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調研統計,在2020年底前,能完成存量老資產規範整改並實現淨值化轉型的中小銀行機構,其比例不足30%,有73%的銀行機構無法按期完成存量資產改造。報告顯示,在2020年底前,能完成存量老資產規範整改並實現淨值化轉型的中小銀行機構,其比例不足30%。

(原標題:50家中小銀行樣本:逾七成機構擔憂無法達到資管新規標準)

每經記者 陳玉靜    每經編輯 盧九安

距離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已不到一年,部分銀行存量理財業務轉型仍存壓力。

去年底,銀保監會創新部副主任黃晉波在重點工作通報會上表示,工作中注意到部分銀行反映的理財業務存量處置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按照資管新規補充通知精神,過渡期結束後,由於特殊原因而難以處置的存量資產,可由相關機構提出申請和承諾,經金融監管部門同意,採取適當安排妥善處理。此外,也在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是否對相關政策進行小幅適度調整。

2020年2月1日,銀保監會在答記者問時再次就資管新規延期回應稱,對到2020年底確實難以完成處置的,允許適當延長過渡期。

在此背景之下,體量更小、數量衆多的中小銀行更值得關注。近日,普益標準調研50餘家有代表性的中小銀行,就銀行資管機構當前的轉型進度、難度、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等方面進行溝通。報告顯示,在2020年底前,能完成存量老資產規範整改並實現淨值化轉型的中小銀行機構,其比例不足30%。

按期完成轉型機構僅佔23%

根據調研統計,在2020年底前,能完成存量老資產規範整改並實現淨值化轉型的中小銀行機構,其比例不足30%,有73%的銀行機構無法按期完成存量資產改造。

具體來看,能在2020年前三季度完成存量老資產規範整改並實現淨值化轉型的中小銀行機構,其比例不足5%,能趕在四季度前完成整改的比例爲23%,合計不足三成。

報告顯示,從各家機構反饋看,若按當前進度穩步推進存量老資產的改造和淨值化轉型,21%的機構需要延長過渡期半年至一年,41%的機構需要延長過渡期一年至兩年,11%的機構需要延長過渡期兩年以上。以此來看,若資管新規過渡期能延長在兩年以內,大部分機構的存量資產可實現有效處置。

在預期完成進度上,14%的被調研銀行機構表示,預計不能在2020年底前完成改造的存量老資產佔理財總資產的比例在10%以內;存量老資產佔比在10%~20%的機構比例爲16%;存量老資產佔比在20%~30%的機構比例爲18%;存量老資產佔比在30%以上的機構比例爲25%。總體而言,有超四成以上的機構,其不能按期完成改造的存量老資產佔理財總資產比例達20%以上。

不過,數據顯示,存量老資產佔比的高低與銀行預估完成轉型所需時間的多少並非正相關。以不能在2020年底前完成改造的存量老資產佔理財總資產的比例在30%以上的機構爲例,認爲轉型還需要兩年以上的機構僅佔33%,50%的機構認爲1~2年時間內可以完全實現轉型,17%的機構認爲能在0.5~1年內完成轉型。

普益標準分析稱,以上數據側面反映出,儘管受存量老資產改造難度大影響,很多機構無法在2020年底前按期完成轉型,但多數機構已具備較爲清晰的轉型思路,轉型預期較爲統一和明確,若能合理適當延長過渡期,大部分機構都可順利完成轉型。

投研能力不足成轉型最大挑戰

而從近期監管的表態來看,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似乎已有想象空間,機構目前預期如何?

從被調研的銀行來看,大多數被調研銀行資管機構普遍預期資管新規過渡期會適當延長。其中,預期延長一年佔比47%,預期延長兩年佔比27%;總體觀察,八成以上被調研銀行資管機構認爲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期限可控制在2年以內。

此前監管部門表示,按照資管新規要求,穩妥有序完成存量資管業務規範整改工作,對到2020年底確實難以完成處置的,允許適當延長過渡期。

對此,被調研機構表示,有近四成機構擔心過渡期延長後仍然不能順利完成轉型;與此同時,有超六成機構擔心本行提前完成而他行未完成,導致面臨不公平競爭問題。

對於中小銀行而言,難題主要在哪?

調研結果顯示,中長期背景下,投研能力、投資者教育、系統建設成爲阻礙中小銀行資管業務轉型的重要因素。

對此,目前各銀行的應對策略大致爲三種:(1)優先保障系統建設能夠支撐理財產品的淨值化運作;(2)通過各種手段,逐步推進投資者教育的全方位展開;(3)在其他環節運行相對穩定、成熟後加大投研能力建設,進而增強理財業務的市場競爭力。

從調研數據看,已發行現金管理型產品的銀行資管機構中,僅有2家機構認爲其現金管理型產品符合新規要求,絕大多數銀行資管機構的現金管理型產品均需重新進行整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