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Slate

作者:Daniel Engber

翻譯:SME科技故事

大約在50年前,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亦稱果葡糖漿或高果糖漿)開始進入我們的食物供應鏈。到1984年,幾乎整個美國的汽水生產商都採用了高果糖漿來作爲食糖的廉價替代品。

十年前,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幾乎佔到美國人飲食中所有添加糖的一半,但這種情況在近十年發生了很多的變化。

現在市面上大部分可樂配料表中的果葡糖漿指的就是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

2009年4月,百事公司(PepsiCo)宣佈放棄這種經典的美式甜味劑,同時推出了三款新飲料:天然百事(Pepsi Natural)、復古百事(Pepsi Throwback)和激浪百事(Mountain Dew Throwback)——它們都是用甘蔗和甜菜糖的“天然”混合物來增加甜度的。

緊跟着百事的步伐,思樂寶(Snapple)飲料也推出了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廣告活動,以推廣他們一款用“真正的”蔗糖釀造的“天然”茶飲料新產品。除此之外,必勝客、卡夫食品和康尼格拉等品牌也在隨後幾個月內進行了相似的轉變。

“天然百事”

儘管美國玉米精煉協會(Corn Refiners Association)斥資3000萬美元開展了一系列媒體宣傳活動,也沒能扭轉這一趨勢。

反對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的理由主要有三個:就像人們對反式脂肪和人造食用染料這些“有害成分”的抵制一樣,高果糖玉米糖漿被指既不健康、不自然,又不可口。(這三個說法被形容爲希波克拉底式、柏拉圖式和伊壁鳩魯式的食物運動……)

1966年至2013年,美國人均糖和玉米甜味劑的消費量(綠色數據爲玉米糖漿)

雖然這些說法並非完全錯誤,但也沒有一個是絕對正確的。

人們對高果糖玉米糖漿的恐懼源於對果糖(其主要成分之一)對健康影響的擔心。正常情況下人體攝入葡萄糖之後,身體便會釋放調節食物攝取的化學物質,促使我們停止過量進食。但是果糖的攝入卻幾乎不會抑制我們的食慾,並且它還與新脂肪細胞的形成相關。

越來越多的研究讓一些科學家懷疑,過去幾十年裏果糖攝入量的增加是否可能是肥胖率上升的根本原因。

《臨牀研究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的一項重要研究揭示了更多反對果糖過度使用的確鑿證據。加州的研究人員招募了一批志願者,被分成兩組的志願者要在十週內每餐都喝一杯飲料。

區別在於其中一組喝的是加果糖的汽水,而另一組喝的是加葡萄糖的汽水。實驗結果表明,兩組志願者的體重都有所增加,但攝入果糖的受試者內臟脂肪更多——這種脂肪附着在我們的器官上,與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增加有關。

研究結果還表明,食用果糖組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更高,胰島素敏感性較低。

不過這個實驗研究有一個缺陷,就是果糖比葡萄糖甜得多,因此在現實世界中,少量的果糖就可以抵得上較大劑量的葡萄糖。

抵制可口可樂的抗議者在遊行

綜上所述,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果糖比葡萄糖對人體更有害。

但是“高果糖玉米糖漿比其他高熱量的甜味劑對人體的危害更大”,這又是另外一個需要科學驗證的疑慮了。雖然它的名字中有“高果糖”,但實際上它的果糖含量並不比蔗糖高多少。

我們習慣在咖啡中加入的就是蔗糖,它是一種果糖和葡萄糖各佔一半的化合物。而一般汽水中的高果糖玉米糖漿是55%的果糖和42%的葡萄糖的混合物。如果果糖是萬惡之源的話,那麼高果糖玉米糖漿只會比蔗糖“邪惡一點點”。

果糖(左)和葡糖糖(右)的結構式

事實上,《臨牀研究雜誌》的實驗並沒有區分這兩種甜味劑。他們認爲玉米糖漿和蔗糖可能同樣有害,因爲兩者都含有大量的果糖:“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比較攝入高果糖玉米糖漿、蔗糖和100%果糖的長期影響。”

在美國,將肥胖歸咎於高果糖玉米糖漿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根據邁克爾·波倫(Michael Pollan)的一篇文章,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出現使能夠獲得農業補貼的廉價玉米能轉化爲同樣廉價的糖。因此含有大量熱量的食品被以低廉的成本生產出來,進而導致了全體美國人的變胖。

但如果玉米不是如此廉價及充足,人們就可能會減少甜味劑的攝入。玉米糖漿的價格因農業補貼而被人爲壓低,但其他甜味劑的價格卻因進口蔗糖和精製糖的關稅和配額而被人爲抬高。換句話說,如果取消所有的補貼和貿易限制,我們仍然會有大量廉價的糖爲食物提供同樣的熱量。

網絡上廣爲流傳的“各種飲料含糖量對比圖”

