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寫來,忽然想到央視《開講啦》易中天老師的那一期, 在節目中,易中天老師在回答青年代表的提問時,時不時的把雙手插在衣服的口袋裏,引發一位浙大大四學生的質疑。對此,易中天進行了有力的反擊,使得整個“對峙”呈一邊倒的局面,許多人評論:小夥子氣盛,不過,薑還是老的辣!

易中天針對小夥子手插口袋的質問,反問:如果我不把手插在衣服兜裏,拿出來以後擱哪兒?同時模仿了三個動作:交叉身前,背在身後,雙手抱頭。

我當時的感受是“出彩,大師就是大師,反駁都這麼幽默。”

想在想來:“手掌插兜是演說中手勢動作的大忌啊,馬老師怎麼可以做這一動作呢,這太肆意,太孤傲了吧。要“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啊。如果雙手抱拳自然撫於胸前,或雙手自然下垂倒顯得謙恭些。於是,我又回看了那一期的視頻,看完之後,我的想法變了。易老師手插口袋的這一動作,看着十分的自然,像鄰家大伯的感覺,十分的可愛。如果雙手交叉身前,背在身後或者自然下垂,倒顯得生疏、正式、拘謹,手插口袋的動作,顯得很親民,很接地氣,一點都不突兀。

我是一名培訓從業者,也是演講愛好者,從入行以來,就一直在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右手拿話筒,左手拿翻頁筆,在講授的過程中,雙手應該做出怎樣的動作,聽衆的感受纔是最好的?”

剛巧前段時間參加了一場有關演講技巧的外訓,講師提到了演講中的手勢,最近同事又在週會上提到了《課堂呈現之手法》,引發了我對這一內容的關注?

其實,我對演說中手勢動作的理解是這樣的,你的手勢動作一定要配合你所要呈現的內容;其次,手勢動作一定要符合你那一刻的情感;最後,你的手勢動作一定要迎合聽衆的情緒。我不知這麼說對不對?如果有大師看到,也歡迎指正。

演說時,手勢的合理運用,可以讓你的演說更豐富,讓你的演說充滿活力,是一出好戲。試想你在演說時,如果你的手一動不動,會給聽衆以怎樣的感覺?恐怕會是一場事故吧。

看到有些講者會刻意模仿別人的手勢,別人怎麼做你也怎麼做,因爲那不是你,最後你會發現,別人的手勢動作怎麼那麼和諧,而你卻看起來不那麼自然。所以,做你自己,你就是你,顏色不一樣的你。

你只需要把握好一些原則和忌諱,就可慢慢形成你自己的標誌性手勢。

第一,放開。如何把握呢?比如你用雙手拿話筒,就會顯的小家子氣,很拘謹,不夠大方,不舒展。說來慚愧,在上兩天的故事分享中,我就是用雙手拿的話筒動作,爲什麼我會用雙手拿話筒呢?第一,可能是上臺有些緊張;第二呢,可能是因爲我不知道我的左手該如何放。試着張開你的手臂,抱着“嘲笑我吧,我就愛丟臉”的心態,感受一下放開到底是怎樣的感覺。私下裏練的時候,可以誇張一些,上臺之後因爲緊張會收一些,也許手勢動作就恰到好處了。

第二,不做忌諱的手勢動作:1.不雙手下垂,《培訓師TTT》中有提到“不雙手下垂,不背對學員······”;2.不雙臂交叉;3.不手臂背後;4.不手掌插兜。

可能有些人會問了,爲什麼哪些大咖在演說時,就做了這些忌諱的動作?爲什麼我在演說中就做了這些手勢,但是聽衆依然很喜歡聽我說,聽得津津有味。因爲有內容啊,現在是一個內容爲王的時代。比起形式,我們更在意內容。

我就見過,公司內部的一位大區高經在沒有講臺、桌子遮擋的臺上,左手拿話筒,右手插在褲子口袋裏做分享。看着覺得挺刺眼,可是聽衆一點都不在意,因爲內容夠好。

我們也看到過好多培訓年限5年以上,7年以上,甚至10年以上的培訓講師,全程念PPT,沒有一點成熟培訓師的樣子,更別提步法、手勢等標準呈現了,可是講完卻掌聲雷動,還是因爲內容夠好。所以,如果你的演講內容足夠精彩,你也可以不在意哪些標準。

更多精彩內容,請期待《不演說,何以領袖?手不動,你往哪兒放?(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