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場跨國官司讓國內外 MUJI 無印良品的粉絲們哭笑不得。因爲這場官司讓家喻戶曉的日本無印良品要丟掉自己的牌子了。

這意味着,日本無印良品以後在中國只能只能以"MUJI"商標的形式出現,或者花錢使用"無印良品"商標了。

1983 年MUJI創立於日本,名字的本意是“沒有商標與優質”。"極簡"是其最大特點,產品拿掉了商標,省去了不必要的設計,除了紅色的"MUJI"方框,大多數產品的主色調都是白色、米色、藍色或黑色。

雖然極力淡化品牌意識,但它遵循統一設計理念所生產出來的產品,無不詮釋着“MUJI”的品牌形象,所倡導的自然、簡約、質樸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的推崇。

從1999年11月17日開始,"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向商標局申請註冊"無印良品"商標,指定使用在第16、20、21、35、41類商品或服務上,卻未申請在第24類(紡織品、牀上用品、毛巾相關)商品上註冊"無印良品"商標。

半年後,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申請在第24類註冊第1561046號"無印良品"文字註冊商標。

2004年8月,南華實業貿易公司把“無印良品”商標轉讓給了北京棉田公司。

2011年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成立後,獲得了該商標的獨家授權。那時候,真正的MUJI並未大量進入國內。

此後,北京棉田公司反手控告日本無印良品,稱其侵犯了棉田公司用在紡織品的“無印良品”商標權。

2017年12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還就裁定了北京棉田公司勝訴,說是其無印商標“長期宣傳和使用已具備極高的知名度”。

法院還裁定,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應停止使用含有“MUJI”文字的企業名稱。

這就是說,今後日本“無印良品”不能再使用“無印良品”這四個字作爲標識,中國“無印良品”則失去了“MUJI”的使用資格。

從法律上講,法院的判決沒有錯。因爲2000年南華實業註冊了無印良品的商標,後來通過轉讓的方式轉給了北京棉田紡織品公司。而且在關於第24類棉織品、毛巾和牀上用品等產品商標的申請註冊中,日本無印良品一直沒有註冊。

這個案例反映出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應有商標戰略。表面上看,日本無印良品在進軍中國市場時在商標方面有所喫虧,但是,這是在市場經濟中應當付出的代價,中國企業在境外喫虧的更多。

每個國家在其他國家進行市場開發時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一般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公司通常會對商標制定全球戰略,比如,提前在準備進駐的市場註冊好關聯商標。

以前爲了簡便,我們整天把無印良品叫MUJI。結果它就……真的只能叫MUJI了,不能用無印良品了,那是不是以後中文名要叫“母雞”了?

官宣到底是個什麼梗

北京稻香村敗訴,以後估計要改名了

少林你惹不起

崔永元也弄出八個億?

除了八億,范冰冰還損失了什麼

累垮了的鋼鐵俠

張小平怎麼突然就火了

賈躍亭還錢了?

咪蒙是真是假?

馬雲卸任你看得懂麼?

孫楊到底愛不愛國?

我想好好活着,我不禍害人

侵權的《愛情公寓》被侵權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