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賺嗨了!133家券商2019大賺1231億,自營又立功!A股6天成交7萬億,五大利好齊聚券業,航母級券商啓航?

過去一年,受益於資本市場改革,證券行業普遍賺大發了;鼠年開年,A股6天成交7萬億,多項指標創歷史峯值,證券行業是否能延續“飄紅”之勢?

26日晚間,證券業協會公佈證券公司2019年度經營收據,受資本市場改革、市場回暖等多因素影響,證券行業整體經營業績增幅明顯。133家證券公司2019年度共實現營收3604.83億元,同比增長35.37%;淨利潤1230.95億元,同比增幅84.77%。此外,截至2019年末,全行業客戶結算保證金1.3萬億元,同比增近四成。

就對營收的貢獻來看,自營業務自2017年起就成爲佔比最大的板塊,過去三年比重不斷增加,至2019年末比重近34%;而代買賣證券業務的比重則進一步萎縮,佔營收比例爲21%。就各業務板塊收入的同比數據來看,利息淨收入、自營收入等重資本業務收入同比增幅均超5成。

至2019年末,133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爲7.26萬億元,同比增加近16%;淨資產爲2.02萬億元,同比增近三成。這或許一方面體現了券商補充資本金髮展重資本業務的傾向,也體現了券商行業做大做強的努力。在監管着力打造航母級券商的推動力下,多渠道補充資本金,提高經營能力,是各大券商尤其是龍頭券商努力的方向。

展望2020年,在疫情防控之下,各券商均開啓遠程辦公模式,不過據記者瞭解,近期各券商的經紀、自營業務表現甚至超過往年,投行、資管業務工作因遠程工作受限或有些影響,但再融資新規對投行形成重大利好。有券商人士認爲,若各行業能在短期內復工,券商行業全年業績不會受影響;但若數月內整體經濟沒有恢復運轉,券商不排除在年中下調全年業績的可能。

自營業務對營收貢獻超三成,行業淨資產增近三成

2019年對券商是個豐收年,這是公認的事實。證券業協會公佈的2019年全年業績情況,勾勒了全行業的營收結構圖,哪個板塊對券商營收最大,代表了券商展業的側重點。

“炒股炒的好,就能賺得多”,此言不虛。各業務板塊收入佔營收的比重來看,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爲1221.60億元,佔比33.89%,爲證券行業佔比第一大的業務。自2017年起,自營業務就超越經紀業務成爲證券行業佔比最大的板塊,當年佔比27.66%,近三年來該板塊收入佔比持續提升,與經紀業務收入佔比呈此消彼長的勢頭。

證券行業佔比第二大的業務是經紀業務,其重要指標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爲787.63億元,佔比21.85%。經紀業務是券商傳統業務,也是最主要的牌照業務之一,不過近年來佣金率持續下滑,接近成本邊際,經紀業務收入佔營收比例逐年下滑,自2017年起,從券商佔比最大的業務退居第二。

資管新規威力正在顯現,各家券商正在艱難去通道,過去一年內,證券行業受託管理資本金總額縮水1.82萬億元。券商資管努力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成長過程伴隨陣痛。2019年,證券行業資管業務淨收入275.16億元,同比持平,佔營收的比例也較2018年下滑了近3個百分點。

另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一年,證券公司由131家增至133家,120家公司實現盈利,這也意味着有11家證券公司未盈利。

利息淨收入同比增幅超一倍

2019年,證券行業淨利潤同比大增八成,哪些業務板塊的收入增幅最大,則可以看出券商的發展後勁。

就各板塊業務的收入增幅來看,主要從事息差業務的利息淨收入同比增幅超一倍,行業全年實現463.66億元的利息淨收入。利息淨收入主要包括兩融、股權質押等重資本業務,在經紀業務等牌照業務日漸萎縮的背景下,重資本業務越來越受重視,併成爲券商的核心競爭力。

同樣爲重資本業務的自營收入同比增幅超過五成,是券業同比增幅第二大的業務板塊,利息淨收入、自營收入能大幅增長,與2019年飄紅的A股行情密切相關。2019年,上證綜指整體漲幅23.71%,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全年漲幅更是超過40%,在階段性行情中,A股量價齊升。全年A股成交額合計126.95萬億,較2018年增加四成。

與此同時,在火爆行情和監管利好政策共同作用下,兩融餘額在2019年末重新突破萬億大關,年內約2600億槓桿資金湧入股市。由於A股良好的市場表現,券商經紀業務收入也增幅明顯,代買賣淨收入同比增幅近三成。

