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兩篇文章《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已經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崔永元:別再讓孩子聰明伶俐地進去呆若木雞的出來!》受到家長們的熱議,並非是家長們不切實際的想構建一個子女教育的烏托邦,只是在談起這些焦慮時,想必每個家長不可避免地被擊中。

  剛剛10歲的孩子,暑假回來一開學,作業量猛增,每天寫到晚上10點以後;

  工作一天回到家放下筷子要立刻開始陪太子讀書的模式,忍受家長微信羣裏的曲意逢迎還不夠,當老師赤裸裸的說“如果家長今天不幫助學生預習,明天上課TA一定跟不上”,我除了心裏羊駝奔騰以外還能怎樣?

  

  孩子厭學,那是因爲除了週一到週五無止境的作業,還有周六週日的各種補課;

  曾經天真的想,讓女兒學個鋼琴吧,希望她懂得欣賞,等她長大了,如果有一天她難過了,至少還有旋律可以幫她表達;而現實是鋼琴、小提琴、繪畫、各項體育運動,還有哪一個不是爲了考級或比賽?說好的興趣愛好呢?

  

  至於什麼批判性思維、團隊合作、創造力、自我認知和個性化發展,老母親我早已無力多想了。

  

  其實,我並非天生焦慮愛折騰,這一切無非是爲了幫你守住最初的“聰明伶俐”。

  相信絕大多數的家長和我一樣,我們對孩子教育最初的期待很單純:希望你正直善良、希望你走入社會之後至少不用爲了半鬥米而折腰,希望你可以有自己的樂趣、可以快樂的享受你的人生;如果你還有更多的力量可以讓你或小或大的世界變得更美好,爸爸媽媽爲你驕傲!

  初爲人父人母的我們,在孩子還是個胚胎的時候就開始閱讀各種教育文章,我們希望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來培養你,希望你不要重複我們年少時的那些彎路。

  然而從你步入校園的那一天開始,現實爽快地告訴我——我看的那些書中的教育理念,在當下的學校裏都不存在!

  “什麼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學校衡量的標準,唯一標準就是成績——成績好的孩子,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學校提供的更多機會及資源;”

  “並非家長想報各種補習班,只是報了之後成績真的會上升,反之亦然;”

  

  “學校的經費都花在硬件的建設上面,每個暑假都大修一番,校門年年變;”

  “年年在變的還有老師,每次開學都要重新認識一套教育班子,甚至教導主任、校長也是頻頻更替”

  “優質的外教奇缺,遇到好的老師趕緊私下團課(一般人我不告訴她);”

  

  教育成了business,學校成了投資項目,而我的孩子成了整齊劃一的產品,亦或是新團隊磨合的試(xi)驗(sheng)品。

  我不知道這樣的土壤能怎樣給孩子提供成長的養分,怎麼能讓他具有自趨力,因爲他的時間都是被安排的;怎麼能有不斷的自我認知、因爲學校的要求是整齊劃一;怎麼能有真正的熱情,因爲一切都是換湯不換藥的考試考級和比賽;怎麼能對未來有想法甚至去改變世界?也許,也未必,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我們開始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放眼大洋彼岸的那片土地,全球百強大學有超過一半來自於的美國,他們的教育體系又是如何?

  

  30年後,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美國費城富人區的百年名校SpringsideChestnut Hill School(泉邊核桃山學校,名字聽起來很桃源深處)的教導主任,在學校效力了30年、年近60的Catherine女士分享該校的辦學理念,她問了這樣一個問題:30年後,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當場大家很沉默,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無疑大家都在用心的想。Catherine女士見無人作答便說:我知道這個問題不簡單,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個世界會變,而且會越變越快。我們可以預測到的有:世界會變得越來越智能,知識的獲取會變得很容易。

  那麼,學校的使命是什麼?早已不再是教授孩子知識了,而是能力,能夠讓孩子們在未來一個飛速變化的世界裏面生存的能力。

  基於這樣的一個目標,我們力求在4年的高中階段(美高是4年,9-12年級)培養孩子具備如下能力:

  A.學習的能力:

  我們要教會學生怎麼去學習。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確保在將來他們具備終身自我學習的能力;

  B.靈活性:

  如何開展形勢的分析、因地制宜的解決問題、對資源的充分運用,是學生們需要掌握的能力,畢竟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的做出判斷;

  C.韌性,也是我們常說的逆商:

  沒有人是常勝將軍,如何面對輸贏、如何在失敗後重整旗鼓,韌性是決定了學生在社會上能走多遠的關鍵。

  而美高通過一系列的項目學習,來培養鍛鍊孩子們這些能力。

  

