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封奏章裏,周天爵描述了廣西百姓飽受苦難而官府不管不顧的悽慘境地。因此盜賊更加無所顧忌,頻繁地殺人越貨,知道地方官府害怕朝廷追究其罪過必定隱瞞這種事,百姓更加無所依靠,於是從賊的越來越多。

最近,在讀清廷鎮壓太平天國的資料。昨天讀到一則廣西巡撫周天爵上咸豐帝的奏摺,心中拔涼拔涼的。

先說一下這封奏章的歷史背景。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駕崩,咸豐帝即位,從父皇手中接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特別是地處偏遠嶺南的廣西諸州縣,匪患成災,各股武裝肆意搶劫百姓、商賈甚至官衙。到了道光三十年底,朝廷大致弄明白最有威脅的一夥是以宗教爲動員組織手段的洪秀全、韋正一夥。——韋正是韋昌輝的原名,他是太平天國早期幾大元勳中惟一家在金田村的,可以說韋家是金田起義的大本營。官府的偵探能夠打探到這兩人爲首,已屬相當不易。

在當時的交通、信息條件下,咸豐帝表現得還算出色,他對時局的判斷以及用人方面沒什麼大毛病。他先派林則徐爲欽差大臣,從老家福州啓程,赴廣西“剿賊”,很不幸,林則徐走在半途去世了。咸豐帝再委任雲貴總督李星沅爲欽差大臣,接替林則徐去廣西,全權負責。並將昏聵、怯戰的廣西巡撫鄭祖琛和廣西提督閔正鳳一文一武兩位桂省長官罷免,任免另一位老臣周天爵署理廣西巡撫,剛在湖南新寧鎮壓瑤民起義的向榮爲廣西提督,究竟率兵入廣西“會剿”金田村的起義武裝。

周天爵1775年出生,山東東阿人,進士出身,爲官清廉,爲政勤明,此時已76歲了,比免官的鄭祖琛還大9歲。出自孔孟之鄉的山東官員,在不同的朝代,總體說來表現得比較忠誠,對皇帝來說,屬於好使的一類。臨危受命的周天爵接任時,還接到咸豐帝的另一個指令,調查前任巡撫鄭祖琛、提督閔正鳳庸碌誤國等行爲,並稟告朝廷。

有了皇帝的旨意,周天爵調查得很認真,於咸豐元年正月寫成奏章,快遞到北京。在這封奏章裏,他對前任所爲,下筆毫不客氣。——這也是混官場的自然之理,前任幹得越糟糕,那麼自己就越容易出成績。稍有改觀,老闆就會高興。在這封奏章裏,周天爵描述了廣西百姓飽受苦難而官府不管不顧的悽慘境地。當然,站在官府的立場,周天爵把這一切的緣由歸結於“盜賊”的作亂,而實際上真正的源頭是官府。奏章曰:至被害之民,必恃官府之威令,控告之得理,然後責以守望而與之角。廣西曆任撫臣則不然,民控搶劫姦淫,如訴諸木偶。退而銜冤,號泣之聲各散諸風雨,盜賊習知官府之不彼與也,益從而仇脅之。民不任其苦,知官府不足恃也,亦遂靡然而從賊。是盜賊益無所畏而出劫殺人日頻,知官府避罪而必爲之諱也,百姓益無所恃而從賊日衆。加以廣東高、廉、惠、潮、番禺遣散之鄉勇,鶴山、清遠、英德包送洋菸之悍棍,來而爲之領袖。

這段話說出了官府不作爲導致亂局的真相。老百姓被傷害了,去官府控告,官府卻像木偶一樣不理不睬。沒辦法受傷害的百姓只好去民間喊冤,號泣之聲聞於四野,這樣的事一多,盜賊知道官府不會保護百姓,於是肆意傷害、脅迫良民。老百姓不堪其苦,明白官府不足依靠,乾脆一邊倒地從賊以自保。因此盜賊更加無所顧忌,頻繁地殺人越貨,知道地方官府害怕朝廷追究其罪過必定隱瞞這種事,百姓更加無所依靠,於是從賊的越來越多。加上鄰省廣東一些州縣被遣送的鄉勇和販賣鴉片的惡棍,這些人見過大場面,有應對官府的經驗,他們紛紛竄入廣西成爲領頭人。

廣西曆年的“匪患”,包括太平天國起義,大致都是如此形成的。土匪、盜賊大多數是良民出身,他們得不到官府的保護,官府任由匪賊橫行,多數良民“從賊”,是理性的選擇。其實,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幾乎所有的造反隊伍,都是這般一步步壯大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