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一:

差別是很大的,很難用薪酬來衡量一個人混得到底好不好,不是絕對的,只能說是相對的吧,比如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他們的年薪未必有那麼高,但是其他福利,房補、職務帶來的附帶收入等、退休工資替代率高,非常好,所以用年薪來比較未必公平。35歲,基本上都是各個單位的骨幹了,正是年富力強,精力充沛,最能幹活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薪酬的確能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一個人混得好不好。

然後再看上海的房子價格水平,平均有5w多了吧,多年以前,有個說法,就是在一線城市如果你月薪能買得起1平米的房子,就表示混得不錯了,但是最近2年來房價漲得太快了,基本就是翻倍的節奏,那麼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的話,差不多夫妻二人一個月的工資買1平米的房子,差不多月薪3萬吧,我感覺就算混得不錯了。

網友二:

本人今年正好35歲,在製造業,職業HRM,在三線城市揚州,月工資8000,年薪十萬到十二萬。我知道的本地最高的一個HRD年薪40萬在房地產行業。排除個別性,從普遍性而言,在我們這這個年齡拿6000到8000的比較多,且多集中在當地房地產、金融、互聯網、IT等行業。

網友三:

35歲,夫妻雙方各自收入年薪60萬左右。這個收入水平,無論在哪個城市,都是屬於比較高的了。放在重慶的話,不是一線城市,算是2線吧,而且在西部,更加是不錯的的。但是,爲什麼大家都覺得“壓力好大”呢?這個其實是相對的,到了一定的收入,支出自然也多,追求自然也高。人總是嚮往更好的生活。

想要更好更大的房子,想要更好的教育,想要更好的享受。收入10萬的時候,追求的是20萬級別的,收入20萬的時候,追求的是30-50萬級別的;收入60萬,追求的是百萬級別的生活條件。如果只有1套房貸,我想你肯定壓力微乎其微了。

網友四:

我是搞IT的,之前在北上廣深幹了挺多年,年薪50萬,後來在深圳呆,發現房子也買不起,索性回到武漢,湖北人,回來最開始年薪就才30萬了,經過這兩年折騰,一年下來,也能弄個稅後50萬了。 感悟,還是要好好幹,年青就是要折騰,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網友五:

其實不管是月薪 8千還是月薪3萬,都有自己在上海生存的理由和方法。不過要算混的好,首先在上海需要解決的是住房和戶口問題。因爲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價“限定”了生活質量。除了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之外,大部分35歲左右的80後差不多也在上海混了10多年了,其中有些稍微有點能力的人,早幾年房價還不這麼離譜的的時候,基本上都想方設法的在上海買了房子落了戶。

網友六:

太多人說年薪多少多少了,我也就不提錢了,原本一哥們逍遙安逸,當時月入15k到20k吧,安逸的一米,喝茶泡吧聊陌陌。年初跳槽到了剛上市的互聯網公司,結果現在半夜兩點還在忙着找人做圖上活動,錢多了,可支配的時間卻少了,從當初的朝九晚五,變成朝九晚六,變成後來的九九六,很多時候爲了錢,爲了股份,爲了分紅,再回首已經物是人非。

當孩子見到你的時候,那種陌生,那種無助纔是目前應該挽回的,太多人把對於家庭的責任寄託在對方,寄託在高薪聘請的保姆,月嫂等等一些與家庭無關緊要的人身上,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悔之晚矣。

最後:如果你想加入有外國人、大學生的英語角(微信羣)學英語,關注公衆號“豎起耳朵聽”即可加入聊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