  學生也可以參與國家級的項目:

  

  在馬薩諸塞州有一所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的學校叫Tabor學院,我不是給學校做廣告哦,只是想借學校的一個學生項目來說明,美高真正給予學生鍛鍊的機會是怎樣的。

  Tabor有一個兩年一次的暑期項目Tabor Boy(雖然叫Boy,但男女生都可以參加),在這個項目裏,幾十名經過訓練的學生將駕駛學校92英尺長的風帆船,行至兩千多公里以外的加勒比海灣,對當地一種瀕臨滅絕的紅珊瑚進行監測和取樣,研究結果彙報給國家海洋總署,用於一個國家級的海洋環境監測及物種研究項目。

  可想而知,這個項目給孩子們培養的環境意識是多麼的直觀!使命感、責任感、改變世界的想法和行動無需更多言說。

  排名第一的美高3點鐘也放學了,那放學後幹啥?

  美國的高中下午3:00鍾就放學了,即便是排名第一的菲利普斯安多福也是如此。每天3:00-5:30這段時間裏,是學生們參加各自的校隊、社團的時間。各種類型的體育運動,棋社、Drama、合唱團、樂隊都可以選擇,到底哪些是學生的真興趣而非假愛好,學生們是用腳來爲“真愛”投票的。

  歸屬感,榮譽感,都在這兩個小時裏在學生們的心底紮根發芽。而在過程中鍛鍊團隊合作的能力、談判的能力、公共演講的能力、領導力等等則是水到渠成。

  

  身未動,心已遠。可回到現實,美高這個事情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美高也分三六九等,家長們要慎重選擇,一方面是要選擇真正好的學校,另外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要選擇適合自家孩子的學校。那麼怎麼在美國的一萬多所學校裏面進行選擇呢?眼下可供家長們參考的依據着實不多,所以家長們往往也只能拿着一兩份並不完整的排名來做決定。

  

  常見的如The Boarding School Review的私立寄宿中學排名。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怎麼也得去排名前30的學校吧。然而越是優質的學校,越是全球的優秀學生競爭的目標。我們的孩子又如何準備、脫穎而出呢?我們要過的不僅僅是語言關、成績關,不然美高的申請和國內的高考有什麼區別呢?

  面對一大堆的問題,家長們該如何找到答案?

  "我在美國有個親戚,她肯定不會騙我;"

  "我朋友他們家孩子就這麼出去的,這套方法有用,我照着來一遍就行;"

  "先找個美國的夏令營去體驗一下,不指望學點啥,至少一個月回來英語能好點了吧;"

  "孩子到底能申請到個什麼學校,作爲家長我也沒有底,先報個託福培訓班考考,試試再說吧……"

  

  以上這些想法不能說錯,但事實上並不可取。

  親戚不會騙你,也應該對家附近的幾所學校有所瞭解,而且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有所規劃。但是,並不是你的孩子——一個來自他鄉的國際學生。

  同理,朋友家的孩子的那一套方案適用於您家孩子的概率有多大?更何況優質的美高注重學生羣體的多樣性(Diversity),既然有了亮,幹嘛還要你這瑜?

  再說夏令營,美國的夏令營/夏校項目衆多,哪個項目好、哪個項目適合我們家孩子當下的階段和程度,都是需要專業判斷的。

  有家長說“沒關係,置之死地而後生”,且不說這親媽有多想得開,由於項目過於挑戰導致去了一次夏令營之後再也不肯去美國的孩子真的不是少數,當然也有因爲項目對學生缺乏篩選而導致學生在夏令營期間不僅沒有學業和能力的成長,反而養成了攀比、八卦甚至更加嚴重的不良習慣。

  

  最後再說一下託福培訓,的確語言是一切的基礎。但是你知道如果選擇培訓機構麼?網課、大班課、小班課、一對一,該如何選擇?哪家機構擅長託福,哪家擅長SSAT,你真的瞭解麼?基礎班、加強版、衝刺班、考前封閉班,到底該報哪一個?又怎麼和夏校的申請,高中的申請做好鋪墊和銜接?

  我想送孩子去美高,怎麼避掉這些坑?

  在這裏,我建議大家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步驟:

  A.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目前的留學力?

