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型肺炎防治,雙黃連是如何被選中的)

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開展的雙黃連口服液在細胞水平的抗病毒活性測試,結果表明,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功能。“細胞水平的抗病毒活性測試”這樣的體外研究,離臨牀應用有多遠?

1月31日深夜,一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下稱“上海藥物所”)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觸發了雙黃連在線上被迅速搶購一空,也在業界引來諸多爭議。

人民日報2月1日早上發佈微博稱,抑制並不等於預防和治療,“請勿搶購自行服用雙黃連口服液”。此外,該藥物多次出現在國家藥監局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

經濟觀察網獲取的一份發自中科院的信息專報顯示,上述“聯合研究發現”是經過了一場高級別專家會議的討論後,由中科院上報並建議做臨牀研究。

據悉,目前雙黃連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衛生臨牀中心(下稱“上海公衛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開展臨牀研究。上海公衛中心黨委書記、教授盧洪洲2月2日告訴經濟觀察網,上海公衛中心已經在幾個病例上用了雙黃連口服液,“現在還沒有初步的結果”。

一場高級別專家會的“肯定”

1月30日,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上報了一份落款爲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中國科學院專報信息》,專報信息稱:“1月29日晚上至30日凌晨,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開展了雙黃連口服液在細胞水平的抗病毒活性測試,結果表明,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功能。”

信息專報還稱,1月28日的一場高級別專家視頻會議上,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左建平研究團隊介紹了雙黃連口服液(由金銀花、黃芩、連翹三味中藥組成)抗非典、MERS等冠狀病毒研究結果,預計其對新冠肺炎有治療作用,並對正常人羣有預防作用。

“與會專家肯定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抗病毒成分,有可能具有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活性並阻斷輕、中度患者惡化爲重症患者,建議上海公衛中心臨牀試用。“

經濟觀察網多方獲悉,1月28日下午,國家衛健委組織確實召開了北京、上海、武漢、廣州四地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治專家視頻會,會議由鍾南山院士主持,上海藥物所的蔣華良院士等專家和一線醫生參加了會議。

“但這個會不是雙黃連的會,”一位與會專家告訴經濟觀察網,雙黃連口服液的介紹只是會議的一部分內容。

並且,上述信息專報中所稱“與會專家肯定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抗病毒成分,有可能具有抗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活性,建議臨牀研究”的信息,在業界引發了爭議。

知名科學新媒體平臺《知識分子》的文章稱,視頻會上鍾南山和醫生都沒同意上述觀點,認爲體外的實驗證明有抑制病毒作用,臨牀上並不知道,現在不能廣泛使用,既然上海藥物所認爲有用,可以先在上海組織臨牀研究。

經濟觀察網向前述與會專家求證現場是否就雙黃連口服液在新冠病毒的療效形成統一意見,該專家表示,“我沒有說過任何話,從開始到現在我是真不想說話”。

後來有學生把民衆搶購雙黃連的新聞給該專家看,“我說我不看,我還是埋頭做研究”。

“關鍵問題是有沒有用”

上海藥物所2月1日發佈聲明,稱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1月31日向媒體提供的《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一文,內容是準確無誤的。

聲明表示,“這一結論是基於實驗室體外研究的結果。研究團隊通過實驗室體外試驗證明,雙黃連有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作用,下一步還需通過進一步臨牀研究來證實。我所提供的稿件中也提到目前正在開展臨牀研究。”

據《信息專報》,1月29日晚上至30日凌晨,武漢病毒研究所在幾個小時的時間裏開展了雙黃連口服液在細胞水平的抗病毒活性測試。那麼,“細胞水平的抗病毒活性測試”這樣的體外研究離臨牀應用有多遠?

一個藥上市或者要申請新的適應症,常規步驟包括:基礎研究、臨牀前研究,在動物身上進行藥理、毒理和有效性測試,生產實驗以及臨牀試驗。最後一步臨牀試驗通常有一、二、三期,需要歷時數年。

前述與會專家表示:“如果是新藥,那體外研究離應用還差得很遠。但這是已經批准的藥,已經在臨牀上用了,如果說有效的話,臨牀醫生或者是有關部門會很快用,可以走綠色通道,因爲救人要緊。關鍵問題是有沒有用。”

上海藥物所在1月31日給媒體的新聞稿稱,該所啓動了由蔣華良院士牽頭的抗“新冠肺炎”藥物研究應急攻關團隊,在前期SARS相關研究和藥物發現成果的基礎上,聚焦針對該病毒的治療候選新藥篩選、評價和老藥新用研究。

經濟觀察網瞭解到,上海藥物所與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在老藥和中藥中發現了30種化合物,可能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效,部分化合物已完成製劑、生產工藝設計。候選藥物包括12種抗艾滋病藥物、兩種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藥物、一種抗人巨噬病毒藥物、一種免疫抑制劑等。

據瞭解,雙黃連不在上述”可能對新冠病毒有效的候選藥物”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部門對雙黃連的不良反應早有提示。《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4年)》顯示,雙黃連合劑(口服液、顆粒、膠囊、片)在中成藥口服制劑中排名第一,不良反應最多。2013年,雙黃連合劑(口服液、顆粒、膠囊、片)也在中成藥口服制劑的不良反應中排第二。

2018年6月,國家藥監局根據藥品不良反應評估結果,爲進一步保障公衆用藥安全,對雙黃連注射劑〔雙黃連注射液、注射用雙黃連(凍幹)、雙黃連粉針劑〕說明書增加警示語,並對不良反應、禁忌和注意事項等進行修訂。

針對是否有專門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藥物,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專門的藥物。感染病毒的人應該接受用於緩解和針對症狀的治療,而病情嚴重的患者應得到針對其所有病症的最佳的支持性治療。

經濟觀察網嘗試聯繫上海藥物所辦公室和武漢病毒所,截稿前未獲回應。

杜碩 本文來源:經濟觀察報 責任編輯:杜碩_NB1255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