正如湯姆·菲爾波特(Tom Philpott)在《穀物》(Grist)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樣,其實不需要高果糖玉米糖漿也能提高美國式的肥胖率:澳大利亞的食品工業也導致了類似的數據,儘管他們的食品工業主要是以蔗糖爲基礎。

人們普遍認爲高果糖玉米糖漿不如其他形式的糖“天然”,這無疑加劇了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壞名聲。“任何天然的東西都是健康的,任何人造的東西都是不健康的。”這個觀點其實是十分不科學且愚蠢的。

如果果糖真的是問題所在,我們就應該避免在食品中使用純天然的甜味劑。例如濃縮的蘋果汁或梨汁,它們中果糖含量高達2/3,比高果糖玉米糖漿更有害健康。(未加工的天然龍舌蘭花蜜可能更加危險,它的果糖含量高達90%)

最顯而易見的一個例子就是自然界中有毒的“天然物”太多了

事實上,如何對高果糖玉米糖漿進行歸類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理論上來講這種糖漿是由土壤中生長出的天然產物加工製成的,但人們卻習慣將它歸類爲人造產品。主要依據是將玉米澱粉轉化爲果糖和葡萄糖需要加入一系列化學品(這些化學物質中有兩種可以將痕量的汞轉移到最終產品中)。而且這個過程中有一步偶爾會使用到一種叫做戊二醛的有毒合成固定劑。

正因爲上述的原因,有消費者多次試圖起訴汽水生產商——因爲他們將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漿的甜味產品宣傳爲“純天然”。2007年,7Up和Capri Sun的生產商就在面臨法律訴訟時改變了他們產品標籤的措辭。

2008年,針對Snapple的類似訴訟被駁回。當時法官認爲,關於玉米糖漿的這個問題最好還是留給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的官員來判斷處理。而FDA最終做出了有利於玉米精煉企業和汽水生產商的裁定結果。根據官方的說法,只要戊二醛不與糖漿發生物理接觸,高果糖玉米糖漿就可以被認爲是“天然的”。

風靡一時的無糖可樂

然而,這一裁決並沒有讓公衆信服。食品行業繼續執着於這樣的觀念:玉米糖漿是假的,而蔗糖和甜菜糖纔是真的。這導致了新型加糖汽水飲料的製造商不可避免地宣傳及兜售其“純天然成分”——根據Mintel市場研究集團的調查,“純天然”在2008年開始成爲最受企業歡迎的宣傳詞,出現在23%的新食品和飲料標籤上。

這些營銷活動迎合了一個未經證實的普遍觀點,即高果糖玉米糖漿有一種令人不快的味道。(一個著名的美食博客聲稱“撇開科學不講,白糖的味道毫無疑問是更好的”)Snapple公司市場營銷副總裁也宣佈,該公司改變甜味劑的決定“歸根結底是爲了提供更好的口味”。

行業刊物BevNet.com的編輯說,蔗糖有“完全不同的,更清潔的味道……你喝完後嘴裏不再會有那層糖漿狀的東西。”

不過一些風味專家對此表示懷疑。他們指出,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配方在20世紀80年代添加到汽水飲料中之前,就已經精準地校準過了,爲的就是徹底地模仿蔗糖的味道。可口可樂公司的發言人也特別堅定地表示,這兩種飲料的味道並沒有明顯的區別。

科學界嘗試過評估純糖的相對口味。199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只要劑量與甜度相匹配,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就無法被區分。也有其他研究表明,果糖的味道來得更迅猛,葡萄糖的味道則會被緩慢建立並趨於長時間的持續。但現在還沒有權威的研究來比較蔗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風味。

可樂生產商:“最緊要Happiness啦。”

儘管如此,大量坊間流傳的報告表明,人們確實能夠分辨出加蔗糖可樂和加高果糖玉米糖漿可樂的區別。我們不太清楚的是其中一個是否真的比另一個好。

在《多倫多星報》進行的街頭調查中,大多數路人更喜歡喝普通可樂而不是蔗糖或者無糖可樂。Snapple的測試人員也遇到了類似的困惑:有人形容高果糖玉米糖漿的版本嚐起來“更自然”,也有人認爲純天然版本有一股令人生厭的“化學味道”。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高果糖玉米糖漿並不健康,但是沒有理由認爲它對人體比蔗糖或者甜菜糖更糟;至少根據美國官方的說法,高果糖玉米糖漿與其他甜味劑一樣“天然”。儘管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味道似乎與純蔗糖略有不同,但許多人還是喜歡它。

百事跟可口可樂 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所以,您可以用第一個結論說服疑病症患者,用第二個結論說服環保主義者,還可以用第三個結論來擊敗美食家。不過說到底,什麼健康什麼不健康那該是科學家實驗出來的結果;什麼好喝什麼不好喝則因每個人不同的口味而異。

商家可以根據科學的研究或者大衆的喜好來調整自己的產品策略,但假如越界來試圖利用僞科學理論操縱大衆對於食物選擇的喜好傾向,那就太過分了。

https://slate.com/technology/2009/04/the-decline-and-fall-of-high-fructose-corn-syrup.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