洲廣翅蠟蟬開始活躍,有含毒的風險,必須經過檢測。

其實蜜蜂也不是對這些毒素完全無感,它們也會中毒,甚至還會死亡。中毒分花蜜和花粉兩種情況,花蜜中毒一般出現在工蜂,表現爲行爲呆滯、吻伸出。

花粉中毒則多發於幼蜂,中毒後失去飛行能力,腹部膨大,中後腸道內充滿黃色花粉糊。毒花粉還有可能導致蜜蜂幼蟲死亡,蟲體腐爛呈白灰色。

基於以上這些表現,養蜂人也可以判斷蜜蜂是否採集了有毒的花蜜花粉,從而儘早干預,尋找附近可疑的有毒蜜源,必要時考慮遷移或者捨棄已採的蜂蜜。

總之,對於蜂蜜消費者而言,購買有品牌有保障的蜂蜜產品是相對更安全的選擇。別迷信原生態純天然的野蜂蜜、土蜂蜜,有些養蜂人自己都不一定知道蜂蜜也可能有毒。

築在懸崖上的野蜂巢

如果遇上無法確定蜜源,或者就是好這一口“野味”,第一次品嚐最好不要超過一茶匙,留意蜂蜜有沒有苦澀、刺舌、辣喉的口感,發現不對勁就不要再食用了。

凡是能叫得上“野味”的東西都很危險,當下我們已經在承受某些人帶來的惡果了,喫了一塹,總歸要長一智吧。

有時候不得不感嘆我們真的太難了,爲了一口蜂蜜,一方面要細心甄別假蜂蜜,一方面又要時刻提防有毒的真蜂蜜,可能這就是“甜蜜的代價”吧。

樊永華. 蜂蜜的摻雜造假方式及鑑別方法[J]. 質量探索,2016,13(01):78+73.

閆玉浛,楊永. 蜂蜜中毒現狀分析及預防相關研究概述[J]. 食品工程,2016(03):4-6+31.

李熠,陳蘭珍,王峻,吳曉翠,劉秀斌,王智,鄒超蘭,朱黎,顏志立. 湖北省恩施州鶴峯縣、利川市有毒蜜源蜂蜜中毒事件調查[J]. 蜜蜂雜誌,2017,37(02):15-17+60-61.

鄭亞傑,劉秀斌,林莉,鄒超蘭,吳曉翠,王峻,曾建國. 蜂蜜中植物源性毒性成分的研究進展[J]. 食品科學,2019,40(03):307-316.

鄭亞傑,劉秀斌,彭曉英,王峻,金秀娥,吳曉翠,曾建國. 我國有毒蜜源植物及毒性[J]. 蜜蜂雜誌,2019,39(02):1-8.

謝文聞. 蜂蜜中羥基馬桑毒素污染[J]. 中國蜂業,2012,63(19):57.

遊天頌. 蜂蜜含毒素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安全中心,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一三年十二月第八十九期).

Emma Bryce. The Strange History of "Mad Honey". Modern Farmer, Food & Drink, Lifestyle, SEP 04, 2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