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古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都是特定的,這一點非常有意思。下面我們不妨瞭解一下。

總角:指幼年。出自《詩經》0,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

垂署:指幼年。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署”代指幼年。

束髮:指青少年。一般指十五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 "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ji):指女子十五歲。出自《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出自《後漢書·曹皇后紀》:"小者待年於國”。

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出自《禮記·曲禮上》: "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而立:指三十歲。出自《論語·爲政》: "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爲"而立之年”。

不惑:指四十歲。出自《論語·爲政》: "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之年”作四十歲的代稱。

艾:指五十歲。出自《禮記·曲禮上》 "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也可叫做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花甲:指六十歲。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出自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 "手接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也可叫做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古稀:指七十歲。出自杜甫《曲江》詩: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也可以叫做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出自《後漢書·呂強傳》: "故太尉段頰,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髮服戎,功成皓首。”

黃髮:指長壽老人。出自《詩經》,如《詩·魯頌·圓宮》: "黃髮臺背",陶淵明《桃花源記》: "黃髮垂署,並怡然自樂。”

鮑背:指長壽老人。出自《詩經》,如《詩·大雅·行葦》 "黃臺背”"臺”與”始”通用。

期頤:指百歲。出自《禮記·曲禮上》: "百年日期,頤”,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