  留學力的強弱決定了學生能申請到什麼等級的學校。留學力分三個層面:基礎能力、核心能力和高階能力。

  基礎能力:無論留學與否,都是孩子的必備技能,是孩子可以順利留學的前提。基礎能力包括:學生的安全意識、基本禮儀、感恩、自我想法的表達與溝通、守時、自理能力、衛生習慣、飲食適應、守時、遵守規則Follow Rules、與家長之間的良好溝通、真正的興趣愛好等。家長需要在孩子留學之前,確保基礎能力的具備,並做適當的檢驗。

  核心能力:決定了孩子的留學質量和自我感受。核心能力包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時間管理、自我約束、電子產品使用習慣、主動交流迅速融入的能力、課堂上適時發言及參與討論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團隊合作能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核心能力需要在留學之前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孩子循序漸進軟着陸。

  高階能力:To Be Outstanding!是孩子如何在美國學校的環境中,如何脫穎而出的關鍵。高階能力包括:解決(棘手)問題的能力、領導力、創新能力、自主選擇/結交朋友的能力、自我規劃的能力、資源搭建的能力。

  

  B.何如結合孩子的特徵,匹配夢想的學校?

  除了排名,還應該看什麼?或者說,透過排名,我們更應該看什麼?我曾經有一個包校的男孩子,酷愛機器人,曾經拿過全國VEX大獎,但是學科成績很普通並且嚴重偏科,學生最感興趣的工程方向,高中階段沒有太多的課程可以選擇,導致學生和家長都很痛苦。

  後來我們爲孩子推薦了一所位於明尼蘇達州的高中,學校的機器人有很強的隊伍,經常在全州乃至全國的比賽中獲得成績。而且學校還有獨特的pre-engineering工程預科相關的高中特色課程,特別吸引孩子。

  同時,招生官看到學生的資料也眼前一亮。現在Harry已經入學將近半年了,不僅在學校的機器人隊伍中如魚得水,也因爲選課自由度較大,加上學校的細緻監管,成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一個協和的學生,七年級家長找到我們的時候十分沮喪,覺得自家孩子學習很差,考高中都困難,用媽媽的話說:能有個學校肯要他就不錯了。但是經過我們和孩子的深入交流之後,發現學生並非是個學渣,而是一直以來沒有得到過家長和老師的認可,嚴重缺乏自信和成就感。

  

  我們還發現,學生在足球方面非常有熱情,樂於投入不怕喫苦,但是家長與學校都以學業成績不佳爲由限制學生在足球方面的投入。經過我們的梳理之後,我們認爲首先,孩子完全有可能在學校的足球隊裏嶄露頭角,並有可能進一步競選成隊長,事實證明我們對了。

  不僅如此,這一次的傾情投入和小小成功,給了學生和家長巨大的鼓勵和信心,如果得法,孩子完全是可以取得成績的。狀態調整好了之後,一家人都逐漸步入了正軌,孩子後來不僅成績有所提升,取得了託福105的分數,並憑藉足球的特長優勢成功錄取了大熱門牛校Tabor Academy,沒錯,就是前面我提到的監測加勒比海灣紅珊瑚的Tabor Academy。

  面試的那一天孩子自信滿滿的和招生官還有足球教練講解自己的球隊隊長心得,一旁的父母都不敢相信這竟是兩年前那個讓一家人都頭疼的兒子,家長說:那天的面試真是太成功了!

  除了排名,更重要的是學校的氣質、資源與學生的個性的匹配,同樣,這也是招生官在審閱申請者的材料時最爲關心的。

  

  C.當下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就是未來的幾年準備過程中需要去實現的成長

  

  熱播劇《小別離》很多家長都看過,劇中3個孩子的留學之路從專業角度來看,都不是最合理的選擇。我們不贊成倉促決定留學、也不贊成“被動”留學;留學應該是長期規劃,家長和孩子共同確定目標、制定計劃、攜手完成的一個爲期數年的大項目。

  

  如何幫助孩子明確目標、以及實現目標需要具備的條件,如何在幾年的時間裏有的放矢的培養鍛鍊孩子的留學力,幫助孩子成長爲那個目標明確、做好準備、令招生官眼前一亮的他,這是留學規劃要實現的目的。

  美高留學僅僅是一個開始,近了說還有3年之後的美本申請,更長遠來看,美高是孩子一生的基礎能力、乃至價值觀、世界觀的養成階段,因此美高申請的前期規劃尤其關鍵。

  

  那麼福利來了,京東金融-東家海外聯合蓋普國際教育推出價值3499元“美高1對1諮詢診斷及個性化升學方案”免費服務名額,資深的美國名校申請專家結合過往成功案例,爲您的孩子定製個性化的留學規劃方案,包括孩子留學力測試、夢想學校的匹配、未來幾年的申請準備等內容。機會難得,《限時免費180名》。掃碼入羣獲得免費服務名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