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今天是立春節氣,立春節氣,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一般是每年的2月3/4/5日。立春,春之始也,從節氣上來看,我們已經踏進了新的一年的春天。

圖片來自:flickr

雖說已經進入到春天,但是,冷空氣在IT之家年會的時候,突然殺了個回馬槍。這不,小編在零下6℃的時候過來上班,凍得鼻子都紅了。

▲雲日曆截圖

此外,昨天殺回的冷空氣影響到我國大部分地區,IT之家提醒小夥伴們要注意添衣保暖。

立春起源

雖然當下許多年輕一輩對於二十四節氣不怎麼關注了,頂多就是來刷刷IT之家的節氣文章嘛。但是,在農耕爲主的古代,每一個節氣,對於農民來說,就是一個農耕階段的開始或者結束。

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作爲春天的開始,在古代更是受到重視。在立春這一天,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羣臣,佈德令以施惠兆民。而這,也成爲許多年傳承的迎春活動。

立春節氣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後期的《呂氏春秋》,在“十二月紀”中,就已經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

立春氣候

雖然昨天冷空氣的一記回馬槍使得全國大部分地區再次大降溫,但是,到了立春後,一般情況下氣溫都會回升,春耕大忙季節會陸續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始。

圖片來自:Pixabay

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古代活動:

官方活動

  • 一縣裏派報春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舊俗立春前一日,有兩名藝人頂冠飾帶,稱春吏。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無論士、農、工、商,見春官都要作揖禮謁。一個人站在田間敲鑼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讚詞,到每家去報春,挨家挨戶送上一張春牛圖或迎春帖子(或衆農家敲鑼打鼓將小孩拜請回家叫迎春民間擺上果品春盤在案等待春的到來)。在這紅紙印的春牛圖上,印有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和人,牽着牛耕地,人們稱其爲“春帖子”。這送春牛圖,其意在催促提醒人們,一年之計在於春,要抓緊務農,莫誤大好春光。

  • 二迎句芒神並撒豆消災:打牛儀式有縣政府舉辦“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於東郊裏市各扮故事表演曰慶豐年民之男女攜兒女看春侯土牛過各以豆麻撒之謂散痘消診立春日祀芒神(傳統管農事的地神也稱春天之神)鞭土牛畢。。。”

  • 三趕春牛: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東郊稱爲立牛旁邊放攜帶農具鞭牛的假人爲耕夫然後農民向其拜擊鼓打牛之後人們把土牛的土塊帶回家牲圈象徵收成好促進牛的繁殖。

附錄:春牛,《事物記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後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

民間活動

  • 一遊春(探春、遊行):縣裏活動之後,民間也不甘示弱,他們紛紛裝扮起來,開始遊行。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的樣子走在最前面,之後一羣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後的人打扮成牧童牽牛的、打扮成大頭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應有盡有。另外還有的意義就是:這次遊春之後就是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遊春的好時候(立春那日遊春叫探春)。

  • 二民間互相饋送:

  • 春牛:民間藝人制作許多小泥牛,稱爲“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

  • 春牛圖:也有的地方是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

  • 春娃:鄉寧等地習慣用絹製作小娃娃,名爲“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互相贈賀禮拜賀,稱爲拜春

  • 三糊春牛:在家裏用米或紙糊成春牛,擺放在家中

  • 四貼春字畫:家家在門上張貼迎春的字畫字和春字有關畫有臘梅迎春之類

  • 五搭燕子窩:給花樹戴燕子勝帛條

  • 六種迎春花:

  • 七春勝貼門窗:婦女剪春燕花鳥簪(或有專門買的春燕簪花鳥簪)用紅紙剪雞貼屋門

立春飲食

  • 春餅:餡(蘿蔔,豆芽,豆子,爲主)

  • 春盤: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餅糖放盤中爲春盤(或拼成盤)饋送親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盤裏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餅、餌五種。蔬菜主要有:豆芽、蘿蔔、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土豆絲。杜甫《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 春捲(春蠶):《歲時廣記》:“京師富貴人家造面蠶,名曰‘探官蠶’。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稱‘探春蠶’。”

  • 咬春(喫蘿蔔):明《酌中志》:“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

立春軼事:無春年

2016年農曆猴年是“無春年”,即,全年沒有立春之日。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林願說,這是農曆年長度有的年份短於迴歸年、有的年份長於迴歸年的緣故。

迴歸年的長度爲365.2422天,這就是相鄰兩個立春節氣之間的時間間隔。公曆年平均長度是365.2425天,與迴歸年相差無幾,所以立春在公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絕大多數年份爲2月4日,個別年份爲2月3日或2月5日。

農曆年情況就不一樣了,農曆無閏月的年份爲353至355天,比迴歸年少11天左右;有閏月的年份爲383天至385天,比迴歸年多19天左右。於是立春在農曆年中的位置呈現出4種情況:在年初;在年末;年初年末兩頭春;全年無立春日。

農曆有閏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7年),因年長長於迴歸年,故年初年末都有立春日即“兩頭春”;無閏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12年),因年長短於迴歸年,“無春年”最多,剩下的立春日在年初和在年末的大約各佔一半。這種規律以19年爲週期,循環往復,個別年份稍有出入。

在本世紀的100年中,兩頭春的年份有37次,無春的年份有37次,年初立春的年份有12次,年末立春的年份有14次。

注:本文修改自去年《今日立春:乍暖還寒,歲首又謀耕》一文,作者守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