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不走因何失敗,如今成了另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3月18日一早,武漢地區熊貓不走20多名配送員相約進行勞動仲裁。劉先生是其中一員,他們是蛋糕品牌熊貓不走的配送員,工作時自稱“小熊貓”。3月16日晚上六點多,在這裏工作四年的他發現釘釘羣解散了。他感到疑惑,“我們還想幹下去,武漢地區還是盈利的,但是現在沒人接盤了,水果供應商的錢還欠着。”

3月16日下午六點四十分,微博“熊貓不走蛋糕”發佈討薪信息,稱熊貓不走創始人楊振華失聯,數千員工三四個月工資未發,社保公積金斷繳,老闆失聯,釘釘羣解散,迫於無奈只能網絡發聲。

“熊貓不走蛋糕”的企業主體爲惠州市熊貓不走烘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創始人兼董事長楊振華爲第一大股東,佔股34.84%,公司法定代表人爲董事、經理姚秀華。

全直營、線上下單、專人配送、“小熊貓”上門表演的模式讓熊貓不走一度成爲打造“生日社死場面”的網紅品牌。融資三輪,投資方包括頭頭是道、IDG資本和XVC,最近一輪融資發生在2021年9月,融資金額爲1億元。當時熊貓不走宣稱2020年營收8億元。

融資金額過億,熊貓不走看起來美好的蛋糕生意,爲何突然就走不動了?

事發突然

根據熊貓不走員工提供的截圖,楊振華稱:“對不起,因爲我的無能,盲目樂觀,決策失誤,對疫情對政策對市場的錯誤判斷,公司今天資金鍊斷,欠薪負債導致公司停業我個人破產的局面。這兩年多,我個人傾盡所有車房抵押。借給公司兩千多萬,讓法人姚秀華也借貸七百萬給公司。但由於管理決策疫情等內外部原因,還是沒能把公司救回來。我對不起團隊,對不起股東。對不起合作供應商,對不起客戶。萬分愧疚。由於之前已是傾盡所有,我個人也無力償還債務。建議各位儘快走法律途徑維權,徵求勞動局法院等權威意見,爭取拍賣部分價值能支付你們部分損失。我本人也會接受法院公安等處理。”

杭州分公司一位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3月11日,員工上班發現大門被鎖,領導告知是因爲欠租,預計15-16日可以繳納,讓大家先居家辦公。從其提供給記者的截圖看,3月14日公司多位城市分總在羣內喊話楊振華和姚秀華,稱租金電費工資拖欠,希望給個回覆。到3月15日晚公司副總裁通知明日正常工作,結果到16日下午高層通知復工失敗,楊振華隨即發文、解散公司羣。

這一系列操作讓許多員工憤怒和困惑,對於公司是否真的沒錢他們也深感懷疑。

“再給大家算筆賬,這幾個月大家工資沒發吧,房租沒給吧,供應商沒給吧。相當於幾乎零支出,但是按照最低2000單,200(元)的單均,一天營收40萬元,一個月1200萬元,三個月3600萬元!錢呢?”一位員工質疑。一些員工注意到,惠州總部公司在今年2月底對外轉讓了一家公司——上海熊不走食品有限公司的股權給了兩位自然人。

組織起的員工維權羣裏有500餘人,被欠工資總計在千萬元,此外還有許多充值了蛋糕卡無法兌換的客戶組織起了用戶維權羣,人數至少在數百人。

而公司管理層迄今無人出面收拾殘局。

事態來得十分倉促。3月16日,許多配送員在忙活了一整天送了十幾單之後才發現羣解散了,這意味着一整天都是白忙;還有配送員在明知已經拿不到錢的情況下,還心情複雜地送出了最後一單,爲客戶戴上頭套扮作熊貓,進行表演。

直到3月17日下午,各線上平臺、直播間依然可以下單,但因系統被鎖,下單後無人派送;客戶還可以繼續購買儲值卡。在用戶和員工的舉報投訴下,到17日晚間,各門店和平臺才顯示暫停營業。

