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衝着周迅去看的《如懿傳》,沒想到最後居然會喜歡上白蕊姬。前期的嬌羞可愛、上位成功後的囂張挑釁、失子失寵後的癲狂報復、被皇帝識破臥底身份後出手陷害慶嬪的果決狠辣以及那句“不想好了”,最終被賜毒酒時的悲涼,將要與孩子重逢的釋懷。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衝着周迅去看的《如懿傳》,沒想到最後居然會喜歡上白蕊姬。如果是幾年前的我,大概會是女主的死忠粉,女主做什麼都是對的。這些跑出來勾搭皇帝的小妖精全都是妖豔賤貨,死不足惜。可是,長大後發現,好像每個人都是可以理解的,我開始可以心平氣和的去看待不同的人,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不知道這算不算變老附帶的一點點福利。

白蕊姬這個演員選的太好了,雖然沒看過原著小說,不清楚原著中這個角色的設定。可是,初登場的白蕊姬在一衆琵琶姬中顯得非常與衆不同,長相如同一隻小白兔,看起來無辜又清純。但實際上她是有心機的,她懂得如何引起皇上的注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同時,她非常拎得清,她清楚自己的身份和立場,什麼該做,什麼不該;什麼能去爭,什麼不可以。

她知道憑藉自己的出身不可能在宮中立足,所以依附於太后,成爲太后的耳目。她也清楚雖然貴妃身居高位,可是頭腦愚蠢不得皇帝與太后喜歡,所以她敢一而再再而三激怒貴妃。她更明白依靠美色、年輕或者太后立足宮中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尤其是她並沒有足以支持她的家族背景,因此她必須要在還受寵的時候生下兒子,獲得高位。所以,爲了保住孩子即使暫時毀掉對她最重要的美貌也在所不惜。

玫嬪非常聰明,所以能從後宮衆多妃嬪婢女琵琶姬中脫穎而出,完成了身份和階級的飛昇;但她卻又不夠聰明,輕易得到一切後太過跋扈驕傲,不懂得長遠打算,所以很快又失去了。

《如懿傳》作爲一部女人戲,裏面有太多美女了,也有太多有個性的女人。玫嬪不是最狠、不是最漂亮、不是最聰明、不是最有背景、也不是最後的贏家,甚至也不是當中最慘最悲哀的,可她絕對算得上非常有記憶點的一個。

前期的嬌羞可愛、上位成功後的囂張挑釁、失子失寵後的癲狂報復、被皇帝識破臥底身份後出手陷害慶嬪的果決狠辣以及那句“不想好了”,最終被賜毒酒時的悲涼,將要與孩子重逢的釋懷。每一種狀態和情緒的切換都很自然,演員把這個角色完全演活了,所以不會覺得這個人有多壞有多討厭,其實她也只不過是一個可憐的人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