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 味 滷 菜

前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中餐中,因爲我國地域廣大,菜系衆多,很多調料根本無法量化,全憑自己的經驗來製作並實驗,“適口而珍”所以纔會有菜系和衆多特色菜的形成。而今一些配方確實是精確以克爲單位,難道多加一克兩克就失敗了?事實不是這樣的,再牛的師傅做的菜也沒能百分百讓客人滿意,相信自己,做好自己的特色,總有合適的受衆。

川 味 滷 水 調 制 要 領

在製作火鍋和涼菜時,有些形整體大的原料爲使製作快捷,食時適口,原料入味、出味,則需先進行加工,滷就是其中一種加工方法。調製滷水香料的用量是以成品有香料味,但不能突出某一種,是綜合型的複合香料味爲佳。“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是調味基礎。鮮味足的原料宜多使用促鮮增香的調料,腥羶味濃的原料宜多使用壓腥、壓羶、去異、增香、促鮮的調料。後期會有專門的文章介紹各種香料的選擇、使用、性狀等。

滷驢腱

2.糖色

主要調味原料:冰糖1000克

輔助調味原料:色拉油(或調合油)30克 鮮湯(或開水)2500克。

製作程序:

原料加工:冰糖敲碎。

製作:炒鍋置小火上,放入色拉油,油鍋(避免冰糖粘鍋),放入冰糖,用炒勺不停翻炒,待糖被炒化,滿鍋剛起泡,變成深紅色時,迅速摻入鮮湯,快速推勻,改用中火,用炒勺不停將汁往鍋邊淋(使煳味消失),炒至煳味消失後起鍋入盛器中,糖色即已製成。

糖色

技術關鍵:

(1).糖色無毒無害,用於增色,它不受環境酸性和鹼性的影響,色素穩定,不易變色。

(2).糖色以嫩糖色爲佳,糖色太嫩味發甜,炒焦了味苦澀,以滿鍋起泡變成深紅色時,立即摻入鮮湯爲佳。

(3).摻入鮮湯後,應立即推勻,以免糖色出現炸響傷人,因油的比重輕,水的比重更重,水和油不充分攪勻,易出現炸響聲。

(4).冰糖與水的比例爲1:2.5。

(5).糖色使用:滷水糖色的用量是滷製時間長,容易上色的滷品原料,糖色用量宜少。滷製時間短,不易上色的滷品原料,糖色用量宜稍多,滷鳳爪就比滷肥腸所用的糖色用量要多。

紅滷(五香味)

滷水配方:(以調製10千克滷水爲例)

主要調味原料:

八角50克 肉桂15克 山柰10克 丁香6克 白豆蔻5克 香葉20克 小茴15克 砂仁15克 白芷8克 木香15克 肉豆蔻20克 甘草10克 幹辣椒節5克 乾花椒3克

輔助調助料:

薑片50克 老薑30克 大蔥50克 蔥節50克 洋蔥塊50克蒜瓣20克 胡椒粉1.5克 精鹽 適量 料酒50克 冰糖30克 糖 色 適量 雞精10克 味精5克 清水7.5千克 色拉油(或調合油)250克

製作程序:

1.原料初加工:老薑拍破,大蔥挽結。所有香料與幹辣椒節、乾花椒一同入清水中浸泡(水宜多,以免原料漲透後不能淹沒原料),夏季浸泡30~60分鐘,冬季浸泡60~90分鐘,撈出,清水沖洗,瀝淨水,用兩個紗布袋分裝,紗布袋應扎得鬆動,以利出味。

2.滷水調製:第一次滷製: (1).取滷製器皿:取一潔淨滷鍋,放入洗淨的竹篾笆(或放入竹筷也可。以免滷品粘鍋糊底)。

(2). 滷水調製:炒鍋置中火上,加色拉油,油溫加熱至190℃~200℃左右時,下薑片炒香,放入洋蔥塊、蔥節、蒜瓣,炒至香氣濃郁時,入滷鍋中,投入紗布袋、胡椒粉(按配方全部計量)、冰糖(按配方全部計量)、料酒(按配方全部計量),摻入清水(按配方全部計量。估計滷汁應沒過滷品15~20釐米左右),旺火燒沸,撇淨浮沫,小火(使滷汁一直保持微沸狀。)熬至香氣四溢。

