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高校的一名思政教師,新疆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裴紅娟說:“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正是我們開展愛黨愛國教育的好時機,‘宣言’系列文章提供了好教材。反覆閱讀“宣言”文章,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委書記焦勝章越琢磨越有信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不懈拼搏奮鬥,青藏高原和全國的發展成就將更加燦爛輝煌。

原標題:

凝魂聚氣強自信——“宣言”系列文章引發熱烈反響

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9月26日、27日、28日,人民日報一版連續刊發《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三篇署名“宣言”的文章,在社會各界引發熱烈反響。

研機析理 力透紙背

文章合爲時而著,“宣言”系列文章的刊發正逢其時,鼓舞人心。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韓喜平評價說:“文章以我們讀得懂、理得通、悟得透的語言,展示了新中國發展歷程、偉大成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宣言’系列文章是中華民族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生動寫照。”青海民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李毅教授認爲,新中國70年取得的成就,讓每一箇中國人倍感自豪。

重慶工商大學莫遠明教授認爲,“三篇文章大氣磅礴,力透紙背,鼓舞和鞭策我們守正創新、奮勇前進。”

湖南省汝城縣沙洲村村委會主任朱向羣,是“半條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曾孫,他說:“‘宣言’文中提到共產黨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半條被子’給我們帶來的溫暖綿延至今。”

新疆霍爾果斯市委黨校副校長楊湧泉表示,“宣言”系列文章中對“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的闡述讓他印象深刻。“我們將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組織黨校教職員工和學員認真學習‘宣言’文章,更加堅定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雄關漫道真如鐵》一文刊發當天,一場以“永遠的旗幟——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爲主題的展覽在江西省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正式開展。講解員林彥平說:“‘宣言’文章將黨旗昭昭、軍旗獵獵、紅旗飄飄的輝煌歷史完整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文章很多內容都可以作爲我們此次展覽的講解詞。”

撫今追昔 砥礪前行

“‘實現夢想的征程,因艱苦卓絕而蕩氣迴腸’,‘宣言’文章這話寫得真提氣!”吉林省吉林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耿雲久表示,“吉林是一個農業大省,我們農業工作者的夢想就是向着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挺進。”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威海)黨委書記郝書翠教授說,新中國70年成就輝煌,是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共和國的歷史,是人民用堅實的臂膀託舉起共和國的榮光。“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闖關奪隘,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基本經驗之一就是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一切爲了人民。”

“每細讀一遍文章,彷彿都在回望70年的披荊斬棘、風雨兼程。”幾天來,反覆翻閱“宣言”文章,重慶市城口縣川陝蘇區城口紀念館館長孫才興感慨萬千,“曾經的城口縣貧窮落後,在我們紀念館裏,來參觀的人好多都要落淚。如今的城口縣,人們從巖洞窩棚搬進水泥樓房,環境優美,外地的朋友都說,想在城口留下來。”

作爲高校的一名思政教師,新疆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裴紅娟說:“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正是我們開展愛黨愛國教育的好時機,‘宣言’系列文章提供了好教材。”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寒亭街道黨工委書記葉增明說:“系列文章讓我全面瞭解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艱苦奮鬥歷程,體會到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我們將進一步專注提升街道的建設品質,在民生事業上舍得投入。”

展望未來 鼓勁提氣

通讀“宣言”系列文章,展望未來,北京市委黨校決策諮詢部主任趙莉教授頗爲感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我們就有了答好新時代考卷的底氣。”

反覆閱讀“宣言”文章,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委書記焦勝章越琢磨越有信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不懈拼搏奮鬥,青藏高原和全國的發展成就將更加燦爛輝煌。”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今年將實現整體脫貧摘帽。讀了“宣言”文章,秦州區委書記雷鳴堅定信心:“我們將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不斷夯實農村發展的基礎,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談起“宣言”系列文章,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兩新組織”黨工委書記王琴有心得:“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我們將持續創新理念方法,讓黨建成爲‘兩新組織’發展的紅色引擎,就像‘宣言’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樣,使‘全社會創新創造的源泉充分湧流’。”

“全世界超過2/3的高鐵軌道鋪設在中國……”“宣言”系列文章回顧的新中國發展成就,雲南大學大四學生譚哲川深有感觸。“滬昆高鐵讓26小時的回鄉路縮短到了8小時,身邊的變化令人振奮、催人奮進。作爲青年一代,我們要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正如‘宣言’文章中所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民族復興就前景廣闊、大有希望’。”

(本報記者朱磊、何勇、姜峯、王昊男、蔣雲龍、祝大偉、戴林峯、潘俊強、王雲娜、楊文明、王錦濤、阿爾達克、李亞楠)

責任編輯:劉德賓 SN22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