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發病機制雖然目前還不明確,但是大量研究表明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着直接的關係,遺傳是我們不能改變的,而環境因素是我們力所能及的,所以無論是已經確診患有高血壓的人羣,還是沒有確診爲高血壓的人羣,都應該注重環境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未患高血壓的人羣更應該改變生活方式,從而預防高血壓的發生,使我們的生活過得更有質量。那麼高血壓和哪些因素有關係呢?

第一:高鈉、低鉀的膳食習慣

雖然俗話都說,喫鹹點看淡點,以此來告誡人們遇事要想開點,但“鹹”對於健康來說並不是件好事,尤其是對於高血壓,在人羣中,鈉鹽的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呈現出正相關的關係,也就是說攝入鈉鹽的量越多,那麼患高血壓的概率就會相應的增加,雖然大部分經常關注健康知識的人都知道,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對國人推薦每天攝入食鹽的量不超過6g(相當於一啤酒蓋的量),但是我們平時食用的食物,調料等都用可能會含有鈉鹽,如醃製食物、味精、醬油等,都有可能造成鈉攝入量過多。

我國對14組人羣研究表明:膳食鈉鹽攝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g,會使得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增高2.0mmHg和1.2mmHg。

大部分人可能知道鈉鹽對高血壓有很大的影響,而忽視了鉀鹽對高血壓的影響。我們都說高鹽飲食對高血壓有不利的影響,而低鉀飲食同樣有不利的影響。適當地補充鉀對高血壓反而是有好處的。

高鈉、低鉀膳食是我國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發病的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人均每天攝入鹽量爲12-15g以上。在鹽與血壓的國際協作研究中,反映膳食鈉/鉀量的24小時尿鈉/鉀比值,我國人羣在6以上,而西方國家人羣僅爲2~3。

因此。膳食鈉/鉀比值與高血壓的相關性甚至更強

第二:體重超重和肥胖

說到超重和肥胖,必須要明白一個概念,那就是體質指數,體質指數也叫BMI,BMI=體重(kg)/身高(米),當24≤BMI<28,常將這個區間的人稱爲超重,而肥胖是BMI≥28。

對我國24萬成人數據彙總分析表明,BMI≥24kh/m者患高血壓的危險是體重正常者的3~4倍,患糖尿病的危險是體重正常的2~3倍,具有兩項及兩項以上危險因素的患高血壓及糖尿病危險是體重正常者的3~4倍。BMI≥28kg/m的肥胖患者中90%以上患有上述疾病,或有危險因素聚集。

腰圍,腰圍不同性別的腰圍值不同,如男性腰圍≥80cm,女性≥80cm者患高血壓的危險爲腰圍低於此界限的3.5倍,其患糖尿病的危險爲腰圍低於此界線者的2.5倍,其中有兩項及兩項以上危險因素聚集者的高血壓及糖尿病患病危險爲正常體重的4倍以上。我國人羣血壓水平和高血壓患病率北方高於南方,與人羣體質指數差異相平行。基線體質指數每增加3,4年內發生高血壓的危險女性增加57%,男性增加50%。

第三:飲酒

上一篇文章介紹過飲酒。按每週至少飲酒一次飲酒計算,我國中年男性人羣飲酒率爲30%~66%,女性爲2%~7%。男性持續飲酒者比較不飲酒者4年內高血壓發生危險增加40%。每天平均飲酒>3個標準杯(1個標準杯相當於12g酒精,約360g啤酒,或100g葡萄酒,或30g白酒),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平均升高3.5mmHg與2.1mmHg,且血壓上升幅度隨着飲酒量增加而增大。

其他危險因素

高血壓的其他危險因素還有:遺傳、性別、年齡、工作壓力過量、心理因素、高脂血症等。大量的臨牀資料證明高血壓與遺傳因素有關。如父母患高血壓,其子女的高血壓發生率可達46%;父母其中一人患高血壓,其子女高血壓發生率爲28%;父母血壓正常,其子女高血壓發生率僅爲3%。女性更年期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壓的比例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期後則與男性患者無區別,甚至高於男性。

喜歡的歡迎關注、收藏、轉發,更多健康知識繼續呈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