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克拉里达的发言是针对市场对美联储宽松手段的过多预期评论的,是指目前美联储采取的扩张资产负债表手段是对美国经济流动性短缺的及时补充,而不是如量化宽松一样过量释放流动性。综上,克拉里达的发言释放了美联储未来扩张资产负债表,只是针对经济现有情况采取的应急短期手段,而不是持续不断的注入过量流动性的方式的预期。

克拉里达的发言是针对市场对美联储宽松手段的过多预期评论的,是指目前美联储采取的扩张资产负债表手段是对美国经济流动性短缺的及时补充,而不是如量化宽松一样过量释放流动性。不过,按照现有情况继续发展,未来量化宽松仍然可能发生。一、扩张负债表不代表量化宽松。

第一,什么是负债表的扩张?

美联储将手中持有各类债券的数量称为资产负债表。在很多情况下,美联储可以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比例和数目来对经济进行调控,比如当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将利率降低到了零的接线,只能通过继续购买债券来投放货币流动性,这就是三轮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而其后为了继续压低长端利率,美联储采取了扭转操作,买入长期国债卖出短期国债是长期的国债收益率,人为被压低到短期收益率之下。这些都是美联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从而对经济进行影响的方式。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意味着美联储更多购买债券资产,从而对市场投放货币流动性。比如最近美联储进行的回购操作也是短期扩张资产负债表,为银行间流动性进行补充的一种方式与量化宽松的手段近似。

第二,量化宽松与扩张资产负债表表述的不同。

扩张资产负债表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表述,这包括了任何买入债券的行为以及释放流动性增加债券持有量的手段。量化宽松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通过长期持续的购买债券为市场注入可以预期,并且相对长期的流动性。

量化宽松的显著特点是对市场和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要超出实际需要,比如在2008年次贷危机以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在短期补充了银行间因为债务危机而不足的现金流动之后,持续的扩大资金注入量,使实际的货币流动性远远大于,银行需要这样推升了通胀和资产价格,极端的扩大了货币宽松手段。

因此从克拉里达的发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美联储现有的考虑是针对市场流动性短缺的情况,进行有限的流动性补充。在缓解了短期利率问题之后,流动性释放便会终止,而不是持续过量的注入流动性,这是克拉里达表述中区别于量化宽松的主要原因。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的可能性。

早在9月份市场就一直预期美联储10月份开启资产负债表的可能性,这个预期是从鲍威尔在议息会议后的讲话中被放大,而现在克拉里达的方言无疑更确认了这一点。

第一,压力和原因。

9月议息会议之前,纽约联储突然出乎预期的开启了隔夜回购手段,在议息会议之后,这样的临时手段更是宣布持续到10月10日。也就是说目前的银行间流动性出现了较大的问题,隔夜回购利率一度升到了10%。

从表面上来看,这次的隔夜利率飙升,来自于企业缴纳季度税金后现金流的短缺,但是实际上其根源源自于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和经济下行的风险。由于企业债高企,并且发债借贷回购现象仍然在持续,使美国现在市场上债券规模高于现金流的存在,债券流通比例大于现金供给,银行持有债券的比例过高,很多银行甚至出现了准备金低位运行的情况。

美联储在9月的议息会议对此作出了调整,一方面将超额准备金率,大幅度下调了30个基点,另一方面则是对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打开了窗口,称可能提前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扩张,这是对市场情绪的一个安抚。

第二,可能的手段。

由于美联储对降息和宽松周期开启了分歧,我们可以预期,美联储短期之内进行大规模的宽松是不现实的。虽然可以认为美国的宽松周期和降息周期都已经默认开启,然而在利率降低到0之前,量化宽松手段仍然被视为最后的货币工具。

因而美联储释放超过市场需求的流动性的决策很难通过理事会议,即使市场对流动性较为饥渴,债务问题相对严重,但在债务违约风险尚未严重提高的情况下,美联储更可能通过短期的解决方式,来暂时缓解情况。因为从美联储的判断来说,根源性的问题尚未完全展现出来。

所以我们可以预期10月份美联储采取的资产扩张计划,更可能是一个阶段性有明确目标的手段,阶段性的相对长期回购是最可能的选择。而目前看来 ,稳定的公开市场操作和便利回购工具在未来也是可能的选择,但在短期之内出台的可能性并不是很高,因为这意味着对市场进行持续的干预。三、量化宽松在远期也将开启。

第一,在目前经济情况下,量化宽松确实为时尚早。

刚才提到过量化宽松是作为利率降低到0之后的最后手段,因此过早实行量化宽松一方面并没有必要,另一方面则会对经济造成更大的风险泡沫。在降息直到利率为0的过程当中,降息仍能对市场预期产生拉动,并且释放较多的流动性,这样进行量化宽松的意义就相对较小,同时量化宽松带来的超强流动性预期会立刻推升债务和泡沫,使本就严重的债务问题加剧。

而且由于美联储内部对于宽松手段的分歧加剧,我们可以预期美联储内部理事们对于本次流动性出现短缺是偶然性事件,还是长期问题仍然存有分歧。用短期的流动性手段暂时解决问题并持续观察,是目前更能得到大多数历史知识的观点。

第二,长期来看量化宽松势在必行。

按照以往经济下行和美联储降息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本次的降息在历史节点当中相对提前,美国经济尚未有明显下行的趋势,而更多的是针对美股市场和美债的风险防范。因此这带来了一个隐患,就是在经济衰退真正发生之时,美联储可能已经提前使用掉了降息的大多数空间,这样为了对经济衰退有更强的遏制作用,量化宽松就成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

另一方面由于欧日央行长期的负利率规模扩大,国际市场更多的流动性存在于美国,市场中间,这样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出现,美联储为了对市场有更强的干预能力,就需要释放比以往更多的流动性。在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已已经采取了降息到零,并且释放了三轮量化宽松的手段,那么在现在缩表尚未完全结束的背景之下,美联储就必须要采取更极端的手段,这可能意味着更为大规模的量化宽松甚至采取负利率。

综上,克拉里达的发言释放了美联储未来扩张资产负债表,只是针对经济现有情况采取的应急短期手段,而不是持续不断的注入过量流动性的方式的预期。到目前为止采取量化宽松确实为时尚早,然而远期量化宽松仍是美联储非常可能采取的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