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361個經穴上唯一看得見、摸得着的穴位,重視這個神奇穴點,你從此或許會告別那些難爲你的色斑,肥胖,乏力,痘痘,痛經,失眠,脾虛,體溼,內寒。。。。等等等等健康問題。

沒錯,就是肚臍!

肚臍,位於腹部正中央凹陷處,是新生兒臍帶脫落後,所遺留下來的一個生命根蒂組織,屬於中醫經絡系統中任脈的一個重要穴位——神闕穴。

對神闕穴名含義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處;另一種是指神氣通行出入的門戶。爲胎兒從母體獲取營養的通道,並維持胎兒的生命活動。

人體先天的稟賦與這個穴位關係密切,古人有“臍爲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髒之根”的說法。肚臍皮薄凹陷,無皮下脂肪組織,皮膚直接與筋膜、腹膜相連,很容易受寒邪侵襲,但同時也便於溫養,故神闕穴歷來是養生要穴。調養神闕就能快速的調養五臟,恢復五臟機能。

意保暖

肚臍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臍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血管豐富。作爲腹壁的最後閉合處,皮膚較薄,敏感度高,具有滲透性強、吸收力快等特點。因屏障功能較差,在人體又屬相對虛弱之地,易受涼而染風寒。

《傷寒論》上說人類大多慢性疾病往往是溼氣寒氣邪氣入侵,未能排除體外而導致陽氣不足,五臟不調,所以百病易生。因此,臍部的保暖就格外重要。

特別是經期女性,血管處於充血狀態,穿露臍裝最易因受涼而使盆腔血管收縮,導致月經血流不暢,時間長了會引起痛經、經期延長、月經不調等。

很多年輕的女性喜歡穿着低腰裝、露臍裝,這樣會使腰腹部裸露,虛邪賊風容易乘機而入,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從小睡覺的時候大人都會讓蓋着點肚子,睡覺的時候賊風更容易乘虛而入,古人無論男女都有穿肚兜的習慣,就是爲了臍部保暖。

健康的身體肚臍是溫的,如果發紅發熱,多代表內熱便祕痔瘡一類;如果肚臍周圍發涼就代表陽虛,內寒,多有腹瀉,或者痛經,免疫力低下.

大約二十幾年前,日本人發明的溫灸器,放在肚臍上,暖暖的,可以治腸胃病。這是日本人把中國道家的老方法拿出來賣錢,這個在道家叫灸臍法。

神闕穴鄰近胃、肝膽、胰、腸等器官,往下可以溫腎,上潤養五臟。不同的症狀用不同的中藥,就能快速的調理。

有問題就要解決,下面你將學到一個既簡單又神奇的方法,花最少的錢解除病痛。

祛溼寒,解便祕

艾絨、花椒與桂圓、稍寬一點的醫用膠布。

做法:

1.花椒壓碎備用,

2.挑一元硬幣大小的艾葉,搓成艾絨了,或者用艾絨

3.取一顆桂圓剝殼去核,將桂圓肉用手直接撕成細小的碎片。

4.艾絨、適量花椒粉與桂圓肉一同混合

5.塞到肚臍眼上用醫用膠布粘住就OK了(建議睡前用,第二天起牀揭下)。

一次只要一指甲蓋大小,能蓋住肚臍眼就行了,剩下的留到第二天再用,不會影響效果。

用後大便增多、變臭、口渴、睡眠增多,都是好現象

脾胃虛寒

胡椒,乾薑,香附,白芷各等分,磨成粉蜂蜜調和,貼敷肚臍,早餐後貼敷,晚餐前去掉。

月經不調

取當歸9克,肉桂、白芍、紅花、乾薑、川芎各6克,鹿茸3克,共研爲細末,貯瓶備用,敷貼時取上藥適量,加醋調成糊狀,敷於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藥一次,10次爲一療程。

本法可適用於月經提前、推後或先後不定期者。

去肝火

陳皮青皮磨成粉水調,貼敷肚臍,每日睡前貼,起牀揭掉。

降血壓

吳茱萸磨成粉,用陳醋調和貼敷肚臍,膏藥固定,睡前貼,早起揭掉,七次爲一個療程。

小兒夜啼

黑醜50克,研爲細末,以米湯調成糊狀,於每晚入睡前1小時貼敷肚臍。

小兒遺尿方:五倍子、茯神各等量,共研細末,以米湯調成糊狀。每晚睡前2小時取藥糊適量貼敷肚臍,早晨去掉。

寒症胃痛

用胡椒、乾薑、香附等,用黃酒調成糊狀,連用2―7天。

日常保健

薑片上穿刺數孔,覆蓋於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爲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

臍療的禁忌

有嚴重心血管疾病、體質特別虛弱者,處在懷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過敏性皮膚者,特別是腹部皮膚有炎症、破損、潰爛者均不適合進行臍療。注意有無藥物過敏史,避免在用藥時引起過敏。一旦發生過敏現象,立即停止。一般可自行消退。

要特別注意保暖。治療不要在室外進行,或者讓臍部對準風口。保持室內溫暖,適當覆蓋衣被。尤其是腹瀉、感冒、體質虛弱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兒更要注意保暖。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熱,比如艾灸,此時要特別留意皮膚的顏色改變和表面溫度,避免溫度過高造成燙傷。

日常的保健還有很多方法,篇幅有限,咱們下一篇繼續

霜降已過,天氣漸寒,咳嗽讓人心煩,回覆:咳嗽   查看一招趕走咳嗽的方法。

這些方法收藏好,寶寶日常小毛病不用請大夫

疲憊導致猝死!3招幫你贏回健康

你的養生觀念對嗎?錯誤的養生讓健康離你越來越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