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漢良書五位帝皇開智對聯欣賞

龍跳天門,虎臥鳳閣。---梁武帝蕭衍

“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爲它顯示驚人的奇蹟———無色而具圖畫的絢爛,無聲而具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沈尹默

具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帝皇是如何評價書法這門國粹藝術的呢?我們來看看梁武帝蕭衍是這樣評王羲之書法“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閣。”

(鳳閣與鳳闕意同)

“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原出梁朝袁昂的《古今書評》中評蕭思話的行書:“走墨連綿,字勢屈強,若龍跳天門,虎臥鳳闕。”袁昂以走墨連綿解釋龍跳天門,以字勢屈強解釋虎臥鳳闕,很實在也很妥切。明末傅山《題自臨蘭亭後》說:“吾懸擬龍跳似之,尚恐虎臥不盡其變。”他說自己學習王字,對走墨連綿已有所得,而對於字勢雄強則未盡其妙。傅山的連綿草,一路翻滾,因而他自己認爲是已得王羲之之法。其實,王羲之草書,不是表面形跡上的走墨連綿,而是意態飛動,“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梁武帝故意略去“走墨連綿”,避實就虛,對王羲之草書真是深有會心。至於“虎臥鳳闕”,乃是形容筆法的雄強。黃伯思評王字爲“雲中之龍”,劉熙載說王羲之“力屈萬夫,韻高千古”揭示出王羲之書法雄視千古的奧祕。形態的美和線條的力,兩者結合,這就是王羲之勝人之處。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

語出唐太忠李世民《賜蕭瑀》詩。意是隻有經過疾風的考驗,纔會知道什麼是勁草;社會動盪,才能分辨出誰是忠臣。二句詩說明危險和困難往往能夠真正考驗出一個人的意志和品質。前句本《後漢書·王霸傳》:“光武謂霸曰: ‘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

汲古得修綆;同道無異營。---康熙

清康熙題 故宮東暖閣集聯。上句出自唐朝韓愈《秋懷詩十一首》之五:斂退就新懦,趨營悼前猛。歸愚識夷塗,汲古得修綆。下句出自唐朝孟郊《答郭郎中》:松柏死不變,千年色青青。志士貧更堅,守道無異營。每彈瀟湘瑟,獨抱風波聲。中有失意吟,知者淚滿纓。何以報知者,永存堅與貞。

韓愈(公元763—824年)是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他在文學上力排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提倡散文,爲古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他的詩歌創作以力求新奇、以文入詩爲特色,成爲“唐詩之一大變”(葉燮《原詩》),對後代有很大影響。

孟郊(751年—815年),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唐代著名詩人。先世居汝州(今屬河南汝州),後隱居嵩山。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並於賈島齊名“郊寒島瘦”。

靜裏遠懷千古事;意中常滿十分春。---乾隆

乾隆題故宮博物院壽安宮聯:靜裏遠懷千古事; 意中常滿十分春。

意爲靜靜地緬懷一幕幕先輩們的事蹟, 心胸中時常春意盎然,對現實和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貴有恆 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無益 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澤東

毛澤東同志年輕時用這幅對聯激勵自己:“貴有恆 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無益 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沒有穩定的學習情感, 不可能取得學習成就。

1914年,毛澤東在湖南一師求學,題此聯以自勉。整聯的主旨在強調一個“恆”字。既反對不顧身體健康的苦熬苦學,又反對一曝十寒的忽熱忽冷。

“一曝十寒”,語出《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關於此聯,其上聯有的書寫作:“苟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