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郎錚說,當他被埋在廢墟需要幫助時,是解放軍叔叔伸出了援助之手,“都得益於祖國的強大、全國人民的大愛、人民解放軍的責任感,這一切一直激勵我好好學習、做一個社會主義有用人才的源泉。2008年5月12日,北川發生8.0級地震,還曾是幼兒的郎錚被埋在廢墟,當救援人員將其成功救出時,小郎錚抬起柔弱的手臂,向救他的叔叔敬了一個禮。

據@央視新聞 消息,在無情災害面前,我們萬衆一心!在廢墟上建立新家園!當年的敬禮娃娃今天已是青春少年!爲所有付出的人!

據新華網介紹,“衆志成城”的彩車上,汶川縣的映秀小學,紅白鎮的紅頂民居,阿壩州的古堡新寨,這些都是在廢墟上建立的新家園。時光荏苒,當年的“敬禮娃娃”,如今已經是青春少年。

“敬禮娃娃”長大了

長大的“敬禮娃娃” 視頻截圖

方陣中有參與抗擊非典的醫護工作人員,有參與汶川重建的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救援隊員、消防指戰員、醫療隊員、志願者和各界羣衆。在無情災害面前,我們萬衆一心,創造了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的雙重奇蹟。

“敬禮娃娃”參加國慶觀禮:祝福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

據封面新聞10月1日報道,“真是太高興、太興奮了,因爲想到明天就能在北京天安門觀看國慶閱兵式,心裏很是激動!”9月30日早上,“敬禮娃娃”北川少年郎錚在父親郎洪東的護送下,來到綿陽機場。準備坐上午11點飛往北京的航班,參加10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國慶大閱兵觀禮。

2008年5月12日,北川發生8.0級地震,還曾是幼兒的郎錚被埋在廢墟,當救援人員將其成功救出時,小郎錚抬起柔弱的手臂,向救他的叔叔敬了一個禮。鏡頭記住了這一歷史時刻,人們稱郎錚爲“敬禮娃娃”。

“敬禮娃娃”長大了

郎錚從廢墟中被救出時,他向救援人員敬了個禮 《綿陽晚報》記者楊衛華 攝

臨上飛機,郎錚告訴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他這次準備穿羌族服裝上觀禮臺,在災難來臨時,是祖國和人民給予了北川人民重生。“希望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

敬禮娃娃:祖國和人民給了我新生命

時隔11年,當時只有3歲多的幼兒郎錚,如今已是綿陽市東辰初中一名初三學生。

“郎錚在學校裏集體榮譽感強,遇到班級有事時,他都會主動站出來。”郎錚的班主任趙靜說,有一次學校舉辦足球賽,而郎錚當時腿部受傷,聽說班裏踢足球替補球員不夠時,他主動站出來擔任守門員。“他當時還給我說,老趙,有我在,你放心。”

郎錚榮譽感的養成,緣於2008年那次地震。郎錚說,當他被埋在廢墟需要幫助時,是解放軍叔叔伸出了援助之手,“都得益於祖國的強大、全國人民的大愛、人民解放軍的責任感,這一切一直激勵我好好學習、做一個社會主義有用人才的源泉。”

“敬禮娃娃”長大了

郎錚 圖自界面新聞

郎錚清楚的記得,2008年地震時,他才3歲,很小。5月12日那天,郎錚被廢墟掩埋在了地下,一塊水泥板將他的左手死死壓住,使他動彈不得,任他喊破嗓子也沒能聽到外婆的聲音。被埋20小時左右,小郎錚聽到縫隙外有人走過,虛弱的他又重新拼着命哭喊起來:“救救我!”終於來了幾個解放軍叔叔,他們找來木棒、鋼釺將水泥板撬開,將小郎錚抱了出來,輕輕放在擔架上。

“我爸爸是警察,從小他就教我敬禮,他說敬禮也是對別人表示感謝的一種方式。”在擔架被抬起的時候,小郎錚緩緩抬起手,向解放軍叔叔敬了一個禮。

郎錚說,北川人民懂得感恩,是祖國和人民給了他重生,他將會把這一精神傳承下去,去幫助更多的人。

國慶觀禮:羌族少年將身着羌服走進天安門

“當收到國慶觀禮的入場券,別說心裏多高興、多激動!”郎錚說,當收到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十一”國慶觀禮入場券後,他父親就爲他去定製了一套嶄新的羌族服裝。

“我準備穿這套衣服去參觀觀禮。”郎錚從行李箱裏拿出羌族服裝說,想到能穿上羌族服裝和我國56個民族兄弟一道,走進天安門廣場親眼目睹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十一”國慶大閱兵這一盛況,心裏很自豪。“真心希望我們祖國越來越強大,人民生活越來越富有。”

“敬禮娃娃”長大了

郎錚 圖自界面新聞

談到以後,郎錚說:“敬禮娃娃那是我幼小時的一個標籤,從小就備受社會關注那是我的榮幸,那不是我驕傲的資本。如今我僅是一名普通少年、普通的初中生,我的首要任務依然是好好學習。俗話說少年強、中國強,我們要做祖國棟樑。”

“我在想,10月1日能親眼目睹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時;各型導彈車、步兵車、坦克、飛機、大炮通過長安街和飛過天安上空時;當各軍種方隊英姿颯爽、威武雄壯、整齊劃一走過檢閱區時,我的心早已飛到了北京!”郎錚向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介紹說,作爲新時代少年的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讓我們今天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爲創造祖國的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