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從文要是教授,那我是什麼。沈從文一生寫了各種作品600多篇,雖然早早封筆,但他的作品充滿詩意,讓人如癡如醉,影響深遠。

原標題:真正的鳳凰男沈從文:小學畢業的文學大師,差點獲諾獎的歷史學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

真正的鳳凰男沈從文:小學畢業的文學大師,差點獲諾獎的歷史學家

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出生於湖南鳳凰。1917年(15歲),沈從文小學畢業後,當兵進入“湘西王”陳渠珍的部隊。因知書識字,他得到“湘西王”的賞識,成爲其祕書。沈從文得以閱讀了大量陳渠珍的藏書,受益匪淺。

1922年(20歲),受五四運動的影響,又在陳渠珍的支持下,沈從文隻身離開偏遠的湘西,來到首都北京。他徑直來到心中嚮往的五四運動的中心——北京大學,做了一名旁聽生。

1923年冬,初到北京的沈從文盤纏用盡,身無分文,寫了幾篇文章,也沒有一家報社肯刊登。絕望之際,他給當時憑一本《沉淪》轟動國內的知名作家郁達夫,寫了一封求助信。

沒想到幾天後,郁達夫按照信中的地址找到了沈從文。沈從文後來回憶道:“他拿出五塊錢,同我出去喫了飯,找回的錢都送給我了。那時候的五塊錢啊!”沈從文的“北漂”生活這才得以延續。

1924年(22歲),在郁達夫的鼓勵下,沈從文發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一封未曾付郵的信》。1925年,他發表第一篇小說《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個創作文集《鴨子》。

從此,沈從文一發不可收拾,幾年裏發表了大量小說,如《蜜柑》、《主婦集》、《春燈集》等等,頓時蜚聲文壇。他以小說著稱,與詩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雜文家魯迅齊名。

1926年(24歲),沈從文從北京來到上海,與胡也頻和丁玲等作家自籌資金,創辦了《人間》、《紅黑》雜誌,但很快因經營不善而倒閉。1928年(26歲),沈從文在徐志摩的推薦下,進入上海中國公學任教。

第一節課,沈從文面對學生以及很多慕名而來的聽衆,十分緊張,竟然在講臺上呆呆地站了近十分鐘。好不容易能夠開口了,沈從文又慌忙地講個不停,僅用了十多分鐘,就把預定一小時的內容全講完了。沈從文極度尷尬,只得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道:“我第一次上課,見你們人多,怕了。”

雖然第一次上課極其失敗,但沈從文沒有灰心,經過不斷練習,很快他就能夠在講臺上揮灑自如了。

在當老師期間,沈從文愛上了他的學生——張兆和。張兆和是富商之女,是學校著名的校花。沈從文瘋狂給張兆和寫情書,諸如像“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這樣的情書,一直寫了4年,張兆和終於被感動了。1933年(31歲),兩人正式結婚。才子多風流,沈從文也是其中之一,婚後的沈從文也有過出軌的醜聞。沈從文逝世後,張兆和不無抱怨地說:“一生聚少離多,愛他的作品勝過愛他的風流。”

(沈從文和他的學生和妻子張兆和)

1934年(32歲),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回到湘西。在家鄉,沈從文看到家鄉在“現代”的影響下,當年的質樸善良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沈從文大爲感觸,寫成了《邊城》一書。

《邊城》一出版,讀者就被沈從文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所折服,也被船家少女翠翠的純真善良所感動,好評如潮。這本書成爲了沈從文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直到今天,《邊城》是中國中小學生的必讀作品,也翻譯成外文,選進了十幾個國家的大學課本。

沈從文也將這次歸家途中的所見所聞,寫信給張兆和,後來彙編成《湘行散記》。《湘行散記》內容優美,是沈從文的散文代表作。

抗日戰爭,沈從文到西南聯大任教,著名作家汪曾祺是他的學生之一。

當西南聯大準備評只有小學學歷的沈從文爲教授時,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提出質疑:“陳寅恪纔是真正的教授,他該拿400塊錢,我該拿40塊錢,朱自清該拿4塊錢,可我不會給沈從文4毛錢。沈從文要是教授,那我是什麼?”

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夏志清認爲:“三十年代的中國作家,再沒有別人能在相同的篇幅內,寫出一篇如此有象徵意味如此感情豐富的小說來。”沈從文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性,是獨樹一幟的。

抗戰勝利後,沈從文到北京大學任教,繼續寫了大量小說。1948年(46歲),從來不寫階級鬥爭的沈從文,被認爲是“反動”作家,遭到郭沫若等人的嚴厲批判。一些學生也寫橫幅,對他進行侮辱。

沈從文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曾絕望地兩度自殺。一次將手伸到電線插頭上,一次吞煤油割腕自盡,但都被家人及時發現,救活過來。此後,沈從文心灰意冷,於12月31日公開宣佈封筆,不再寫任何小說了。

1950年(48歲),沈從文進入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服飾。

文革期間,潛心作研究的沈從文也受到了一些波及。他工作室裏的幾書架珍貴書籍遭到燒燬,沈從文也被迫去打掃女廁所。多年以後,一名女記者提起掃女廁所的事,80多歲的沈從文突然抱着她的肩膀,嚎啕痛哭,驚呆了衆人。

1978年(76歲),沈從文調到社科院歷史所,任研究員。1981年(79歲),沈從文潛心研究30年的成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出版。這部系統考證中國服飾文化的學術專著,在學術界享有崇高的聲譽,至今被認爲是這個領域內的經典著作。

1988年5月10日,沈從文在家中病逝,享年86歲。他臨終遺言:“我對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好說的。”

沈從文一生寫了各種作品600多篇,雖然早早封筆,但他的作品充滿詩意,讓人如癡如醉,影響深遠。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流傳甚廣。

據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審委員馬悅然透露,沈從文曾獲得1987年、1988年兩次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並進入終審名單,只可惜還沒出結果,他就離世了,失之交臂。馬悅然還說:“我覺得他寫的那部《中國曆代服飾研究》是一部非常有刺激性的長篇小說,是最精彩的一部長篇小說。”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673篇作品,營員“慕和”的第46篇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