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仲馬悲痛萬分,開始閉門寫作,將這段故事寫成了小說《茶花女》。小仲馬給大仲馬發電報說:“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足以令人誤以爲是您的作品。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長大不成人)

124年前的今天,把自己的故事寫成小說,一舉成名卻終生懺悔的小仲馬去世

1824年7月24日,一位女裁縫在法國巴黎生下一個私生子,就是小仲馬。他的父親是大仲馬。此時大仲馬尚未出名,但極其風流,生了很多私生子。大仲馬繼續廝混於“上流社會”,完全拋棄了這對可憐的母子。

1831年(7歲),大仲馬又生了一個私生女。在私生女的媽媽逼迫下,大仲馬承認了這位私生女。以示公平,大仲馬決定也承認已經7歲的小仲馬,把他接到了自己身邊。

大仲馬情人衆多,繼續風花雪月。與此同時,他寫作了大量劇本,開始頗有名氣。年幼的小仲馬被送進寄宿學校,和沒有父母,幾無兩樣。

(風流的大仲馬)

1842年(18歲),小仲馬在劇院第一次遇見了瑪麗,立刻一見鍾情。瑪麗也18歲,“個子高高的,身材苗條,頭髮烏黑,臉色白裏透紅。她的頭小巧玲瓏,眼睛又黑又亮,顧盼自如,無限風情。”

瑪麗出生於鄉下農村,父母離異,15歲到巴黎學做裁縫,隨後淪落風塵,成爲混跡巴黎貴族中的交際花。瑪麗喜愛華服珠寶,尤愛茶花,但身體不好,患有肺結核,有時咯血。

小仲馬愛上這位喜歡茶花的柔弱美女,兩人迅速熱戀,成了一對小情人。閱人無數的大仲馬提醒他:“你同這位姑娘交往,究竟是因爲愛她,還是因爲同情她?”小仲馬沒有回答。

很快,瑪麗就忍不住又回到自己交際花的生活。小仲馬憤怒了,1845年8月30日深夜(21歲),他寫了絕交信:“且讓我們一起遺忘,你忘掉一個你應該不會關心的名字,我忘掉一份不可能的幸福。”

(1926年的美國電影《茶花女》)

就在小仲馬熱戀期間,1844年大仲馬發表了成名作《基督山伯爵》,轟動歐洲,成了有名的大作家!小仲馬寫完絕交信,便跟着大仲馬去西班牙旅行。從此,他與瑪麗兩人再也沒有見面。

小仲馬也嘗試寫劇本和小說,陸陸續續寄出過很多稿子,但總是被退回。大仲馬對他說:“如果你在寄稿時,附言說你是大仲馬的兒子會好多了。”小仲馬卻固執的說:“不,我不想站在你的肩膀上摘蘋果,那樣得來的果實沒有味道!”

(1936年,葛麗泰·嘉寶主演的《茶花女》)

1847年(25歲),體弱多病的瑪麗病逝於巴黎。小仲馬悲痛萬分,開始閉門寫作,將這段故事寫成了小說《茶花女》。

這個小仲馬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細節描寫得栩栩如生,感情真切自然,十分感人。讀厭了傳奇故事的法國讀者,立刻被《茶花女》的真情所深深打動。

《茶花女》人人傳看,風靡一時,小仲馬一舉成名。

(歌劇《茶花女》劇照)

1852年,話劇《茶花女》第一次演出。小仲馬給大仲馬發電報說:“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足以令人誤以爲是您的作品。”大仲馬回電說:“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話劇《茶花女》,標誌着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被視爲法國現實主義戲劇開端。婦女、家庭、愛情、婚姻問題等題材,也從此走進戲劇。

(1981年意大利電影《茶花女》)

後來,他寫了一些其他的作品,如戲劇作品《私生子》(1858)、《放蕩的父親》(1859)等,但影響力都遠不如《茶花女》。

《茶花女》的走紅,也讓小仲馬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干擾。他和茶花女成爲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他一生都在不斷地爲此懺悔。

1864年(40歲),小仲馬遠走莫斯科結婚,婚後育有兩女。1875年(50歲),小仲馬當選爲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1895年11月27日,小仲馬去世,享年70歲。他安葬於巴黎蒙馬特公墓,距離茶花女之墓僅有100米。

兩年後,1897年,翻譯家林紓翻釋了《茶花女》,也打動了無數中國讀者。

(安息的小仲馬)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22篇作品,營員“長大不成人”的第23篇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