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母親在懷孕期間正在吸食毒品,那毒品就會循着血液進入胎兒體內。寬泛地說,毒品嬰兒一般是指吸食傳統毒品(可卡因、快克、海洛因)的女性成癮者,通過受孕、妊娠、分娩而得到的嬰兒。

試想一下,如果你看見剛出生的嬰兒就成了“癮君子”,不停地打着哈欠、流眼淚、全身顫抖,歇斯底里地哭喊,該是件多麼痛心的事情呀!這與生俱來的痛苦來自於他們走上吸毒不歸路的母親。

他們還沒有出生之前就開始汲取母親血液的“毒液”。等出生以後,他們也只能靠着母親的“毒奶”維持生命,不然就會有嚴重的戒斷反應。因而,這類特殊的羣體被稱爲“毒品嬰兒”。

就算勉強戒掉毒癮後,這羣可憐的孩子長大後的智力水平和精神健康也會異於常人。

寬泛地說,毒品嬰兒一般是指吸食傳統毒品(可卡因、快克、海洛因)的女性成癮者,通過受孕、妊娠、分娩而得到的嬰兒。根據種類的不同,它們又被稱爲是快克嬰兒、可卡因嬰兒、海洛因嬰兒。

我們知道在三大傳統毒品(鴉片類、大麻類、可卡類)中,可卡因算是較爲特殊的一類。它從16世紀南美土著咀嚼古柯葉,到後來添加到可樂當中作爲提神成分。可卡因一路走來,歐洲僅次於大麻的第二大毒品。

而快克之所以叫“快克”(crack),是因爲當它加熱時會發出特殊的噼裏啪啦的響聲。快克就像海洛因或冰毒一樣,需要經過燻烤成煙霧後抽吸濫用。

由於快克是可卡因的遊離鹼的形式,吸食“快克”後的反應比其他可卡因效果更猛烈迅速,更容易產生快感。所以,在上世紀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美國城市中吸食”快克"的人不斷激增,一度成爲當時的流行項目。嚴重上癮的人甚至24小時持續不間斷地抽吸,直至財力、毒品或體力耗完爲止。

在這段時間裏,女性吸毒者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據統計,從60年代到80年代,女性在吸毒者中的比例從14%上升到30%;到90年代,女性吸毒者佔到了40%,而且年輕女性居多。這帶來的一個直接後果是“毒品嬰兒”的出現,影響了一代人。

早就有研究報告顯示,懷孕期間吸食可卡因等物質會導致兒童出現嚴重的認知、發育和情緒紊亂等有害影響。除了出生時帶有毒癮以外,這些嬰兒一生中不可避免地註定要成爲身體上和精神上的殘疾。

在美國1995年和1996年的《全國家庭藥物濫用家庭調查》中,410萬吸毒女性中約有3%的人在懷孕期間繼續吸毒。吸毒讓部分女性失去生育能力,讓部分女性生下“毒品嬰兒”。

吸毒羣體濫交、用身體換錢的情況,給毒品嬰兒再增加感染艾滋的風險。更諷刺的是,這些嬰兒出生後卻要靠“毒品”救命。

那麼,“毒品嬰兒”是怎麼產生的呢?讓我們先來大致瞭解胎兒在孃胎裏成長的過程。我們知道當受精卵在子宮內膜上着牀,絨毛膜開始生長並深入子宮壁的凹陷處形成胎盤。這個保護胎兒唯一屏障,也爲胎兒成長提供養分。

而胎兒發育所需的物質,在母親血液流經胎盤時,提供給了胎兒。這也意味着,就算這些血液有毒,胎兒也只能無條件地接受。所以母親在懷孕期間正在吸食毒品,那毒品就會循着血液進入胎兒體內。這無異於被迫吸毒,胎兒會在孃胎裏上癮。

出生後,也只能靠母親的毒奶維持,不然就會有嚴重的戒斷反應。我們知道成人因爲戒斷反應,會變得焦慮、精神恍惚、暴躁。就算嬰兒的表達方式不同,戒斷反應卻類似。

他們情緒激昂、興奮,歇斯底里地尖聲哭泣,有時像犯困般地哈欠不斷。身體也同樣“亢奮”,吮吸動作一刻不停,呼吸急促、四肢不時顫動、間歇性地抽搐……

爲了緩解嬰兒的戒斷症狀,醫院只能給他們提供與孕期吸收的毒品相似的藥物。比如,嗎啡、美沙酮和丁丙諾啡等藥物。一旦症狀得到控制,就開始隨時間逐漸接受較小劑量的藥物,直到不依賴藥物。可由於在孃胎中受到毒品侵害,他們的腸胃系統、神經系統皆受到破壞。