(3).要滷製的原料要通過浸漂,碼味,血腥味重的還要氽水再滷。

(4).滷製:滷水小火熬至香氣四溢時,下應滷的原料,滷汁應沒過滷品15~20釐米左右,調入糖色,精鹽(按配方全部計量。以滷水稍偏鹹爲度)、雞精(按配方全部計量)、味精(按配方全部計量),壓一比滷鍋稍小一點的重物(以免滷品、香料袋等浮在滷水上面),旺火燒沸、撇淨浮沫,改用中火或小火(量大用中火,量小用小火,使滷汁一直保持微沸狀。)滷至滷品還有30分鐘左右成熟或熟軟時,放入老薑(老薑拍破。按配方全部計量)、大蔥(大蔥挽結。按配方全部計量。如滷品滷製時間不足30分鐘,老薑、大蔥就須提前加入至滷水中),中火或小火(量大用中火,量小用小火,使滷汁一直保持微沸狀。)滷至滷品成熟或熟軟時(視原料質地老嫩靈活掌握),湯桶移離火口,待滷品在滷鍋中泡10~20分鐘後,撈出滷品,新紅滷滷水即已製成。晚上用紗布或細絲漏將骨渣、蔥、姜等雜質濾去,撇去過多的浮油,滷水表面只保留適量浮油,防止滷汁因油脂過重,脂肪氧化而影響滷汁質量。倒入潔淨的滷水桶內,紗布袋用清水沖洗,去掉粘附在袋上的骨渣等雜質(只洗袋錶面,勿將紗布袋內的香料倒出來清洗),紗布袋入滷水桶中,中火燒沸,撇淨浮沫,舀入少許燒沸的滷汁入潔淨的陶器或搪瓷製品中,將陶器或搪瓷製品稍燙一下,再將此滷水入滷水桶中燒沸,天氣暑熱,滷水應中火燒沸後用小火續燒十五分鐘左右,氣溫涼爽,中火燒沸後用小火續燒十分鐘左右,以便將紗布袋內的香料燙透,早、晚各燒沸一次,晚上燒沸後入陶器或搪瓷製品中,(如當天沒有使用也須早、晚各燒沸一次),陶器或搪瓷製品底部用磚塊或木條墊底,以利通風散熱,置於乾燥、陰涼、低溫、通風、潔淨的地方,避免高溫,勿攪動,忌沾生水、油污,以免使滷水發酸。待滷水無熱汽產生時加紗罩。

滷水

第二次滷製:取一潔淨滷鍋,放入洗淨的竹篾笆(以免滷品粘鍋糊底),滷水、紗布袋入滷鍋中,滷汁不夠加清水(估計滷汁應沒過滷品15~20釐米左右,並根據所加清水的量按比例補充冰糖、胡椒粉、鹽、料酒、糖色、雞精、味精),滷水燒沸,下滷品(也須先浸漂、碼味、氽水)壓一比滷鍋稍小一點的重物(以免滷品、香料袋等浮在滷水上面),燒沸,撇淨浮沫,改用中火或小火滷至滷品還有30分鐘左右成熟或熟軟時,放入老薑、大蔥(如滷品滷製時間不足30分鐘,就須提前加入至滷水中),中火或小火滷至滷品成熟或熟軟時(視原料質地老嫩靈活掌握),滷鍋移離火口待滷品在滷水中浸泡10~20分鐘後,撈出。滷水處理和保管與第一次滷製相同。

滷排骨

第三次滷製:(1).檢查滷水質量:此時在滷製滷品前,須先根據即將要所製作的滷品品種、滷水類型、滷品原料品質特性、味型、成菜特點、原料質量、製作數量、食俗習慣、季節考慮。

