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趙州有十景。分別爲古橋仙蹟、勒經石塔、望漢雲臺、雙廟龍泉、平棘舒青、洨川環翠、東寺鐘聲、西郊水利、南畦稻熟、北沼荷香,今已大不存焉。十景裏有五處(平棘舒青、洨川環翠、南畦稻熟、北沼荷香、西郊水利)與趙州古城牆及護城河相關。

明朝御史蔡雲愛《懷古詩》吟道:“野水寒煙積,霜林西照斜。崇樓倚空碧,嶽樹接龍沙。”

這裏所描繪的秋水、霜葉、夕陽、廟宇、藍天白雲、林樹蔥蔥的晚霞美景簡直令人陶醉。詩人是站在高高的趙州城牆上,遠眺平棘山晚景感慨而作。

如今,千年古城早已不在。只剩下城西南角不足百米的殘垣在呻吟喘息。古城牆遺址公園裏,牆土上勾機挖土的痕跡歷歷在目。

據清光緒《趙州志》記載:州城,土築建置莫考。基博二丈五尺,垣崇三丈二尺,周環十三里有奇,炮臺六十有二,女牆崇五尺,加堞二千八百八十有一。東南西北門凡四,曰昇華、曰臨洨、曰澄波、曰拱辰,重關雙闔。護城河濠闊十丈,深十尺,繞城四周,匝水汪洋。聞舊時,遍種紅蓮,垂柳翳之,夏日荷香拂拂,遊鱗喋喋,勝概也。後,清水河來源既竭,濠亦犁爲平田。同治四年再疏浚。寬三丈,深一丈三尺半。趙州志的記載,可看出當年趙州城牆,護城河的恢弘氣勢。

趙州城是一座不規則的長方形,缺西北一角,狀若童靴。當時民間流傳一句順口溜:“趙州城,兩頭尖,缺少南關和北關,北門以外琉璃井,南門緊靠平頂山(平棘山)。

古城黃土構築,由於年代久遠,城牆外表生有一層青銅色的青苔,遠遠望去,宛若銅牆鐵壁。所以趙州城就有了銅城之說。

我小的時候,這座城牆還基本完好,城牆是我們小夥伴經常光顧的地方,興致來了,還會用腳步將古城牆丈量一圈。最有趣的是在城牆上採藥材。春天,城牆上長滿綠綠的茵陳,茵陳是一味中草藥。我們把採來的茵陳曬乾之後賣到藥材收購站,儘管賣不出多少錢,但畢竟是自己勞動所得,用這些錢買幾個5分錢一個白素本、2分錢一塊的橡皮或鉛筆什麼的,足能令我們歡喜幾日。此外,城牆上的野生酸溜溜、婆婆丁、野生枸杞、生地花等花花草草讓我們單調簡單的童年時光變得充實又快樂。

上世紀八十年代城垣多數被拆,建成生活住宅區。人口的膨脹,擠垮了這座歷經千年磨礪沒有倒塌的城牆。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幾段殘存的古城牆已經少得可憐了,看上去就像風燭殘年的老者殘留的牙齒,最是令人傷感。

如今,到趙州尋幽訪古的遊客,大多不瞭解這段歷史,往往遊一遊趙州橋等名勝古蹟、觀一觀柏林禪寺,至多再品一品特色小喫,便打道回府了。他們並不認爲趙州原本是有一座古城牆的,倘若,有人引薦他們到小城的偏僻一隅去爬爬古城牆遺蹟,探訪一番古趙州這衆多的符號之一,定會嗅到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發散出的那種濃濃古意,會對這座城池產生新的認識。

懷念有城牆的歲月,懷念家鄉的銅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