據證券業協會披露,至2019年末,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含信用交易資金)1.30萬億元,同比增近四成。

不只是行業情況,多家上市公司全年業績已經得以窺見。目前已有逾30家上市券商披露2019年業績情況,半數券商歸母淨利潤增幅在1倍以上。

在監管推進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大背景下,龍頭券商的各項排名備受關注。中信證券以122.88億元歸母淨利潤,暫居行業第一;海通證券歸母淨利潤在93.8至96.93億之間,暫居第二;華泰證券國泰君安目前位居第三、四名,據業績預增公告來看,華泰證券2019年歸母淨利潤有可能超越國泰君安成爲行業第三名。

五大利好齊聚券業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自2019年至2020年,證券行業至少有五大利好聚集,這些都成爲券商業績延續“飄紅”態勢的助推力。

一、A股成交活躍,6天成交7萬億  

鼠年春節之後,A股在短暫下挫後持續上攻,走出了小牛行情,兩市已經連續六天成交破萬億,整體成交額接近7萬億。

值得注意的是,密集的交易量甚至令市場重現了2015年交易軟件崩潰的現象,被市場公認爲牛市信號。受成交量放大影響,各家券商的成交量、投顧服務量等多個指標都明顯增長,經紀業務、自營業務普遍受益。

二、科創板“成果”落地  

投行業務作爲券商業務的“發動機”,根據“投資銀行業務收入=承銷業務淨收入+保薦業務淨收入+財務顧問業務淨收入”的公式來計算,在2019年資本市場啓動改革的背景下,收入增幅達到3成,其中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淨收入爲377.44億元,同比增長46%;財務顧問收入105.21億元,同比微降。

記者據wind梳理,2019年,全行業主承銷收入最高的爲中信證券,16.17億元收入佔據12.44%的市場份額;中金公司13.14億元的主承銷收入佔10.10%的市場份額;中信建投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全年主承銷收入均超7億元,市場份額佔比超5%。

而2019年7月份開市的科創板作爲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增量改革,爲券商IPO業務貢獻了逾四成營收。綜合來看,2019年共有24家券商IPO收入過億,前十名佔據63%的市場份額。

經過數月市場交易,科創板運行平穩,2020年也會成爲券商投行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再融資新規激發萬億市場  

2020版再融資新規正式落地,“定價9折變8折”、“鎖定期從12個月變6個月”、新老劃斷時點調整爲“發行完成”…行業人士均認爲“寬鬆程度超出預期”,預判定增品種很快將重回萬億市場規模。

中金公司研究認爲,靜態測算再融資新規將在2019年基礎上增厚投行收入3%至17%;中信建投研究認爲,中性假設下,2020年再融資業務可貢獻證券業4.11%的營業收入。記者根據過去四年平均增發費率0.54%,今年定增市場擴容至萬億來保守計算,2020年至少因此增厚投行收入20億。

四、新三板改革如火如荼  

去年末以來,新三板市場無疑是熱門板塊,自去年12月27日新三板深化改革規則推出至今,各券商正在積極佈局新三板,以迎接增量業務機會。有券商爲新三板業務調整組織架構,其經紀業務條線成立了跨多部門的新三板小組,直言“重視程度堪比科創板”。

五、兩融餘額17天增近千億  

自去年8月份以來,監管針對兩融業務釋放了一攬子利好政策。今年2月3日至2月25日17個交易日內,滬深兩融餘額增加993億元,達到11231.63億元。隨着兩融餘額水漲船高,各家券商積極“囤糧”,今年來已經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企業債融資近兩千億,遠超去年同期,多券商直言融資爲發展信用中介業務。

歲末年初之時,多家券商研究均認爲,資本市場改革大門開啓,創業板改革將穩步推進,新三板改革+分拆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政策均已落地,政策利好將於2020年轉化爲業績。

展望2020年,在疫情防控之下,各券商均開啓遠程辦公模式,不過據記者瞭解,近期各券商的經紀、自營業務表現甚至超過往年,多家券商的交易數量\開戶量等都有較大增長;但是需要大量現場調研的投行業務工作開展受到些許影響,不過疊加再融資新規的利好因素,整體來看並不受影響;此外,券商資管有些產品比如小集合產品,只能向合格投資者出售,當前情況下影響路演。

有券商人士認爲,若各行業能在短期內復工,券商行業全年業績不會受影響;但若數月內整體經濟沒有恢復運轉,券商不排除在年中下調全年業績的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