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中國式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

1

習慣爲孩子付出的父母

父母習慣了付出,孩子自然就習慣了索取,最後,父母心甘情願,被孩子榨乾,纔看清眼前的孩子已然被養成了白眼狼。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裏便有這樣可悲的一幕,急診科裏來了一位患癌的老太太,疼得滿牀打滾,一同來的女兒卻滿臉嫌棄地說:

“你要是不想給我看孩子,你就直說,別給我在這裝病。”

老人剩下的三個兒女,更是把工作看得比老母親的命還重要。來到醫院,一聽是癌症,就開始互相推諉:

“老太太爲你操心多,該你管。”

“老太太是給你家帶孩子,當然得你負責”

最後,幾個兒女甚至說出“既然不能保證治好,那還治她幹嘛”這樣喪盡天良的話。

老人一輩子處處爲四個兒女操心,供他們讀書工作,退休了還幫他們帶孩子。可到了末了,她老了,沒用了,帶着癌症躺在病牀上,四個兒女卻這樣狠心拋下她。

對孩子的愛沒有錯,可是愛得太過無私,付出就成了理所應當,回報反而成了一種恩賜,甚至是施捨。

2

溺愛孩子的父母

溺愛是毒害孩子最深的毒藥,也是父母爲自己挖下最深的坑。

最近微博上有一個熱門的話題:嫁給巨嬰男和媽寶男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引起了大批網友的吐槽。

“巨嬰男”、“媽寶男”多半都是父母溺愛出來的,自小就有求必應、包辦代替,讓孩子依賴到生活無法自理。

等孩子長大了,別的父母都享清閒了,這些父母還在給孩子操勞,事事操心干涉,一輩子都在爲孩子活。

朱雨辰的媽媽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對朱雨辰的照顧顯然已經無微不至到溺愛的程度。

兒子考上中戲的時候,她怕兒子睡不好,挨個問他的室友,同學你睡覺打呼嗎?

十年如一日,每天凌晨四點起牀,就爲了給兒子熬梨汁潤肺;

她甚至驕傲地說:“我在這個家的位置就是,我頂兩個菲傭啊”

她的一生都獻給了孩子,讓孩子的人生不屬於孩子,她的人生也從未屬於過自己。

3

爲了孩子不離婚的父母

每次說到夫妻關係,總有不少人說,要不是爲了孩子,早就跟他離婚了。

其實這句話本身就註定了這場婚姻、這個家庭的可悲。

隱忍、假裝、沉默……就爲了給孩子撐起這個搖搖欲墜的家。

等到終於有一天,孩子長大了,離開家裏了,父母都以爲熬到頭了,可轉眼一看,人老了,大半輩子已經沒有了。晚年更是被綁在這段本該結束的婚姻裏了。

爲了孩子不離婚,給孩子撐起的也是沒有安全感的家庭。對於父母來說,更可悲的是,隱忍了前半生,後半輩子也只能無奈將就。

4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縱使心裏有再多的愛,話到嘴邊卻只會讓孩子感到恨意。

一句簡單的好話,能給一個孩子莫大的鼓勵,可是一記語言的暴力,卻會讓親子關係留下永久的傷痕。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薰陶出來的孩子,要麼心生怨恨,對待父母就像對待仇人,要麼同樣不好好說話,把父母罵得狗血淋頭。

無論哪一種,對親子關係而言,都是一種可悲。

10年、20年以後,我們身邊的孩子都將長大成人,甚至有他們自己的家庭,他們也會成爲父母。

而做父母最可悲的事,莫過於孩子長大以後說:“我不要成爲像我父母那樣的父母。”

不想未來做一個可悲的父母,那就從現在開始,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