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良书五位帝皇开智对联欣赏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梁武帝萧衍

“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显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绚烂,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沈尹默

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帝皇是如何评价书法这门国粹艺术的呢?我们来看看梁武帝萧衍是这样评王羲之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凤阁与凤阙意同)

“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原出梁朝袁昂的《古今书评》中评萧思话的行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袁昂以走墨连绵解释龙跳天门,以字势屈强解释虎卧凤阙,很实在也很妥切。明末傅山《题自临兰亭后》说:“吾悬拟龙跳似之,尚恐虎卧不尽其变。”他说自己学习王字,对走墨连绵已有所得,而对于字势雄强则未尽其妙。傅山的连绵草,一路翻滚,因而他自己认为是已得王羲之之法。其实,王羲之草书,不是表面形迹上的走墨连绵,而是意态飞动,“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梁武帝故意略去“走墨连绵”,避实就虚,对王羲之草书真是深有会心。至于“虎卧凤阙”,乃是形容笔法的雄强。黄伯思评王字为“云中之龙”,刘熙载说王羲之“力屈万夫,韵高千古”揭示出王羲之书法雄视千古的奥秘。形态的美和线条的力,两者结合,这就是王羲之胜人之处。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

语出唐太忠李世民《赐萧瑀》诗。意是只有经过疾风的考验,才会知道什么是劲草;社会动荡,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臣。二句诗说明危险和困难往往能够真正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和品质。前句本《后汉书·王霸传》:“光武谓霸曰: ‘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汲古得修绠;同道无异营。---康熙

清康熙题 故宫东暖阁集联。上句出自唐朝韩愈《秋怀诗十一首》之五:敛退就新懦,趋营悼前猛。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下句出自唐朝孟郊《答郭郎中》:松柏死不变,千年色青青。志士贫更坚,守道无异营。每弹潇湘瑟,独抱风波声。中有失意吟,知者泪满缨。何以报知者,永存坚与贞。

韩愈(公元763—824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力排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文,为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的诗歌创作以力求新奇、以文入诗为特色,成为“唐诗之一大变”(叶燮《原诗》),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后隐居嵩山。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并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

静里远怀千古事;意中常满十分春。---乾隆

乾隆题故宫博物院寿安宫联:静里远怀千古事; 意中常满十分春。

意为静静地缅怀一幕幕先辈们的事迹, 心胸中时常春意盎然,对现实和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贵有恒 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无益 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年轻时用这幅对联激励自己:“贵有恒 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 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没有稳定的学习情感, 不可能取得学习成就。

1914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题此联以自勉。整联的主旨在强调一个“恒”字。既反对不顾身体健康的苦熬苦学,又反对一曝十寒的忽热忽冷。

“一曝十寒”,语出《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关于此联,其上联有的书写作:“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