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全“願爲賢王”的回答,符合他的身份,而玄燁卻說“待長而效法父皇,黽勉盡力”,使“世祖皇帝於是遂屬意焉”(《清聖祖實錄》卷一),雖是童言無忌,但在宗法制時代等級森嚴的宮廷,一個庶妃所生的庶子如此說,即爲明顯有覬覦嫡位甚至帝位之嫌。而福全,則爲順治娶了父系的表侄孫女的所生子,倘其即位,則清朝皇帝中有一爺孫戀的亂倫醜聞。

向敬之

1

康熙皇帝玄燁,是以皇三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的。

對於他的繼位,清室官方的說辭是“佟氏妃所生,年八歲,岐嶷聰穎,克承宗祧,立爲皇太子……即皇帝位”(《清世祖實錄》卷一百四十四,順治十八年正月丁巳)。

他從小就是一個聰明的娃,這是毋庸置疑的,他後來的偉業足以證明這一點。

當然,這份被寫進了所謂順治罪己詔的傳位遺命,沒有提及康熙的即位,還有一些隱情,如他患過天花,大難不死;如孝莊太后力挺,得到了滿洲權貴的支持,當然也得到了順治帝臨終前的應允。

順治帝最想立的繼承者,並非玄燁,而是另有其人。

此人即順治十四年七月董鄂妃生育的第四子。

此子出生的第二天,順治帝即諭告禮部:“本月初七日丑時,朕第一子生,皇貴妃出,應行典禮,爾部即察例速議具奏。”(《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下卷)

隨後,聲勢浩大地告祭天壇、地壇、太廟、社稷,接受滿朝文武朝賀。

《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下卷記載:“帝生第一子之喜,諸王、貝勒、貝子、公及首輔大臣等,俱上馬匹、緞帛以賀。”同時,大赦天下。

這是年輕的順治帝即將立儲的徵兆。

順治帝

這本爲順治的“皇第四子”(《清世祖實錄》卷一百一十二,順治十四年十月丙子),但是,順治帝卻說“帝生第一子”,甚至在哀痛此子早逝給的墓誌銘中,再次強調:“和碩榮親王,朕第一子也。”

順治已有三子,而將“第四子”稱爲“第一子”。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順治先後兩任皇后,都不得聖寵,他早想再立寵冠後宮的董鄂妃爲後,故將此子視爲嫡子,爲改立董鄂妃投石問路。

二、順治二後都沒有生育,那麼順治將董鄂妃所生子視爲嫡長子。他想製造母憑子貴的局面,迫使孝莊太后等保守勢力集團和滿朝文武,接受董鄂妃爲皇后的事實。

三、順治帝無視其他已生子的存在,就是想立這個初生子爲儲君。他可以憑藉首重儲君之母董鄂妃,來打破孝莊太后抵制改立董鄂妃的僵局。畢竟此時的董鄂妃,已爲皇貴妃,距皇后,僅一步之遙。生子爲儲,足以彌合後妃的距離。

可惜,此子命薄,無福消受,三月夭折,被追封和碩榮親王,建地宮下葬。這個不幸的孩子,要比生於順治十一年三月的玄燁小三歲。就是說,順治帝對皇三子玄燁的愛,遠不及對第四子的疼愛。

2

順治的皇長子牛鈕生於順治八年正月,但沒活過三月即夭折。連同幼殤的皇四子,順治帝也是多次哀悼親子早逝。

然而,在玄燁的前面,還有一個新大哥,即皇二子福全。從康熙二十九年,他出任撫遠大將軍,統一路大軍征討準噶爾首領噶爾丹,在烏蘭布通大勝噶爾丹的戰績來看,他也是很優秀的。

然而,這位出生於順治十年、年長玄燁一歲的長子,卻無緣被順治帝在臨終前立爲繼承者。

其中主要原因是他沒有得到孝莊太后的鼎力支持。玄燁是孝莊自幼養育宮中,親自教養的,給予了厚望。

這個關鍵性的政治原因,是清宮權力爭鬥的隱私,官宣中不好公開。

清室的官宣,只是將福全塑造了一個“願爲賢王”的少年志向。

《清聖祖實錄》卷一開篇記載:玄燁“六齡時,嘗攜世祖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寧宮中問安。世祖各問其志。皇五子甫三齡,未對。皇二子以願爲賢王對”。