知情人士:內控早有問題

但敗局也早有跡象,多位員工和配送員透露,從去年開始工資和提成已不能按時發放,今年開始已有拖欠情形。一位老員工向第一財經透露,熊貓不走的衰落其實從2020年就已經開始,其中有公司管理和決策上的諸多問題,因此這次也不意外。

熊貓不走最爲意氣風發之時,楊振華稱公司入選了《哈佛商業評論》和《長江商學院EMBA》的商業模式研究案例,他在2021年的一次峯會上爲千餘名同行講述“如何做一個讓用戶都願意推薦的品牌”。

熊貓不走因何失敗,如今成了另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結合公司官網信息和楊振華此前接受專訪的說法,楊振華是80後,早年家道中落,初中沒畢業就選擇闖蕩深圳,做過許多小生意,他從中看到服務業的機會,希望以差異化打法獲得成功。2010年起他連續創業,他在惠州的快餐生意就已有送貨上門模式,獲得成功;2011年他開啓美甲生意,用各種細節服務將用戶體驗做足,佔據了惠州高端市場;2014年他在惠州創辦O2O模式的叮噹便利店。

從其一系列創業經歷可以看出,楊振華的打法與海底撈爆火的用戶體驗、“社死生日歌”等有共通之處。在創辦熊貓不走的頭三年,“小熊貓”表演作爲給蛋糕生意的增值服務確實取得很大成功,楊振華及其團隊認爲這是對用戶痛點洞察的原因。

但前述老員工向第一財經介紹,楊振華的商業頭腦確實靈光,但公司擴張之後內控出現問題。楊振華在公司管理上拒絕投資方插手,並有意上市還給了老員工期權。從2020年全國擴張開始,楊振華引入外部人員擔任各大區分總和營銷工作。該員工稱,一些大區分部負責人低價從公司買入蛋糕卡,再通過電商平臺賣給C端,牟取了私利,這使得總部利潤被侵蝕,新老派系間也多有爭執甩鍋。

熊貓不走對外宣傳:“純用線上流量投放的形式雖然提升了訂單量,但很難在同行競爭中形成品牌護城河。而真正的紅利只有一點,通過末端配送和線下地推的形式持續輸出優質內容,讓用戶自發幫品牌分享裂變。”所謂的大部分訂單來自私域流量,是熊貓不走營銷中的重要一環。

“熊貓不走早期還會投放電梯廣告,到後來就以地推售卡爲主了,擺攤或者和商場合作。”該老員工對第一財經表示。這些剩餘面值大多在數百元的儲值卡用戶,現在也在爲自己維權。一位配送員對第一財經表示,熊貓不走的私域獲客大多通過配送員要求客戶加企業微信完成,公司也會以此考覈配送員業績。但實際訂單來源一半還是美團和抖音等,私域裏的單品價格還貴於第三方平臺,選擇私域完成交易的好處是“首充499送三磅蛋糕”。

巔峯期的2019年-2020上半年,熊貓不走業務遍佈全國26個城市,在一線城市每個城市有4-6個廠房,在其餘城市每個城市有15-20個平臺點;在這次楊振華失聯之前,熊貓不走業務遍佈24個城市,一線城市4-6個廠房,其餘城市小平臺壓縮到5-10個。

收縮策略降低了用戶體驗,影響了復購率。前述武漢地區配送員對第一財經表示,自己送一單收入在16-23元,總部會有稽查組聽錄音,有問題就會扣相應分數。2021年是最忙的一年,2022年走下坡路,2023年還好,但工資績效一直在改,總體在下降。在他看來,客戶指定時間往往集中,點位又在收縮,導致配送員很難全部及時配送,只能找第三方配送,也就失去了熊貓不走的表演特色,很多客戶因此不滿。蛋糕口味變差的反饋也越來越多。

