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家自測的血壓會偏低?

左臂和右臂的數值爲何不一樣?

到底該以左側還是右側爲準?

有這些疑問的人,肯定不在少數。測血壓這件事兒看似簡單,其實門道不少,規律、正確地監測,對高血壓防治極爲重要。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權威專家,並結合世界多部“高血壓管理指南”告訴你,測血壓時,究竟該選哪隻胳膊。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 孫寧玲

深圳大學總醫院心內科博士 董逢泉

權威指南是這樣推薦的

理論上,距離源頭較近的一側應當壓力更大,就像距離水源最近的水龍頭內總是壓力最大、出水最快。

人體的右手肱動脈來自頭臂幹分支,左手肱動脈來自左鎖骨下動脈,按照“水龍頭出水”理論,右臂測量血壓一定會高於左臂。因此,權威的《診斷學》給出的標準推薦是測右手手臂血壓

但也有醫生對數百名患者的左右上臂血壓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大多數人的左上臂舒張壓要稍高於右上臂。

從解剖學上看,血液從心臟到右肱動脈的距離,比到左肱動脈要遠一點,因此,右上臂血壓比左上臂低,似乎也合情合理。

2018年歐洲心臟病學會給出的高血壓管理指南推薦,第一次測量血壓時,應測量雙上肢的診室血壓,當兩側數值不一樣時,選擇血壓較高的一側上肢,作爲日後測量的固定手臂。

儘管權威指南有建議,但深圳大學總醫院心內科博士董逢泉提醒,測血壓的最終目的是減少心血管事件,瞭解心血管、腦血管的壓力是不是過大,會對血管壁造成破壞。

總體來說,左右手臂的血壓差異並不大,任何一個健康人的兩上肢血壓都可能存在5~10 毫米汞柱的差異;且即使不換手,同一側上肢連續10次測下來,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

比選擇左右臂更關鍵的是,爲保持測量的穩定性——

建議測血壓前30分鐘內不喝濃茶、咖啡,不吸菸、飲酒,也避免憋尿;

測量之前靜坐5分鐘,避免劇烈運動;

找準位置,避免氣囊太緊或太鬆,這樣得出來的血壓數值,才更具臨牀價值。

家庭自測血壓6個要訣

很多人家裏都有血壓計,但不意味着人人都會測血壓。設備、測量時間、測量體位等,都會影響血壓值。在家測血壓時,需要注意以下細節。

設備

首選上臂式

選對血壓計是家庭自測血壓的第一步,有3個關鍵點。

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最佳

上臂式血壓計的優勢在於,袖帶壓迫的是上臂的肱動脈,且量血壓的胳膊處能輕易做到與右心房平行,而手腕式和手指式都很難做到。

袖帶與氣囊大小要合適

袖帶太大或太小都可能影響準確性,如果給兒童、青少年或其他上臂過細者測量血壓,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小袖帶。

購買通過專業標準認證的血壓計

如英國高血壓學會、歐洲高血壓學會、美國國家標準機構等機構的認證。

體位

最好坐着量

測血壓時,無行動障礙者應坐着,最好選有靠背的椅子,在椅子上放鬆休息至少5分鐘後再測。

測量的關鍵是,要將捆綁袖帶的上臂放在桌子上,捆綁袖帶處與心臟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兩腿放鬆,自然落地。

需要提醒的是,在給臥牀患者測血壓時,要麼讓他們坐在牀上,要麼平躺着,不能半躺着。

時間

喫降壓藥前測

血壓一般早上較高,晚上較低,早晚各測一回能對血壓有較全面的瞭解。

早上測時,應選擇在起牀後30~60分鐘,此時已上完廁所排空膀胱,簡單活動後,人也從睡眠中逐漸清醒。晚上測時,建議在喫完飯、服完藥,快入睡時進行。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喫降壓藥前測,這樣才能真實反映藥物療效,甚至比喫完藥去醫院測更準確。

頻率

穩定後一週一次

不同的人需要檢測血壓的頻率不同。

初診患者、正在調藥或血壓處於波動期的高血壓患者,每天早晚各測一回血壓,連續測5~7天即可,這能爲醫生調整方案提供幫助;

血壓控制較平穩的患者,一週只需測量其中一天的早晚血壓值;

健康人羣一年測1~2次血壓即可。

當出現頭暈、頭痛等不適時,也建議增加測量次數,以便知道到底是高血壓還是低血壓引起的。

取值

後兩次的平均數

一般建議,測血壓時,每回測3次,每次間隔1~2分鐘。由於第一次的血壓值多數情況下偏高,建議去掉,取後兩次的平均值。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活動較少,不存在“白大褂”高血壓(在醫生診室測量時血壓升高)現象等原因,在家自測血壓的標準值應爲135/85毫米汞柱,比診室標準低5毫米汞柱。

家庭血壓測量持續高於135/85毫米汞柱,提示有高血壓。

記錄

時間、脈搏別落下

一份好的血壓記錄,能讓醫生一目瞭然地知道你的血壓變化情況,並據此調整方案。現在部分電子血壓計已有數據儲存和打印功能,可直接打印測量結果。

如果沒有該功能,建議大家將結果完整地記錄在筆記本上。具體內容應包括:

測量日期和時間、收縮壓、舒張壓、脈搏,如果有特殊情況下(如頭暈)的血壓值,也應記錄。下次就診時,可提供給醫生做參考。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近期熱門文章

生命時報公衆號矩陣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爲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