(2).滷汁調味:取一潔淨滷鍋,放入洗淨的竹篾笆(以免滷品粘鍋糊底),加入滷水、紗布袋,此時如滷汁量不夠,就須加清水(估計滷汁應沒過滷品15~20釐米左右,並根據所加清水的量按比例補充冰糖、胡椒粉、鹽、料酒、糖色、雞精、味精滷製過程中,滷水會有損耗,避免滷一會兒以後,有些滷品沒被淹沒。),旺火燒沸,如滷製帶甜味的滷品,此時如甜味不夠,就須加冰糖(在甘草用量已是考慮帶甜味的基礎上,再加的冰糖),不帶甜味的也須視滷水質量,考慮是否加冰糖,旺火燒沸,撇淨浮沫,改用小火(使滷汁一直保持微沸狀。),熬至香氣濃郁。

(3).滷製:滷汁熬至香氣濃郁時下滷品,滷汁應沒過滷品15~20釐米左右,調入精鹽(以滷水稍偏鹹爲度),如色澤不夠調入糖色(糖色的用量是滷製時間長,容易上色的滷品原料,糖色用量宜少。滷製時間短,不易上色的滷品原料,糖色宜稍多,滷鳳爪就比滷肥腸所用的糖色要多。)、雞精、味精,壓一比滷鍋稍小一點的重物(以免滷品、香料袋等浮在滷水上面),旺火燒沸,撇淨浮沫,改用中火或小火(量大用中火,量小用小火,使滷汁一直保持微沸狀。)滷至滷品還有30分鐘左右成熟或熟軟時,放入老薑、大蔥(老薑拍破,大蔥挽結。如滷品滷製時間不足30分鐘,就須提前加入至滷水中),中、小火(量大用中火,量小用小火,使滷汁一直保持微沸狀。)滷至滷品成熟或熟軟時(視原料質地老嫩靈活掌握),滷鍋移離火口,待滷品在滷水中泡10~20分鐘後,撈出。這樣經三次滷製後,紅滷滷水即已製成(這三次的滷品只能自喫,不可出售。以後滷製按第三次滷製方法進行操作)。

成品

碼味原料 :每500克生料用精鹽8~20克、大紅袍乾花椒0.05~0.3克、料酒5~20克、蔥節15~25克、薑片5~10克。

技術關鍵:1.如滷水量須大,按此配方比例原料成倍計算。

2.原料組成配方可根據滷品品種、滷水類型、滷水質量、滷品原料品質特性、味型、成菜特點、原料質量、製作數量、食俗習慣、季節等多種因素,對配方原料進行添加、去除或對用量進行增加、減少。

3.如需滷品回味略甜,甘草用量爲20~30克,冰糖用量爲100~150克。如滷牛、羊等腥味較重的原料,八角、肉桂、草果、小茴、香葉用量各增加5~10克。

4.如需滷嫩、脆的滷品原料,小火將滷水熬至香氣四溢時,下滷品,此時應用旺火或中火滷製。

5.如滷雞、肉排等鮮味較足的原料碼味原料量稍少。如滷牛、羊等腥味較重的原料碼味原料量稍重。

滷 水 使 用 與 保 管

1.滷鍋選擇:滷製和盛裝滷水的器皿宜選用砂鍋、瓦缸等土陶製品或搪瓷製品,其傳熱穩定,保溫持久,也不容易與滷水產生化學反應。鋁、鐵、不鏽鋼製品與滷水中的一些成分產生化學反應,且傳熱、保溫性能較差。