多位員工提及:熊貓不走此前在杭州、深圳等地租用高價寫字樓,但因成本太高後來又放棄。

“早在一個月前,有高管提出用開放加盟形式,回收一筆資金,但楊老闆似乎已放棄拯救品牌,沒有采納。”前述老員工對第一財經表示。

此外,熊貓不走的模式在跑通幾年後出現不少模仿者,行業開始內卷。第一財經在短視頻平臺就發現,近幾年在熊貓不走相關輿情下方就有名字類似的“熊貓xx”蛋糕品牌進行評論拉客,點進主頁之後發現其服務模式和熊貓不走雷同。

“後來就很內卷,你表演一分鐘,我就表演五分鐘,他就表演十分鐘。但楊總很自信,他認爲這些模仿者不足爲懼。實際上從2021年之後單量就有所下滑了。”前述老員工對第一財經表示。在楊振華最後的公開信中,也反思了自己的盲目自信、過於樂觀。

一位曾在總部和分公司都任職過的前員工對記者表示,自己在2021-2023年經歷了公司從巔峯到衰敗的週期。他表示,北京,上海,鄭州,西安,南昌,公司在這些城市一直是虧損狀態,從開城伊始到公司倒閉,都是靠着其他體量大,盈利的城市輸血,勉強維持。

該位前員工對於前述老員工提到的公司內鬥有不同的視角和看法。他認爲從公司行政負責人,配送部負責人,拓展城市經理,財務的相關人員等是楊振華此前創業項目的舊部,對於整體業務的把控能力有欠缺,而外來團隊對蛋糕業務不夠了解,因此走了一些彎路。在他看來,如果熊貓不走從2022年底開始,把虧損的城市關掉一部分,公司還是可以自我造血。有些高成本的城市,開城之初的目的,就是爲融資講故事。

三次3·15,三次危機

“3·15”似乎是熊貓不走的一個魔咒。

2022年“3·15”,廈門和長沙媒體曝光熊貓不走“影子店”問題,客戶線上下單卻在線下找不到相應門店。到2023年“3·15”,同樣的問題又被廣東一家電視臺曝光,還曝出公司存在虛標生產日期的情形。一位2023年下半年入職熊貓不走的員工對第一財經表示,入職時感受到3·15事件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很明顯。

在武漢,第一財經記者也嘗試根據一處熊貓不走蛋糕門店地址進行探尋,並未找到招牌。在周邊商家指引才得知,一處寫着乒乓球室的緊閉的捲簾門,就是曾經的熊貓不走。鄰居們說已經關門許久。

兩次“翻車”的原因也和熊貓不走的模式有關:重視線上獲客以及到家服務,不靠線下門店獲客。兩次3·15讓品牌受到嚴重傷害,加之疫情封控影響,熊貓不走的頹勢已經顯露,有員工向第一財經透露,2022年公司已有部門整年放假。

2024年的3·15,“喪鐘”準時敲響。

多位員工向第一財經提到,3月15日下午,各地高管齊聚惠州總部,和副總裁商量對策,楊振華和股東並未現身。各高管本想安撫團隊,用復工期間的營收解決一些拖欠問題,但一線員工察覺情況不對,各城市員工之間互相交流輿情發酵。

第一財經獲得的3月15日公司會議錄音中,熊貓不走快樂部(即配送部)負責人張耿欽以及部分大區總和分總進行協商,總部建議營收的百分之八十用於門店房租水電維持等,百分之二十用於總部工資發放售後處理等。並表示之後的四五六月是旺季,營收應該越來越好。但有分區負責人對此做法表示質疑,認爲窟窿根本補不上,自己多上一天班都是浪費時間,最優解法是跳槽並申請仲裁。亦有人提醒公司尚未申請破產,拿走楊振華個人財產可能涉嫌違法。

在武漢,二十多個武漢配送員一起登記了勞動仲裁,然後離開。“心累”是他們的感受。在全國各地,不少員工和客戶認爲老闆是卷錢跑路,而並非他所說的傾家蕩產挽救公司,他們正陸續啓動司法程序。

第一財經試圖聯繫楊振華和姚秀華,未獲回覆。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