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一个人的成功不仅是需要切实的努力,还需在努力之上加点运气,这样努力与运气的完美契合,就往往会促使成功的发生,中国的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正是这句话的最好印证。

我们知道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有世官制、察举制,然而这两个制度却造成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官位的垄断,而中下层人民就仿佛永无出头之日,他们即使再努力也很难翻身。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之下,延续封建王朝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就应运而生了,它打破了从前的用人制度,使中下层的读书人看到了翻身的希望,于是凡是想要入朝做官的,不论贵贱贫穷,都会努力地通过读书来谋取功名,逐渐社会也形成了一种重学的风气。

科举制始于隋朝,终于清光绪,虽然它打着公平公正的旗号,但实际很大程度上也并非如此,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刘春霖了,刘春霖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他是一个既不幸又幸运的人。说他不幸是因为他家道贫寒,父亲当差、母亲为仆,生活过得拮据而又困难,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更加地努力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说他幸运则是因为父母给他取了一个好名字让他有机会获得了科举状元。因为一个名字而获得科举状元,这听起来未免让人难以相信,那么接下来就跟大家具体说说他到底是怎样获得这个状元的。

在1904年这最后一场科举殿试之后,主考官就将试卷按照名次排列起来交由慈禧太后钦定,当时的慈禧太后被内外交困的时局扰得焦头烂额,她想要从科举考试中看到一些值得开心的事。

当慈禧翻开第一名的试卷,字迹清秀流畅,行文一气呵成,慈禧心里甚是欣喜,但是一看到落款的名字“广东人朱汝珍”便怒从中来,首先广东人就让慈禧想起了反抗清王朝而起义的洪秀全,还有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都是广东人,由此广东人就给慈禧太后留下了一种不好的印象。而“朱汝珍”的“珍”字更是让慈禧想起了自己怨恨并且害死的珍妃。想到这儿,慈禧眉头深锁,将这第一名的试卷紧紧闭合。

再看第二名的试卷,每个字都苍劲有力,而落款 “肃宁人刘春霖”顿时让慈禧紧锁的眉头舒展。首先肃宁就象征着肃静安宁的太平景象,其次“春霖”二字,更是寓意着春风化雨。慈禧正是看见这两个字“春霖”,认为大有祥瑞之兆,于是立刻宣布:状元就是他了!

虽说刘春霖能高中状元和他的名字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他本身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特别是写了一手好写,他的试卷如同印刷体般,他的字让现代书法家无不膜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