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多動物會向其他動物(同類和其他物種)傳播虛假信號,也具有誤導、欺騙和撒謊等多種欺騙行爲。這種結合聲音模仿和戰術欺騙的戰略會讓目標動物始終保持猜疑,這對叉尾卷尾非常有利。

(原標題:動物界的騙子高手:它們爲了欺騙學會變聲、虛假高潮)

一些動物表現出的情感,時常會令人類動容。但在動物世界中,一些動物爲了獲得生存優勢,通過製造僞裝或模仿行爲來誤導同伴或其他物種,演化出了多種欺騙能力。從墨魚、蜘蛛到家養的狗,這篇文章講爲我們講述動物界的“騙子”行爲。

  撰文 | 芭芭拉·J·金(Barbara J。 King)

  翻譯 | 賈海

動物世界似乎充滿了寧靜和友好。無論是水裏的魚類、天空中的飛禽和在地面奔跑的野獸,這些動物之間的合作和憐憫都激起了人們無盡的想象力。在海洋中,石斑魚、瀨魚和鰻魚會結伴組成一個團隊,合作捕獵。在天空中,細尾鷯鶯科的兩種羽毛鮮豔的鳥類會結伴守護它們的棲息地——桉樹叢。在雞羣中,母雞會因小雞的輕微不適而感到痛苦萬分。沒有參加爭鬥的黑猩猩會衝出去安慰戰鬥失敗的同類。在獲得巧克力獎勵和救援水池中的同伴之間,老鼠最終會選擇後者。

幾個世紀以來,研究動物行爲的學者總是過分強調動物世界的競爭和暴力。但如詩人艾爾弗雷德·坦尼森勳爵(Alfred, Lord Tennyson)所說,今天的人們對動物善良和愛心的關注正是對長期以來“大自然充滿血腥”的觀點的必要糾正。然而,過分相信動物們的友好,也會忽略一些事實。許多動物會向其他動物(同類和其他物種)傳播虛假信號,也具有誤導、欺騙和撒謊等多種欺騙行爲。

  有意識的欺騙

在動物社會中,欺騙的定義是爲了獲利發送虛假信號的行爲。墨魚就是這種欺騙行爲的高手。作爲章魚的近親,墨魚的皮膚中含有色素細胞,能夠快速變色。而這種強大的僞裝能力,會導致混亂的交配行爲。2017年,美國布朗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賈斯廷·艾倫(Justine Allen)表示,他們在愛琴海潛水時,發現一隻歐洲雄性墨魚在接近一隻雌性墨魚。雌性墨魚漠不關心地走開後,雄性墨魚爲了不被繼續察覺,僞裝成背景長達6分鐘,直到雌性墨魚幾乎意識不到它的存在。然後,它突然衝過去抓住了雌性墨魚,進行頭對頭的交配。

澳大利亞有一種“悲傷墨魚”,除了僞裝,還據有其他欺騙行爲。當這種雄性墨魚求偶遇到一個競爭對手時,前者會游到求偶對象和雄性競爭者之間,向雌性發出求偶信號,並僞裝成雌性墨魚的體態,讓競爭者放下戒備,認爲這是另一個可追求的雌性。簡直聰明又狡猾!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生物學家庫盧姆·布朗(Culum Brown)和同事將雄性墨魚這種經過“深思熟慮”的行爲稱爲“戰術欺騙”,發生在雄性追求雌性時,遇到競爭對手這樣的特定情景中。動物欺騙主要有僞裝、模仿和戰術欺騙三種主要類型,這些欺騙行爲之間的界限很模糊,墨魚正是這樣的例子。無論是僞裝、模仿還是其他欺騙行爲,只要企圖傳遞錯誤信息,都是屬於戰術欺騙。

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中,有一種名爲叉尾卷尾(Dicrurus adsimilis)的本地鳥,它的叫聲特別響亮。在看到捕食者時,它們會發出警報信號,提醒其他的叉尾卷尾鳥和周圍的其他物種要小心。南方花斑鸚鵡(Turdoides bicolor)和貓鼬(Suricata suricatta)聽到叉尾卷尾的叫聲後,會迅速躲到安全的地方。但有時,燕卷尾的叫聲並不誠實,甚至令人討厭。當叉尾卷尾發現貓鼬在享用一隻“可口”的壁虎時,即使沒有捕食者,它也可能會發出警報。貓鼬聽到警報後,會立刻放下食物逃回洞穴,而叉尾卷尾會趁機搶走壁虎。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動物學家湯姆·P·弗勞爾(Tom P。 Flower)和同事發現,叉尾卷尾鳥盜竊而來的食物,居然佔到了它們的總攝入量的近四分之一。但對這些鳥來說,就算只增加了一點獲得食物的機會,都具有很好的演化意義。

然而,叉尾卷尾的欺騙行爲不止於此。畢竟,總是以同一種叫聲傳遞虛假信息,欺騙同一種鄰居,久而久之騙局就會被揭穿。動物們也會識別“狼來了”的騙局。弗勞爾和同事發現,叉尾卷尾的發聲系統已經發生了相應的演化,至少能產生51種欺騙性的叫聲,在偷取食物時會多次發生變化。爲了能從相同的目標那裏多次偷喫食物,叉尾卷尾一天會花費將近75%的時間改變叫聲。在一次成功的欺騙行爲中,它們經常發出針對特定目標的叫聲。這種結合聲音模仿和戰術欺騙的戰略會讓目標動物始終保持猜疑,這對叉尾卷尾非常有利。就像墨魚一樣,可以推測,叉尾卷尾也是故意爲之。在這兩種情況下,這些動物都不是隨意傳播錯誤信號,而是在對動物世界的動態進行“思考和評估”之後做出的決定。

