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紀90年代初這首歌剛剛推出時,以億計的農村青年湧進城市,不管是通過上大學徹底跳出“農門”,還是載着老家的戶籍在廣東流水線上打工,這些人和楊鈺瑩差不多同齡,有着鄉村的生活經歷,對採茶、放牛、砍柴、割稻的生活不陌生,而且他們人生的奮鬥目標就是告別這樣的生活。今天這個時代,農村能有五、六十歲的大媽來採茶,就很不錯了,不可能再有《茶山情歌》中那樣美麗、年輕的姑娘來採茶了。

10月10日清晨,我被一陣鳥叫從睡夢中驚醒。一看錶,才6:30,半開的窗戶吹進清冽的晨風,我意識到自己是睡在一個距離北京前兩多公里的茶莊裏。

這個“高建發茶莊”,位於福建省安溪縣的一處深山裏。海拔900多米的山坡上,有幾百畝茶園,加上一個”品”字型的院落,茶莊的加工車間、辦公室、食堂和招待客人的客房全在院落之中,倒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人到中年,睡意漸消,不想再睡回籠覺。我穿上衣服,洗漱完畢,走下樓,出了院子。腳下的坡上便是一塊塊帶狀的茶園,打理得很好。遠處的高山,有云岫飄蕩,山頂有發電的風車。半山腰以上是蔥蘢的森林,半山腰以下亦是茶園,茶園和樹木間,錯落着房屋。

我喜歡這個地方。福建安溪縣這個鐵觀音的故鄉,我雖然是第一次來,但這樣的情形一點也不覺得陌生,大概因爲我也是山裏長大的緣故。我的故鄉老屋的前面對着的一個山坡,原來也是種滿茶樹,後來在“以糧爲綱”的時代,被生產隊改造成旱土種紅薯果腹了。

看到這片起伏的茶園,我想起來自己還在上大學時,聽過同齡歌手楊鈺瑩的一首歌《茶山情歌》:

茶山的阿妹俏模樣

十指尖尖採茶忙

引得蝴蝶翩翩飛

呀引得蜜蜂嗡嗡唱

引來了對面坡上的砍柴郎呀砍柴郎

這是楊鈺瑩的代表作之一,MTV中她演唱這首歌的場景定格在我青春的記憶中。長相甜美、歌聲動聽,那時候的她不知道讓多少人心醉神迷。不管後來有多少關於這位“甜歌皇后”多少傳聞,楊鈺瑩在我心中依然是唱《茶山情歌》的那位可愛的女孩,她將甜蜜、青澀、懵懂的少女愛情表達得真是淋漓盡致。

當然,藝術和生活是有距離的,這首歌美化了山中採茶少女和砍柴郎的生活。砍柴和採茶都是辛苦的活計。在我的少年時代,這種辛苦勞動的性價比卻很低很低。楊鈺瑩唱的這首歌能很快風靡全國,至今卡拉OK廳中,四、五十歲的大叔也喜歡與人對唱這首歌。我以爲是時代大背景使然。上世紀90年代初這首歌剛剛推出時,以億計的農村青年湧進城市,不管是通過上大學徹底跳出“農門”,還是載着老家的戶籍在廣東流水線上打工,這些人和楊鈺瑩差不多同齡,有着鄉村的生活經歷,對採茶、放牛、砍柴、割稻的生活不陌生,而且他們人生的奮鬥目標就是告別這樣的生活。——可一旦告別了,辛苦的往事會成爲甜蜜的回憶。《茶山情歌》能把有鄉村生活經歷的進城者的回憶激活。

這樣的場景只能在“扮戲”中出現了

我少年時砍多年的柴禾,這也是我筆名的來歷,因此聽到這首歌,感到尤爲親切。不過我明白,歌中所唱,只是一種童話般的想象。真正的砍柴郎,是很難讓美麗的採茶阿妹看上眼的。

昨天下午我抵達這個茶莊時,去茶莊的自由茶園體驗了半小時的秋茶採摘。採茶是很有技術含量的,而且要耐得煩,半個小時我一小簍都沒采滿,後來乾脆站在旁邊看一羣大媽在採茶。今天這個時代,農村能有五、六十歲的大媽來採茶,就很不錯了,不可能再有《茶山情歌》中那樣美麗、年輕的姑娘來採茶了。採茶半日,能得錢幾何?同樣,鄉村也不需要少年郎來砍柴了,費那麼多工夫砍一擔柴禾,太不划算了。男女青年進城,能夠找到比砍柴、採茶收入高得多的工作。砍柴郎和採茶女的女兒,即使進城去賣鐵觀音茶,也不會留在老家採茶。

年輕人能有更多職業選擇的機會,這是一種進步,值得欣喜。至於將來誰來採茶,自然要靠市場來調節。一是採茶的自動化程度增加,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二是茶葉的價格提高,使種植茶葉的人收入更高。

《茶山情歌》,就當作一首紀念遠去時代的輓歌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