《孝莊祕史》中的孝莊與康熙帝

玄燁六歲時,即順治十七年。此時的順治,有皇后,而且他想方設法要改立的董鄂妃也應該在世上。福全“願爲賢王”的回答,符合他的身份,而玄燁卻說“待長而效法父皇,黽勉盡力”,使“世祖皇帝於是遂屬意焉”(《清聖祖實錄》卷一),雖是童言無忌,但在宗法制時代等級森嚴的宮廷,一個庶妃所生的庶子如此說,即爲明顯有覬覦嫡位甚至帝位之嫌。

當然,官宣此文時,不是順治時代,而是玄燁稱帝之後。宣傳者爲了最高政治需要,可以想盡一切方法,爲他塑造天命的一生貴重、與衆不同。

即使這個世祖問志的場景真實存在,然先答者該是皇二子福全。受漢文化深層影響的世祖,自然也接受了漢人立嫡立長的禮制觀念。福全年長玄燁一歲,在世祖第一子早殤、尚無嫡子的前提下,他就順序成爲了新的長子。而從福全的回答來看,七歲的他已經懂得如何拿捏漢人禮制和宮廷險惡。

福全只想做一個親王,這對於身爲皇子的他而言,並不難。但他在前面加了一個“賢”字,足見他的理想很崇高,年紀輕輕就明白了修身處世的大道,難能可貴!康熙六年正月,福全在毫無軍功政績的前提下,在世祖諸子中率先獲破格封裕親王,命與議政。此時還是四輔臣執政時期,十五歲的福全能直接進入議政王序列,自然要有足夠的本事來贏得四輔臣、太皇太后等多方面的認可。

但從順治帝稱董鄂妃所生子爲“朕第一子”的情形來看,董鄂妃雖爲皇貴妃,但她在世祖那裏已經享受了皇后的待遇,行禮赦天下,生子即爲嫡子。董鄂妃在宮中比肩皇后、蓋過皇后的尊榮,是公開的,更何況此時的她,不僅受到世祖萬般寵愛,獨冠後宮,而且以賢惠孝養得到了皇太后尊重。雖然她的第一子早夭,但世祖對其恩愛不減,她還是有希望再生皇子的。只要她生育了皇子,不免又被世祖視爲嫡子立儲。同時,她在後宮的地位,要高出只是庶妃的玄燁生母佟氏幾個等級。

倘若在董鄂妃還在世時,玄燁童言無忌地希望成爲後繼之君,雖然是六歲少兒的遠大理想,但難免犯了世祖及皇家禮制的奪嫡大忌,少不了招致世祖的厭惡、言官的非議,而不是“屬意”。

這樣的說法,只有在他成爲皇帝之後,史官們以偉異而書之,以爲他從小就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皇帝夢。

3

對於福全無緣儲位和帝位,康熙之子雍正的說法,確實另一種說法。

蕭奭《永憲錄》卷三記載,雍正三年六月,命總理陵寢大學士蕭永藻、兵部尚書盧詢、馬蘭峪總兵範時繹按已故和碩裕親王福全的墓葬規格,爲密親王允礽修墓地時說“裕憲王向以損一目不得立”

這個“裕憲王”,即福全。

康熙四十二年,福全病逝,諡曰憲。

但是,爲何福全一眼被損壞,爲何還能被授以撫遠大將軍,領兵去征討強敵呢?

這是不是雍正的實話,不得而知,畢竟自稱“江都草澤臣”的蕭奭,遠離京城千里之遙,又豈知宮廷祕事呢?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福全是順治亂倫的產物!

福全生母爲滿人,即寧愨妃董鄂氏,爲長史喀濟海之女。

《康熙王朝》福全劇照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八記載:“有何合裏次子多濟理之長子喀濟海,原任長史。”

何合裏(何合理),即清初五大臣之一的何和禮,原在棟鄂部娶有一妻,歸附努爾哈赤後,娶其長女東果格格,生多濟理(多濟禮)。

多濟理(多濟禮)與順治爲嫡表親。多濟理(多濟禮)的孫女,則爲順治的表侄孫女。也就是說順治帝娶了親姑姑的曾孫女、表兄的孫女,因而有了皇二子福全,明顯有違倫常。

在順治帝的后妃中,亂倫現象不少,如廢后爲其舅舅的親女兒,二任皇后即孝惠皇后也是來自母家的表侄女,同時還娶了孝惠皇后的妹妹(淑惠妃)。

順治與母系表親,皆無生育,被視爲不寵愛,嚴重地破壞了孝莊太后極力維護的滿蒙政治聯姻的。而福全,則爲順治娶了父系的表侄孫女的所生子,倘其即位,則清朝皇帝中有一爺孫戀的亂倫醜聞。

順治帝積極接受漢文化禮教觀念,少不了接受儒家的倫理綱常,如果他擇立福全,無疑是戳穿他衛道士形象的一柄利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