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地区有一种淳厚稚朴的风俗,叫做“打平伙”,是当地一种传统民间“聚餐式”交际风俗。然而,在东乡族聚居的地区,有一种古朴的食俗叫“吃平伙”,这是东乡民族人民非常喜欢的聚餐形式。

“吃平伙”为是东乡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多在农闲季节或阴雨天。准确地说,“吃平伙”就是吃“东乡全羊宴”,大家一起搭伙吃手抓。

吃平伙

秋冬之际,东乡的“栈羊”(栏养绵羊)到了膘肥肉好的季节,也是东乡人农闲之时。此时,东乡族的男子汉们便三五相约,或选东家,或轮流坐东, 隔三间五品羊肉,兴起了吃平伙的高潮。“平伙”是搭伙平分食羊肉之意。这种活动多在下午或傍晚进行。 当“平伙”客们来到东家后,主人便牵出存栏绵羊,宰割操作下锅炖煮。

“吃平伙”与“打平伙”虽叫法不同,其内涵相同

平伙也有“平火”之意。每当村民不合、买卖纠纷,或庄稼、或邻里、或兄弟叔侄产生了矛盾,有了纠阂,几经中间人说和后相互见面说:“色兰”谅解,有“若要气散,共吃一顿饭,若要好,一顿平伙了”的说法习俗。吃了平伙羊肉后,怨气疙瘩定会云消雾散,双方拿手言和,重归于好。

不论“吃平伙”,还是“打平伙”,在这样的场合,在这样的氛围里,人与人的关系亲密无间,感情自由地交流,人们会忘却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忘记旧日的恩怨,达到返朴归真,浑沌天然的境界。没有人因为吃的少了点而口出怨言。谁要是说出这类的话,大家就说他不谙世事,不懂情理,没有大丈夫男子气!

打平伙

同是吃羊肉,但饮品不同

晋北人为人豪爽,其民风民俗中透着晋北人的豪爽和洒脱。吃炖羊肉时,喝着辣辣的白酒、羊汤,特别带劲儿。

作为信奉伊斯兰教的东乡族,严格遵循伊斯兰的教义,忌酒,好饮茶、吃油香、吃羊肉。“平伙”客们团团围坐在主人暖烘烘的热炕上,热情的主人沏上“牡丹花” “三炮台”盖碗茶,一边滋滋品茶,一边海阔天空,谈论古今。

其味、其情、其景确实是别具魅力

打平伙——

这种大家摊钱,伙吃熟羊,就锅抓肉,不拘小节的吃法,正是黄土高原的风格。它既象原始人狩猎归来聚火而餐的遗风,又类似与此地毗连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饮食习俗。“打平伙”可巩固友谊,增进了解;解开疙瘩,调解纠纷。还可共商大事、同舟共济,特别是通过“打平伙”议定的事情,说干就干,吃完羊肉,嘴一擦就开始了,谁也不会中途溜走。否则,大家说他不讲义气,不能同甘共苦,那么,下次“打平伙”时,就没他的份!

吃平伙——

人们谈兴正酣时,东家端来黄橙橙金灿灿的热油香。随后,鲜美可口、油而不腻的“筏子”又 端上来了。 “筏子”是用羊的内脏精制而成的美味佳肴,是东乡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做“筏子”,先将心、肝、肺连同一些肚皮羊肉剁细,放上葱花、 姜丝、椒盐等佐料用花油和 肥肠包裹,用细绳扎牢,排在笼屉中蒸熟即可。因其状如扎羊皮筏子故得其名。也有不少人家将“筏子”装碗笼蒸。

令人垂涎的羊肉

正当大家吃罢“筏子”口齿留香回味浓郁之时,炖煮的羊肉已经烂熟,原汤鲜味在农家小院弥漫,浓香袭人。羊肉出锅后,东家又在肉汤里下进面片子。随后端上每人一的“平伙”肉份子。这是东家按平伙客的人数把熟羊肉按腿、肋、胛和羊背子等部位剁成一、二两的小肉块,按人数均匀搭配。搭“肉份子”讲究颇多,首先是要做到全羊每个部位的肉必须出现在“份子”里,吃平伙时无论多少人,宁少求全。在搭“份子”时所搭的堆数比平伙客要多出一份,这一份叫 “锅台份子”,即慰劳东家主妇的一份。这一份肉钱平摊在“平伙”客们的身上。

“肉份子”剁好之后,整齐地摆在蒸笼里,由东家全笼托出呈在“平伙”客们的面前。 这时,大家礼貌地按先年长后年少的顺序抓份子肉吃。这种羊肉滋味鲜美,汤汁浓厚,营养丰富,可口宜人,吃法独特,别具风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