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科學”兩個字常常被人們提起。譬如我們經常聽到人說“你這觀點很科學啊”,或者“你這麼說一點也不科學”等等。而科學作爲一種“權威”更是與某些其他概念形成對立和對抗,比如迷信,算命,玄學等等詞彙。更有甚者將中醫,占星術等等定義爲反科學,僞科學。那麼,我們的問題來了:科學到底是什麼呢?

要給科學下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定義,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儘管各類網絡百科全書都對科學進行了定義,但是千人千面,每個人的學識和經驗的差別,使大家對這一概念很難統一。而本文的定義方法,則是從西方哲學與科學發展史上來探討“科學”這個詞彙的最初成因。

科學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探索過程,一個創新的過程,這裏也包括探索和創新過程中的觀念,方向,制度,體制等一整套的配置,這其實是科學探索的手段問題,在很多時候,科學的進步狀態,決定於這些手段,有時候,科學的落後,也是因爲這些手段的落後,所以,不管是前沿科學,還是後方創新,都要首先解決手段問題。

關於科學是不是真理問題,所謂真理是客觀物質的運動及其規律,所以科學是一個探索真理的過程,同時科學也是一個運用真理的過程,但從科學發展的歷史說,與規律相對應的知識的正確性,受認識時空的侷限性,存在相對性,其有一個不斷發展進化的過程,故所以真理也是相對的,到目前完止,我們還沒有發現絕對真理。相對真理在一定時空條下,也可認可爲絕對真理。

科學不等同於正確的結論,科學甚至不承認有絕對正確,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它是一個尋找更好的結論的過程,是一種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法。

科學是這樣一種研究方法,以觀察歸納爲前提,通過邏輯演繹概括事物規律,並且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和預測的研究方法

世界上有很多知識體系,有很多看待客觀現象和解釋客觀現象的方法。早期的巫術是一種,後來的宗教也是一種,甚至有些神祕主義者把神諭和靈感也看成是一種,而科學不過是這些方法之一。但是,科學是直到目前爲止,人類所掌握的最能夠準確描述我們世界的各種規律,並且能夠發現規律,不斷進步的方法。

在這一點上,它比其他的方法更有效,更容易和別人溝通交流,也更容易讓自己獲益。

爲什麼會存在科學、哲學和神學呢?本人認爲這完全取決於人類的認知能力,我們可以這樣簡單的理解,科學是人類認知能力最基本的體現,科學可以研究幾乎所有的可以用理論加實踐來得以證實或證僞的對象,哲學是人類認知能力的擴展,哲學的研究對象是抽象的,但具有邏輯性的,而神學研究的對象則是人類認知能力以外的事物。

科學和神學站在理性和感性的兩端,而哲學處在它們之間,由於探索的方式完全不同,科學的認知能力始終是有限的,當超出了這個範圍,神學就佔據了上風。難道神學真的就是凌駕於科學之上嗎?本人認爲並不是這樣,因爲科學是沒有盡頭的,所謂的盡頭也只是暫時無法突破的瓶頸,從長遠來看,科學的探索是會一直持續下去的,而它的方向顯然與神學無關。

兒童和成人在探究自然世界方面都有天生的興趣。在科學學習中,兒童學習自然知識,發展問題解決能力,因而,科學爲滿足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提供了機會。

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

因此,思索再三,決定將我的《大百科冷知識》系列專欄中加上科學這一篇章,希望你們能夠通過本專欄的閱讀,對科學更加感興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