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一個燥熱到路上連個火辣妹子都看不到的上午,周圍人都還在張着大嘴巴流着哈喇子在躺椅上打盹,那個時候,彷彿整個世界只剩了我這個對數據和機械有着濃濃愛意的上進小夥開始了騏達後扭力梁的數據測量:(數據包括扭力梁在彈簧壓縮後車身下降每一CM高度後輪前速 外傾角後輪推進角的變化,) 扭力梁的數據完成了要感謝那臺3D四輪定位儀 接下來就要測量車的大梁 輪眉兩邊到輪轂的分中 輪眉到大梁的偏距 排氣的走向 太多太多的數據一步步都完成了接下來就開始定意自己做還是用別的車移植 開始畫了一大堆圖紙 找車牀 銑牀 加工中心 加工了一大堆配件 安裝起來個大概 心涼了 (有人好奇 爲什麼心涼 爲了強度加工完後太重)叫來收廢品的3毛5一斤 全賣了 賣的錢喫個燒烤都不夠 失敗 失敗 失敗 媳婦說了NNN遍叫我不要搞了 說我現在心裏除了車還有什麼我沉默.....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的感覺一樣, 一樣東西沒搞好, 睡不着, 怎麼睡都睡不着, 一坐坐到凌晨3.4點 不知道哪來的一股子勁讓你一閉上眼睛就是數據和思路,天天晚上都是這樣 已經影響到了媳婦休息 她看着我睡不着,專門跑去找熟人拿了半小板安眠藥 兩顆下肚 一覺到天亮 就這樣不知道過了多少天 N天的早上起來看着路上跑去各種車,我就在想不是應該換個思路 流用量產車的後懸掛總成 把數據單子拿出來 看了看 大梁寬度 備胎槽深度 把好幾個朋友的車全都開過來一個個對比 功夫不負有心人 被我找到了 立馬發了套回來 副車架勉 強能對上但是下面的支臂 縱臂安裝位置 輪距都相差太遠 需要做大量的修改 又一次的製圖 修改 整個在電腦的模擬裝配好纔開始加工的 一轉眼又過兩個月 東西都加工好了 就等安裝了 請欣賞!!!

不知道拆了多少次的原廠板車梁

冰山一角

已經全部拆完了

三點一線,分中!

把修改好的後獨立懸掛放在上面 繼續找中

剛好和輪眉平齊

用千斤頂已經把彈簧壓縮到了極限 輪胎依然在輪眉的中心 (克服了原廠板車懸掛壓縮到極限 或者改絞牙後 輪轂不在中心的問題)

模擬了低不平的路面

兩邊相差的這個高度板車懸掛是不可能做出來的

整個升級完以後可以保證和前面平齊 通過性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通過長達兩年的調試(搭配不同磅數的彈簧和阻力器,做到整個底盤動態的平衡) 11款 TIIDA 1.6T 6MT的後獨立懸掛就這樣和大家見面了

借用網絡上的一個圖 簡單明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