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 記者 高菊 通訊員 張珂 文圖

  核心提示:六年前已經是月入近萬元的技術工程師,爲了家人,他放棄優越的工作條件,毅然回到家鄉,養過羊、包過工程,最終和艾草打上了交道,並且“一發不可收拾”,不光自己致富了,還帶動村民一起富起來,帶動了幾千畝的艾草種植基地,還吸收了貧困戶就業,他就是宜陽縣白楊鎮瑤凹村的村民馮松雷。

  從技術工程師到“泥腿子”

  “兩年前,這還是一片荒地,長了可多艾。”宜陽縣白楊鎮瑤凹村的村民董倩對馮松雷開的艾草產品加工廠十分熟悉:“松雷當時破土動工建廠的時候,總被大家笑話,放着在廣東省東莞市的工程師不當,非回來收艾葉,在這農村裏當‘泥腿子’。”

  2012年,馮松雷在外打拼十幾年,已經是一家臺資企業的有線電視前端技術工程師,每個月拿着近萬元的薪水。但是父親的因病離世,讓馮松雷突然醒悟到:掙下金山銀山,不如在家人身邊陪伴。回到家鄉後,馮松雷先後開過電腦專賣店、物流公司,包過工程,養過羊,均以失敗而告終。在鄭州開養生館的姐姐給他出主意,爲啥不試試收艾葉呢?老家地處熊耳山餘脈,四季分明,野生艾遍地都是,還因爲精油出油率高、艾絨品質好、有益成分豐富等特色被業內譽爲“金艾”。馮松雷動了心,開始開着小貨車走鄉串戶收購新鮮艾葉,再統一銷售給外地客商。

  然而,4.5元一公斤的收購價滿足不了馮松雷的“胃口”,“能不能把這麼好的艾葉深加工呢?”他不斷地思考這個問題。經人介紹,他遠赴湖南蘄春考察艾葉深加工項目,瞭解到艾產品市場需求量大,發展前景廣闊,馮松雷拿出全部積蓄,加上駐村第一書記潘要賓先後三次幫他協調的貸款,經過審批後,廠子火速建了起來,也很快投入生產。

  “當時馮松雷跟我說向開一個艾草加工廠,我就很支持他,他這個人有一股鑽勁,我相信他能幹好。”提起馮松雷的建廠經歷,白楊鎮瑤凹村駐村第一書記潘要斌對記者說。

  艾草製作的枕頭

  小艾草“撬開”致富門

  霜降一過,宜陽縣白楊鎮瑤凹村的田野裏一片寂靜,馮松雷的洛陽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裏卻是一派繁忙:馮松雷忙着接待從三門峽遠道而來的客戶;車間裏,女工們穿上防護服帶好口罩,有人專心致志卷艾條,有人扎堆裝艾絨枕,製作好的艾草枕頭碼放整齊、等待打包裝運,整個廠區都瀰漫着濃濃的艾草香味。

  艾草產品

  自從2017年1月馮松雷的艾草產品加工廠建起來以後,因爲生產的艾草產品質量較好、價格較低,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對艾草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帶動形成了白楊鎮千畝艾葉種植基地,就連鄰近的董王莊鄉近萬畝艾葉種植區也有部分艾草供應到他的廠子裏。

  “他是個愛鑽研的人,爲了讓艾草發酵得更好,他找到醫科大學的教授學習艾葉發酵相關知識,他廠裏發酵幾個月的艾葉比別人自然發酵幾年的品相和質量都好。”潘要賓提起馮松雷滿是肯定。

  艾草製作的系列產品

  馮松雷的廠子慢慢從單純的收購野生艾葉加工艾絨等原材料,轉化爲規模種植和全面深加工雙重模式,除了最其本的艾條生產,工廠還不斷推出新產品,艾絨、艾草枕頭、艾灸器具等也成爲重要產品。“我們當地的艾灸館、衛生院很多人都來俺們廠子裏下訂單。”馮松雷笑着說。

  馮松雷檢查艾草發酵情況

  如今,廠子艾草的年吞吐量達到300餘噸,月銷售額達到5、6萬元,他還註冊了自己的產品品牌,艾草系列產品遠銷省內外,在全國逐漸建立起固定的經銷商網絡。

  “一個人富不算富,鄉親們都富起來纔算富”

  生意越做越大,馮松雷開始琢磨着,縣裏艾草種植面積眼看着要突破兩萬畝大關,咋能讓咱村的鄉里鄉親也從漫山遍野的艾草裏“掘金”?鎮上村裏的幹部爲他出謀劃策:帶動羣衆種艾草,讓貧困戶進廠務工。

  展銷會上,艾草產品暢銷

  瑤凹村的郭紅羣成了頭一批進廠的貧困戶之一,經過簡單培訓後,她很快就能熟練得卷艾條、裝艾枕,月薪慢慢漲到了2000多元。丈夫外出務工,家裏還種了兩畝艾草,一年收三茬,一茬能賣個千把塊。“艾草好種,扔個根到地裏就能活,割一茬還能再長上來,不耽誤俺老伴兒出去掙錢,俺在家門口還能給娃做飯,接送上下學,另掙一份工資,咋能不美哩!”郭紅羣笑聲爽朗,雙手也不閒着,把一條條圓滾滾的艾條擺放整齊,等待裝箱後,運往安徽一家艾灸館。

  目前,瑤凹村有5戶貧困戶都在馮松雷的廠子裏上班,佔廠子工人的三分之一還多,一個月能拿到1500至2000元不等的工資。“村裏種艾的人越來越多,艾草好種,不怕乾旱,不會絕收,並且還沒有污染,一年收三茬,不用擔心賣不出去,一畝地能增收約2500元,今年形勢很好,廠裏已經收村民的幹艾有200噸了。”馮松雷說。

  村裏戶戶種艾草,空氣裏都瀰漫着艾香。貧困戶董夫墜種了兩畝艾草,頭年就掙了五千塊,全村十戶貧困戶家家有人進廠務工。鎮上的服裝廠剛接到一批艾枕套和艾灸布包的訂單,正在開足馬力趕製……一個艾草加工廠,激活了全鎮扶貧產業“一池春水”。

  不久前,馮松雷和潘要賓定了個藍圖:來年開春,再上一條艾草精油生產線,作爲村集體經濟,可以由馮松雷承包,帶動更多本村羣衆種植艾草、進廠務工,播撒“小艾”,收穫大愛,讓一片濃濃桑梓情惠及更多鄉親和貧困羣衆。

  (編輯:實習生 卜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