2.滷水使用:滷水是滷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鮮味越醇,香味越濃,質量越好。新滷水製成後,應常滷鮮香味濃的原料,如雞(增鮮)、鴨(增香)、肉排(增油)等,以增加滷水的鮮香味。新滷水宜最少滷製三次滷品後才能用於銷售,以保證滷品的質量。鮮味足的原料應與異味重的原料分別使用滷水,如肥腸、牛、羊肉不宜與豬肉、雞、鴨一同滷製,滷雞蛋、滷豆乾等易壞滷水的原料也應備有專用滷水。滷水每次使用前一天,就應對滷水的色、香、味都檢查一次,如色澤過淺應添加糖色。使用糖色的原則是滷的時間長,容易上色的原料,用於上色的調料(如糖色)宜少,滷的時間短,不易上色的原料糖色宜稍多。滷鳳爪就比滷肥腸所用的糖色要多。香味不夠,就應更換紗布袋,但紗布袋不能兩個同時換,應一次換一個,保持香料味的均衡,以免香料味過濃。用量爲本滷水類型配方的一半,香料須提前一天根據第二天所滷滷品數量確定香料用量,香料加工如資料所敘。一般來講,鮮味足的原料宜多使用促鮮增香的調料,腥羶味濃的原料宜多使用壓腥、壓羶、去異、增香、促鮮的調料。滷水的精鹽用量,應掌握準確,用量過多,不僅口味變鹹,而且還會使肥腸、豬肚等原料收縮、乾癟。精鹽用量過少,滷品會淡而無味。滷水的湯汁應以淹沒原料,使滷品原料全部浸沒在滷水中,以使受熱和入味均勻。常滷雞、鴨、肉排等原料會使滷鍋中滷油增多,只保留滷汁上面有適量滷油,滷油過多脂肪氧化而影響滷水質量。滷水散熱時間較長,滷水易發酸。滷油過少則滷水香味不濃,應邊滷邊舀出一部分,並用潔淨毛巾揉去周邊污跡,以免污染滷品,影響色澤。

3.滷製火候:滷品以熟軟適度,成型美觀爲佳。一般情況下,先用旺火將滷水燒沸,下滷品原料後調味,中火燒沸,撇淨浮沫,改用中火或小火滷至原料成熟或熟軟。檢查滷品是否成熟,用鐵簽在肉厚處戳一下,如無血水冒出,便已成熟,質老的原料如牛肉、豬蹄以能離骨、撕下肉來爲度。爲使受熱均勻,滷製時須上下翻動3~4次,以免出現下面已熟爛而上面還沒熟的現象。

4.勿加蓋:在製作滷水、滷製菜品、浸泡滷品時,不宜加蓋,以免滷水中藥味增濃,色澤變深。如加蓋,滷水燒沸後還會使滷鍋周圍產生浮沫,污染滷品,影響色澤,滷水也易溢出,出現事故。

5.滷水保管:保持滷水不壞,每天滷水使用後應撇淨浮沫和過多的浮油,撈出紗布袋,紗布袋用清水沖洗,去掉粘附在袋上的骨、渣、蔥、姜等雜質(只洗袋錶面,勿將紗布袋內的香料倒出來清洗),用紗布將骨渣、蔥、姜等雜質濾去,倒入潔淨的滷水桶內,紗布袋入滷水桶中,中火燒沸,撇淨浮沫,舀入少許燒沸的滷汁入潔淨的瓦缸中,將瓦缸稍燙一下,再將此滷水入滷水桶中燒沸,天氣暑熱,滷水應中火燒沸後用小火續燒十五分鐘左右,氣溫涼爽,中火燒沸後用小火續燒十分鐘左右,以便將紗布袋內的香料燙透,早、晚各燒沸後入瓦缸中,如當天沒有使用也須早晚各燒沸一次,晚上滷水燒沸10~15分鐘後入瓦缸中(瓦缸底部用磚塊或木條墊底,以利通風散熱),置於乾燥、陰涼、低溫、通風、潔淨的地方,避免高溫,勿攪動,忌沾生水、油污,待滷水冷卻後加紗罩,滷水有熱氣時加蓋,蓋上的水蒸汽冷卻後會滴入滷水中,使滷水易發酸。滷水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產生渾濁現象,此時應用鮮淨豬瘦肉(大約10千克滷水用500克豬肉)捶成茸,加清水攪散後放入滷水中攪轉起旋渦,待靜止後,燒沸,用紗布或絲漏濾去雜質,進行清理。(利用蛋白質的吸附和凝固作用,吸去滷水中的雜質,以使滷水變得清澈)再濾去肉茸,這稱爲清滷水。

關注“農家樂廚子明哥”,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