他們容易因爲腹瀉而脫水,需要通過靜脈注射液體防止脫水。倘若情緒過分激動,需要有人不間斷地給予安撫。除此之外,他們需要足夠的養分,一般採用熱量更高的配方奶粉。多數接受治療的嬰兒在5到30天內會好轉。在有效的護理下,他們最終能夠擺脫對毒品的依賴。

然而根據調查發現,他們長大成年之後並不能形成正常的社會關係。這些嬰兒會變得缺乏安全感,易怒,情緒變化大,給學校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查爾斯·克勞塞默在1989年寫道:“毒二代的一生將充滿苦難,可能會異常,永遠處於劣勢。”

另一位波士頓大學的教授約翰·希爾伯說:“快克嬰兒……永遠也不會達到有上帝意識的智力發展。這些生理上的劣勢更是使“毒品嬰兒”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就有研究發現。這些嬰兒的智力水平相比於正常人較低,對110名“毒品嬰兒”跟蹤調查後發現,他們中只有6人能考上大學。

在2018,的普利策獎就授予了一篇關於美國毒品氾濫問題的報道,它揭露了一個個被毒品毀掉的美國家庭的故事。不過,被毒品所吞噬的國家並不止美國。面臨着毒品依賴一系列問題的地方比比皆是,而毒品嬰兒無疑是其中的縮影。

近年來,隨着吸毒問題日趨嚴重,芬蘭“毒品嬰兒”出現急劇增長的趨勢。這也導致當地新生兒夭折的概率略有增加。由於受毒品的嚴重影響。這些嬰兒的後天發育受到阻礙,不能象正常嬰兒那樣新陳代謝,腦子生長緩慢,可能發生腦出血或腦癱瘓,夭折的概率比正常新生兒高2倍至6倍。

而毒品嬰兒大多都是不足月出生的早產兒,他們出生後的體重嚴重偏輕,要3個月的時間調養,纔有可能達到正常嬰兒的體重,脫離死亡危險。儘管有些母親在懷孕期間就開始後悔不已,但對毒品的依賴卻不是一兩天就能戒掉的。

2017年,江蘇省某派出所就接到一個吸毒自首的電話。等民警找到報警人後,發現這是一位已經懷孕快5個月的準媽媽。她是因爲常年來的吸毒,沒能戒掉毒癮,但又覺得覺對不起自己肚子裏面的小孩,便投案自首,想請警察把她關起來,強制她戒掉。

在我國,法律就明文規定處於懷孕期或正哺乳未滿週歲嬰兒的婦女,涉嫌違法犯罪的不適宜對其採取關押強制措施。最後,民警對其進行了戒毒指導教育,鼓勵她要想徹底戒掉毒癮,還得靠自己。

然而,便有人以懷孕來當擋箭牌,進行吸毒販毒等違法犯罪的活動。比如台州一位“毒”女子8年來11次被警方抓獲,但每次她都因爲處在孕期躲過法律嚴懲,轉爲社區戒毒。更令人氣憤的是,她還以此爲資本在毒友圈炫耀,甚至有一次還罔顧已逾兩個月的死胎繼續沉溺毒品。

每次伎倆得逞之後,她便打掉腹中孩子後,又四處藏匿,沉迷於毒品中。不過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當她最後一次被警方抓住後,就已經送往戒毒所執行強制隔離戒毒。

當然這樣自私自利的母親只是少數案例,大多數母親對此後悔不已,她們有了孩子之後,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與孩子未來都能不再沾染毒品。可等到此時,已經亡羊補牢、爲時已晚了,何不在最初的時候就潔身自好呢?

Crack cocaine .Wikipedia.on 2 March 2020, at 16:58 (UTC).

Prenatal cocaine exposure .Wikipedia.on 3 March 2020, at 23:08 (UTC).

Seven days of heroin, this is what an epidemic looks like. cincinnati.com.

Tennessee law that punishes mothers of drug-dependent babies to end. Tennessean.

Julie O'Neill. Hospital seeing more babies born exposed to prescription drugs. CNN.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Neonatal Drug Withdrawal. Pediatrics. 1998.

Adopting a Drug-Exposed Baby: Making the Decision. Adoption Connection.

孕媽在吸毒後報警求帶走……相信你看了之後也一樣會心情複雜【第657期】 中國禁毒 2017-09-15

29歲女子8年11次懷孕 爲何說這是個令人憤怒又痛心的的案子2018-12-29 14:44 編輯:TF003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Crack baby' development issues not side-effect of drug, but povert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