人類的近親猴子和猿類也很善於欺騙。美國埃默裏大學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弗朗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曾講述過這樣一段經歷:荷蘭阿納姆動物園的黑猩猩Yeroen在勁敵Nikkie出現時,前者會一瘸一拐地走路。這種行爲顯然是爲了博取同情。對黑猩猩和多種猴子的研究表明,靈長類動物在爭奪交配權或食物獎勵時,會想出多種新方法來誤導同伴。

 無意識的欺騙

但是,即便動物的欺騙行爲十分複雜,也不一定是有意爲之。在澳大利亞,有一種華麗的蜘蛛會在晚上用一種叫做“bolas”的粘性絲球來捕捉蛾子。這種白色蜘蛛身體上有各種各樣的斑紋。它們並不是通過築網來捕捉獵物,而是產生一根末端有圓孔的蜘蛛絲,然後把蜘蛛絲甩向附近的蛾子。最精彩的部分是,“bolas”會釋放出一種類似雌蛾氣味的信息素。當雄蛾被無法抗拒的氣味吸引時,就會撲過來,然後被黏糊糊的蛛絲纏住。蜘蛛會選擇喫掉這些飛蛾,或者儲存起來。蜘蛛的這種欺騙行爲沒有經過任何“思考”,而是在演化中出現的,因爲這樣有利於繁殖。

果蠅也具有類似的欺騙行爲,機制也相同。果蠅具有同類相食的傾向——處於發育階段的幼蟲很容易喫掉年老或受傷的個體,但它們很少喫果蠅卵。瑞士洛桑大學的生態學家蘇妮塔·納拉辛哈(Sunitha Narasimha)和團隊發現,母果蠅會在果蠅卵上分泌一種信息素,防止氣味泄露,使其不被幼蟲發現。這無疑是一種非常恰當的策略,掩蓋了出現在公共視野中的蟲卵。這樣的假信息爲果蠅的繁殖提供了安全的環境。

在鳥類中,雌杜鵑是最臭名昭著的騙子,它們會把卵產在其他鳥類的巢穴中。而巢穴的主人並不知道,自己花費精力照顧的小鳥不是自己的後代。這種行爲在杜鵑之外的鳥類中也廣泛存在。這種現象被稱爲同種孵育寄生,也就是同種欺騙。至少有200種鳥類都存在這種行爲。

一些動物的欺騙行爲甚至出現在後代出生之前。瑞典國家漁業委員會(National Board of Fisheries)的漁業生物學家埃裏克·彼得松(Erik Petersson)和託比約恩·雅爾維(Torbjorn Jarvi)發現,雌褐鱒魚(Salmo trutta)會假裝產卵,並且會劇烈顫抖,這就是所謂的“虛假高潮”現象。而被雌褐鱒魚刺激的雄魚會噴出精子,但受精過程並不發生。爲什麼雌性願意消耗額外的能量,來做出這些欺騙行爲呢?可能是爲了阻止不歡迎的雄性。有趣的是,他們還發現雌褐鱒魚接近真正的產卵時間時,“虛假高潮”的頻率會上升。這可能是因爲它們想讓更多雄性釋放精子,有利於增強後代的活力。

  家養動物的欺騙

即使在我們身邊的動物,也可能會欺騙我們。我們總是稱讚狗對人類無比忠誠,但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瑞士蘇黎世大學的動物行爲學家瑪麗安娜·希伯萊因(Marianne Heberlein)研究了一些家犬與兩名女性的互動。其中一位女性扮演合作者,與狗狗分享食物;而另一位女性扮演競爭者,不會與狗狗分享食物,並且還會帶走它們的食物。然後,這些狗狗會把人類夥伴帶到有喜歡的食物、不喜歡的食物或沒有食物的地方。第一天,狗狗們多次帶着合作者去了有它們喜歡的食物的地方。第二天,狗狗們對自己的處境有了更多瞭解之後,它們就很少把競爭者帶到有它們喜歡的食物的地方,並且會剋制自己搜索食物的行爲。

養過寵物狗的人都知道,狗很難放棄自己喜愛的食物。顯然,在這個實驗中,狗狗們想要增加它們以後獲得食物的機會,並且知道欺騙自私的競爭者會對自己有利。希伯萊因說,也許它們只是不喜歡不受歡迎的人得到款待。但不管它們的動機是什麼,狗狗的欺騙是戰術性的。

其中的教訓是什麼?善待狗狗,它們自然也會善待你。更廣泛地說,動物表裏不一的行爲可能是有意進行的,有時甚至是在十分熱情的情況下。因此,我們能夠在狗、交配時發出錯誤信號的墨魚,還有通過誤導同類從而竊取食物的鳥類身上看見我們自己的某些特性。然而,在所有物種(包括那些沒有預謀欺騙的動物)中,同樣的個體可能在某些情況下誠實地行事,而在其他情況下誤導他人。我們可能也很熟悉這種兩面性。

本文作者:芭芭拉·J·金是威廉和瑪麗學院的名譽人類學教授,她主要從事猴子、類人猿以及多種動物的情感和智力研究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