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詠妻子哈文昨日發佈的訃告微博下面,很多人都覺得震驚和遺憾,在大多數人眼中,他主持了諸多喜聞樂見的娛樂節目:《幸運52》,《非常6+1》,各種團圓佳節時的晚會,具有特點的主持風格和穩健的颱風,讓業內外的人都對他交口稱讚。

評論中對李詠的評價都圍繞着“快樂”、“歡樂”、“熱鬧”等詞語,確實,在這一代具有大衆認知度的央視男主持人中,李詠在娛樂綜藝節目中的展現最爲突出。

首要的就是“外形”。他是“央視第一個將頭髮染色的主持人”,雖然與現在網綜中的誇張風格不能相比,但與體制內主持人的西裝三件套相比,已經是極大突破。在《幸運52》和《非常6+1》出現時,李詠標誌性的長髮和燕尾服,在當時被人稱之爲“電視痞子”,但時間證明,這都成爲了觀衆的記憶點。

且仔細想來,李詠的主持風格並不是“討喜”的,帥氣和淡然不能形容他,親和力似乎也不沾邊,與其他一些或走搞笑風,或以嚴肅深刻的語言風格控場的主持人不同,李詠的風格更像是“混跡在民間的大佬”,他會在快速唸完提示之後扔掉卡牌,據悉經典的砸金蛋動作也是他自己要求加的。

這些無疑讓主持人李詠成爲了節目的重心,或許大家還記得很多央視的招牌節目的節目機制,如王小丫的《開心辭典》是一檔答題節目,姜昆、楊瀾、趙忠祥的《正大綜藝》是圍繞旅遊爲主題,但對《幸運52》和《非常6+1》只剩下對主持人的印象。

這絕對是一個主持人的成功,李詠因此獲得了“十大優秀節目主持人”的三連冠,在去世之後仍舊有觀衆因爲他記得那些娛樂節目。

但如今綜藝節目越來越多,形式和尺度都較從前大有突破,但像李詠這樣的情況似乎已經絕跡。

2004年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橫空出世,這也是國內選秀綜藝的開端,不像央視綜藝流水席一樣的嘉賓和選題,《超級女聲》從以主持人和評委爲中心逐漸過渡到以選手爲中心,加之最後與粉絲共舞,它完成了焦點人物的轉換,而最終人們記住的也是各種類型的女孩們。

主持人成爲了較爲功能性的角色,但由於當時的選手大多都是素人,主持人仍舊需要強大的控場能力及表現能力,《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系列與當時的主持人何炅、汪涵等人算互相成就。

與之相似的是《非誠勿擾》的孟非,觀衆有一大部分原因是是衝着主持人去看,主持人的“戲份”佔比較大,也能夠輸出相對有價值的內容,從而穩定自己在節目中的形象。

而在近幾年,綜藝真人秀則是更大程度上弱化了主持人的存在。最開始所有人都不看好的《爸爸去哪兒》火了,首先觀衆的刺激點不再限於小小的演播廳,其次明星本身的看點及對“父子/女”關係的探究更讓節目具有真實性,設置的遊戲,甚至是意外出現的矛盾都鮮活有趣。較之舞臺上對於精緻妝容和完美表現的追求,戶外真人秀從各種維度給觀衆提供了素材。

“村長”李銳在其中充當串場和調和的作用,但在節目中他不像從前的主持人一樣與嘉賓站在對立面上,反而成爲了一份子,嘉賓與主持人的界限也在非遊戲環節中模糊。

而隨着戶外真人秀越來越火,參與的藝人越來越多,原來就有良好的表現能力的演員、歌手可以直接充當“控場”角色,《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花兒與少年》、《24小時》、《高能少年團》等等,已經完全省去了主持人。

選秀類真人秀更成爲了現在炙手可熱的類型,去年大火的《中國有嘻哈》、《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直接讓評委和主持人兩個工種結合。

當下的選秀類真人秀更要權衡知名度與專業度,評委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評判者”,他們被冠以“製作人”等名頭,在具備專業能力的同時還能產生一定的話題性,拉近和選手的距離。將評委冠以“製作人”等等名頭,讓評委和選手在專業上較爲平等。

這樣的設定功效顯而易見,一是在前期更有關注度,二是去掉了主持人在中間的調節和控場,評委可以跟選手正面交鋒,產生更大的火花,這個火花甚至可以從臺上延續到臺下,相比於《爸爸去哪兒》這種以親和力爲正確價值觀的節目,選秀類真人秀的看點無疑更加刺激。

當然,相對不那麼娛樂化的綜藝節目,如今年大熱的《聲臨其境》以及央視推出的《國家寶藏》、《朗讀者》,黑龍江衛視《見字如面》等削弱衝突的綜藝,依舊會有一個較爲資深的主持人控場,但張國立、董卿、王凱等人的存在感已經不可能與李詠同日而語。

如今,主持人存在感肉眼可見的娛樂綜藝可能就只剩下以觀點碰撞爲主要看點的綜藝節目了,《奇葩說》、《吐槽大會》等等圍繞以語言爲主導的節目中仍有很多“名嘴”,蔡康永、馬東、高曉松、何炅、侯佩岑等人都是較爲資深的主持人,在這些節目中他們也並不是充當主持人的身份,更多的要以嘉賓的身份參與其中,控場的同時輸出有價值的內容也很重要。

只是放眼望去,能夠撐得起這類節目的主持人還是李詠那一輩人,他們有豐厚的閱歷和經驗,能夠成爲全場的亮點,作爲一個功能性的人物之外,還會給人帶來節目之外的思考,成爲一個節目的“形象代言人”。

但其他綜藝節目對於“純”主持人的需求量越來越少,也直接導致了主持人的斷代,演員的更新換代可以說是三五年一次,歌手慢一些,但有創造力的新人還是層出不窮,新的優秀主持人卻遲遲不曾出現,湖南衛視曾經想以《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綜藝節目老帶新的心思非常明顯,其實目前看來也收效甚微,目前活躍在各大網綜的依舊還是更爲知名的主持人。

近幾年難得因爲個人風格而被人熟知的主持人華少也深知處境尷尬,一方面他是以“語速”而火,本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被認可”。一方面他深知行業艱難,曾經在博客中寫道:“中國的電視節目正在經歷一輪全球化浪潮:從世界各地引進的《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等等紅遍中國的娛樂節目,直接把主持人給廢除了。”

綜藝行業是否還需要主持人,還需要怎樣的主持人?專業技能之外,還應培養怎樣的素質?隨着“泛娛樂”的發展,任何娛樂形式將不再孤立存在,而是全面跨界連接、融通共生,主持人行業是否也該如此?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李詠的時代,因爲他對 “個性”的追求,所以能與砸金蛋,扔卡牌,爲觀衆帶來歡樂互相成就,下一代的主持人,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呢?

金牌經紀人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一點資訊 | 企鵝媒體 

新浪看點 | 新浪微博 | 搜

↓↓↓點擊下方,查看往期更多精彩內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