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廣州的民營經濟保持穩定向好發展,不少民營企業大膽創新,企業輕裝上陣,離不開稅務部門減政、減稅、降負等政策。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稅務局工作人員鄭速雄:以前是需要做門前的稅收備案,納稅人要來到辦稅大廳,現在通過國際匯稅通功能模塊,所有的數據和申請流程可以在網上辦結,不需要再反覆到辦稅服務大廳辦理。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廣東發展成就巡禮”系列報道

今年以來,國家大力推行多項減稅降費政策,爲企業和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特別是企業。

近年來廣州的民營經濟保持穩定向好發展,不少民營企業大膽創新,企業輕裝上陣,離不開稅務部門減政、減稅、降負等政策。

在位於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我們見到了來自香港的90後年青創業者吳國晉。他在這裏開辦了一家區塊鏈技術公司,公司成立了兩年,現在發展穩健,在業內已經有了一定的名氣。

吳國晉:“我們現在做的是區塊鏈二維碼,把區塊鏈二維碼印在手辦的身上,讓購買者購買的時候,可以掃一掃二維碼就看到裏面的所有信息,例如生產信息、藝術者、或者是不是限量版。”

吳國晉說,他在創業前,考察過香港和內地多個一線城市,最終選擇了將公司落戶在黃埔區,看中的就是這裏不斷優化的稅收營商環境,大大降低了初創企業的創業成本。

吳國晉:“以我們自己爲例,我們這個季度研發投入大概投入了200萬,經過考量,大概有70萬可以作爲研發費用進行加計扣除,這對於我們研發公司來說是很重要的,等於對於我們的投入方面,政府都會有一定比例的補貼,企業運營成本會相應降低。”

減稅降費讓企業可以輕裝上陣,而稅務部門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新的減稅措施,就爲企業發展裝上了“加速器”。

不久前,廣州市出臺《廣州市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財政補貼管理暫行辦法》,吳國晉預計:公司到時可以申請到60多萬的補貼,可以幫他們吸引更多境外的高端人才。

吳國晉:“我們公司有三個香港人,每個月工資是三萬港幣,一年下來每個人的個稅,可以有一萬五到兩萬元的減免補貼。”

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稅務局工作人員鄭速雄:“這部分的返還補貼,在以前,是要按照個人應稅收入徵收個人所得稅稅款的,在今年新政出臺後,這部分補貼也給與了免徵個人所得稅稅款的優惠。”

除了精準落實減稅降費的政策之外,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稅務局還積極推動平臺創新,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國際匯稅通,就是這樣一個智能服務平臺。

國際匯稅通系統,集成了企業、稅務、外匯管理、銀行的四方數據,通過互聯網和政府大數據平臺進行數據傳輸,納稅人只需要在匯稅通企業端,在線填交備案表和跨境合同資料,數據就可以自動傳遞到各個端口,實現了辦理流程的“零跑動”。

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稅務局工作人員鄭速雄:以前是需要做門前的稅收備案,納稅人要來到辦稅大廳,現在通過國際匯稅通功能模塊,所有的數據和申請流程可以在網上辦結,不需要再反覆到辦稅服務大廳辦理。”

減稅降費爲企業“減負”,平臺創新讓企業辦稅“省心”。

過去一年,全市各級稅務部門積極落實各項政策,助力民營經濟做大做強。

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民營經濟減免稅總額467.5億元,佔全市減免稅總額的四成二;其中鼓勵高新技術減免稅152.4億元,同比增長九成九;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減免稅72.2億元,改善民生減免稅11.3億元。

創業艱難,資金和時間對於創業者來講,非常珍貴。不過,現在政府補貼、政策扶持還有各項便捷服務,都在爲企業發展提速,幫助創業者減負、省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