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菜是每个陕西人都无法割舍的乡愁。腊汁肉夹馍、凉皮、油泼面、葫芦头、梆梆肉、牛羊肉泡馍……这些耳熟能详的特色美食,都是陕西游子最想吃一口的好东西,也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知名度很高。

而在历史上,陕西饮食史也有很多浓墨重彩的地方。比如《周礼·天官》《吕氏春秋·本味篇》等陕西出土的文献资料中,都有大量关于烹饪的记载;同时陕西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蕴厚重,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浓郁的饮食文化。

花样众多、口味丰富的陕西美食

但陕西人也有难言之痛,为何所谓的中国"八大菜系"中,却没有源远流长的"陕菜"姓名呢?

陕西菜,简称"陕菜",又称"秦菜",是中国重要的地域菜之一,其中又以千年古都、历史名城所在地西安的"陕菜"最具知名度。

"秦中自古帝王州",早在3000多年前,西周就在陕西定都,从而掀起了第一波餐饮发展高峰;在秦汉时期,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本味篇》,全面总结了先秦时期的烹饪成就,因此可以看作是"陕菜"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到了隋唐时期,长安因王朝强盛而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陕菜"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天子脚下的特殊地位,令"陕菜"能够博采各地肴馔之精华,涉及面极广,既包括了宫廷菜、官府菜、商贾菜,也包括了寺观菜、市肆菜、民间菜、少数民族菜等。但也正是因为其首都兼收并蓄的特征,让陕菜在古代失去了独立成派系的机会。

此外,地理因素也是"陕菜"难以形成菜系的重要原因。

陕西省位于我国第二阶梯,被北部高原和南部秦岭分为三大自然地理区域,跨越三个气候带。三个气候带造就了三类不同的物产,因此陕菜又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纵向地方风味,这三个地方风味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陕西北部是黄土高原,此地为温带气候,雨量较少,光照量充足、土质干瘠,属于半干旱地区,盛产根茎类作物和各类粗粮,尤以马铃薯、小米、红枣、甘草、苹果最负盛名;此外因为陕北临近甘肃、内蒙、山西等省份,所以陕北口味也与西北相类似,好食羊肉,也喜好食醋,且口味多偏咸重。

陕北铁锅炖羊肉

陕北风味主要包括了榆林、延安等地在内的菜肴,代表菜有"铁锅炖羊肉""羊肉冻豆腐""羊杂碎""拼三鲜""洋芋擦擦""塞上大烩菜""荞面饸饹""猪肝碗托"等。

陕西中部为关中平原、渭河谷地,号称"八百里秦川"。此地为暖温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灌溉便利,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名的秦川牛、关中驴、渭河鱼、黄河鲤等皆出于此。同时关中盛产优质的葱、姜、蒜、辣椒,这些丰富多彩的物产,为关中菜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以西安为中心,包括渭南、铜川、宝鸡、咸阳在内的关中菜肴,也是陕菜的典型代表。主要代表菜有"葫芦鸡""鸡米海参""温拌腰丝""奶汤锅子鱼""金线油塔""梆梆肉""盆景三皮丝""红油花肚""红袍莲籽""鱼羊烧鲜"等。

陕西关中的特色菜——"葫芦鸡"

陕西南部为秦巴山脉、汉江上游。此地属于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汉中盆地更是河渠纵横,一派江南风光,禽、畜、水产、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核桃、板栗、柿子、木耳、猴头、生姜、山芝、薇菜、魔芋、花椒、鲩鱼等大量销往省外,还有珍稀的竹荪。

陕南风味是包括汉中、商洛、安康在内的菜肴。主要代表菜有"白血海参""汉江八宝鳖""秦巴四珍鸡""烧鱼梅""商芝肉""苜蓿肉锅贴""薇菜里脊丝"等。由于汉中和安康更临近四川,因此陕南菜深受川菜的影响,其菜肴多呈现麻、辣的特色。

地理在纵向上的分布,让"陕菜"的整体概念跨度较大。即使西安为代表的关中菜占据主导地位,却也无法完全代表陕西的全部风味,外人很难找到精确的"陕菜"定义,故而影响了与其他省份菜肴的竞争力。

金边白菜

2018年新年伊始,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以一道名不见经传的陕菜"金边白菜"开篇,让"陕菜"小火了一把。

而陕菜作为中国传统地方菜之一,历经了周秦汉唐的滚滚烟尘而来,虽然如今名声不太响,但陕西人却是因为有了陕菜,也才有了对陕地的鲜活记忆与无尽乡愁。

实际上,在如今餐饮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食物与风味早已成为了大众了解一块土地的第一印象。因此,如何将"陕菜"独特的秦风秦韵推向更大的市场,让更多人加深对于陕菜的认知与理解,将是陕西在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