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眼大肚子小 家裝公司屢遭“撐死”的命運

家住西三環的黃女士掉入了家裝陷阱,電視廣告中頻頻出現的家裝公司半路“失聯”,說好的工期一拖再拖;一心想要圖省事兒的曾先生把家託付給“什麼都能幹”的家裝公司,承諾的定製傢俱進場後環保測試各項指數嚴重超標……最近,各種家裝投訴在我們身邊屢屢發生,一些家裝公司倒閉傳言接連而至。

今年5月,廣東數十間家裝公司接連出現跑路情況,項目經理討薪無門、業主裝修被迫停工、設計師紛紛離職,包括泥巴、檸檬樹裝飾、貓舍裝飾等公司廣州分店銷聲匿跡。

當家裝公司的施工、售後服務已經跟不上源源不斷的接單量,當傳說的“包全屋”最終變成了“包全污”,當部分互聯網及創業型家裝公司聚焦“顛覆”、放眼“佈局”、謀求“創新”,而缺乏對家裝行業腳踏實地的研究之時,一些眼大肚子小的家裝公司,正因爲什麼單都接,什麼活兒都幹而被“撐死”。

【發現】

施工進行一半 “知名”家裝公司失聯

“電視裏天天能看見它家的廣告,總覺得能做這麼多廣告的家裝公司肯定靠譜。”裝修了近五個月還未完工的黃女士說,“去店裏的時候也看見好多人正在簽單,還覺得這家裝修公司的實力沒問題,沒想到裝到一半就找不着人了。”

在黃女士的講述中,《廣廈時代》瞭解到,3月中旬,黃女士家裏選擇了一家知名裝修公司進行裝修,結果僅僅完成了拆除和部分水電改造後,家裝公司就頻頻玩起了“失聯”。“首付款包含的內容已經完成”“中期款直接交給工人”等說法令黃女士及家人不得其解,到底誰來負責家裏的施工?工人爲什麼要靠頻繁打電話催促才能到現場開工?不給工人錢不能幹活是家裝行業的常態嗎?

與黃女士有過類似經歷的消費者並非少數,《廣廈時代》在走訪中瞭解到,不少人在選擇了一些互聯網家裝、創業型家裝公司後,都遇到了不同類型的麻煩。或是工期一拖再拖、或是施工質量頻出問題、或是索性找不到人,總而言之,家裝公司背離最初的服務承諾,消費者的美好願景也逐一被打破。同樣的是,其中很多消費者都紛紛表示,自己選擇的家裝公司“很有名”“廣告多”“承諾多”“客戶多”,然而,也正是因爲這些超出交付能力的“多”,這些家裝公司服務質量令人擔憂。

【背後】

不管不顧先擴張

服務品質跟不上不斷增長的訂單量

“爲了能夠快速獲得盈利,一些中小型家裝公司急於在市場中打響自己的知名度,不斷投放廣告博取消費者的信任,從而獲得大量訂單。”一位家裝行業業內人士表示,“但訂單量的劇增帶來的結果很可能是服務水平跟不上,收了消費者的錢,卻無法完成約定的施工。”

《廣廈時代》在走訪家裝市場中發現,伴隨互聯網家裝以及創業型家裝公司的興起,很多家裝“門外漢”進入市場並有意佔領大幅市場份額,但由於其對於施工環節的複雜性和精細度認識有限,且缺乏對於施工流程的掌握能力,很難切實對消費者的家負責。而一味追求訂單量、交易額的家裝企業往往在投訴率上也呈現飆高結果,急於攬入大量消費者的家裝公司,在並不具備相應數量工長、工人的情況下,便會發生一個工長負責多個工地、一個工人一天跑多家的情況,粗暴施工、敷衍了事時有發生。同時也有家裝公司設計師與銷售人員缺乏清晰界限,工長與設計師“融爲一體”,由此引發的家裝問題不斷爆發。

一心想要“掙大錢”、在市場中拔得頭籌的家裝公司深陷在訂單量的紅火中,忽略了真正決定企業走向的服務與品質,無所顧忌的擴張在傷害消費者的同時,實際也在瓦解着自己。

大包大攬愛吹牛

兌現能力遠低於廣告承諾的“全都行”

家裝投訴頻發、家裝公司接連倒閉的背後,一方面是家裝公司毫無顧忌的“迅猛”接單,另一方面,爲了在更多環節掙得更多利潤,也爲了向消費者彰顯自己的“本領”,越來越多家裝公司將自己的盤子撐大,也將自己的觸角伸向更多領域。

如同消費者曾先生所遇到的情況,伴隨“全屋定製”在家居市場中的愈發火熱,一些家裝公司舉出了“全屋整裝”“包含定製”“個性化家裝”等招牌,有意吸引圖省事省心的消費者,表示有能力提供可以“拎包入住”的解決方案,在硬裝的基礎上提供定製傢俱、軟裝配飾等產品。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定製傢俱市場本身就複雜多樣,存在魚龍混雜的亂象,具備成熟完善的定製能力的商家並不多見。大部分互聯網及新興家裝企業更是缺少在相關領域的實操經驗,也極少具有對應的成熟供應鏈,很多家裝公司爲了搭上定製這班快車,選擇與生產製造能力低下、選材粗糙劣質的小作坊合作,再對生產出的產品進行貼籤。”

顯然,這樣的傢俱產品搬回消費者家裏,環保及品質都難以令人放心。也有消費者告訴《廣廈時代》,自己在家裝公司預訂的傢俱遲遲沒有到貨,聯繫公司對方扔給自己一個傢俱廠家的電話,廠家卻說錢交給了家裝公司,收不到款沒法生產。原本指望通過一方甚至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家居改造,如今看來不僅傢俱見不着影兒,還可能要和多方扯皮。

【提示】

提防“巧言令色”的家裝服務 對公司背景刨根問底

無論是家裝市場擴張還是傢俱建材跨界到全屋,越喫越多、越喫越胖已經勢不可擋。不過有句話說得好,留神眼大肚子小。在“可控”範圍內,有節奏生長,纔不會被撐死。家居品牌利用大數據與社區地推抓取最多消費者的時候,請想一想,當你們帶着賺錢的心,介入他人生活的時候,所能給予的服務和品質,是否真的對得起他們兜裏辛苦攢下的積蓄。

當然,另一方面,消費者在選擇家裝公司時也應時刻保持理性。很多家裝公司擅長以營銷套路吸引消費者的關注,推出看似性價比極高的套餐和優惠活動,實則可能採用質量低劣的主材、輔材,也無法保障施工的品質和效率。有業內人士表示,那些消費者常能在大量廣告中看到的家裝公司,可能存在更多風險。“一些新興家裝公司爲了擴大品牌知名度,將大量資金投放到廣告營銷方面,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訂單,當供應鏈的資金和施工人員數量不足以支撐劇增的需求時,各種投訴問題就會爆發,家裝公司本身也很容易掉入賠付投訴、資金鍊斷裂、服務掉隊、投訴爆發的惡性循環之中。”

《廣廈時代》也建議消費者,應避免聽信家裝公司的一面之詞,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查詢、親友間互相溝通打探、以及對於家裝公司的實地探訪等方式深入瞭解對方的歷史背景,對於成立時間短、負面消息多、缺少口碑的家裝公司及時排除或謹慎選擇。

文/仵文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