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88年(36歲),北洋艦隊正式組建成軍,劉步蟾任“定遠”號管帶,任北洋艦隊右翼總兵。戰鬥剛開始,“定遠”艦的瞭望臺被震塌,提督丁汝昌因此墜落受傷,劉步蟾立即代行艦隊指揮之職。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子湫)

125年前,“苟喪艦,必自裁”,愛國將領劉步蟾炸沉定遠艦,自殺殉國

(劉步蟾照片)

1852年,劉步蟾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的一個富裕家庭。

1867年(15歲),劉步蟾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福州船政學堂,成爲最早一批海軍學員。劉步蟾勤奮好學,成績優異,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1874年(22歲),劉步蟾被任命爲"建威"號的管帶(艦長)。

(留學期間的劉步蟾)

1876年(24歲),李鴻章在煙臺參觀了英、法、德軍艦時,發現有日本人在軍艦上接受訓練。李鴻章於是也打算派遣海軍留學生到國外學習。第二年,福州船政局選派了第一批學員去英國留學,劉步蟾名列其中。

結果劉步蟾到了英國,卻沒能參加考試,不能入學。於是,他在英國皇家海軍旗艦,見習大副一年。1878年(26歲),他回到中國,任北洋水師炮艇鎮北號管帶。

(圖爲定遠艦)

1881年(29歲),清政府向德國訂購“定遠”號、“鎮遠”號鐵甲戰列艦,劉步蟾奉命赴德國駐廠監造。1885年(33歲),劉步蟾將戰列艦接駛回天津大沽,完成了任務。

1888年(36歲),北洋艦隊正式組建成軍,劉步蟾任“定遠”號管帶,任北洋艦隊右翼總兵。

(北洋水師軍旗)

1890年(38歲),北洋艦隊巡泊於香港。有一天,提督丁汝昌離艦上岸,劉步蟾便撤下提督旗,改掛上自己的總兵旗。此舉立即惹怒了總教習英國人琅威理。他認爲自己是副提督,仍在艦隊中,應保留提督旗。劉步蟾不同意,兩人爭執不下。事情鬧到李鴻章那裏,李鴻章認爲北洋艦隊只有一個提督,沒有所謂的“副職”。於是,琅威理憤然辭職。琅威理返回英國後,宣傳他在華受辱的經歷,引起軒然大波。從此,英國再也不接受中國的海軍學員。

甲午戰爭前,劉步蟾多次向李鴻章陳述日本正大力發展海軍,北洋水師必須按年添置新艦,但當時政治下,李鴻章無能爲力。

(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朝鮮爆發起義。日本乘機出兵朝鮮,並挑起與幫助鎮壓起義的中國戰爭。9月,在完成護送增援陸軍任務返航途中,北洋艦隊遭遇由12艘軍艦組成的日本聯合艦隊,海戰隨即爆發。在交戰前,劉步蟾發出誓言:“苟喪艦,將自裁!”

(黃海海戰)

戰鬥剛開始,“定遠”艦的瞭望臺被震塌,提督丁汝昌因此墜落受傷,劉步蟾立即代行艦隊指揮之職。他指揮“定遠”艦將日軍軍艦攔腰截斷,重創日艦“比睿”號。隨後,“定遠號”又擊中日艦“赤城”號,彈片直接打穿艦長頭部。

不久,“定遠”艦又命中日本旗艦“松島”號右舷下甲板,引起彈藥爆炸,艦體損傷嚴重,只得將“橋立”號改爲代理旗艦。

日暮時分,日本艦隊發出“停止戰鬥”的信號,重新集合各艦,從東南方脫離戰場,北洋艦隊也退回旅順口整修。在歷時五個多小時的海戰中,北洋水師參戰的11艘主力艦裏,5艘軍艦沉沒,損失慘重。而日本除4艘軍艦重傷外,無一沉沒。戰後,劉步蟾被升爲記名提督,並代理丁汝昌爲水師提督。

(沉沒中的巡洋艦“經遠”號)

爲保存艦隊實力,李鴻章下令將艦隊轉移至威海衛軍港,讓出了黃海的制海權。日軍繼續進攻,並在次年1月攻佔了威海衛城和南北炮臺。北洋艦隊遭遇日軍水陸夾擊,形勢險惡。

2月5日,“定遠”艦被日軍魚雷擊中。劉步蟾果斷下令砍斷錨鏈,將“定遠”艦駛至淺水處,以充當炮臺。10日,被困在劉公島的北洋艦隊彈盡糧絕。一些官兵逼迫劉步蟾率軍投降,劉步蟾堅辭拒絕。爲免資敵,他下令炸沉了“定遠”艦。

當天深夜,劉步蟾吞食鴉片,自殺殉國,踐行了其“苟喪艦,必自裁”的諾言,時年僅44歲。第二天,丁汝昌也自盡身亡,北洋艦隊隨即宣佈投降。至此,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位於劉公島的甲午海戰紀念館)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93篇作品,營員“子湫”的第18篇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