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自家的芒果园里,看着长势良好的芒果树,杨国海打心眼儿里高兴。杨国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林逢镇民族村的村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已在去年实现了脱贫。利用一部分贷款资金,杨国海还开了家小卖部,又干起了微商。“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杨国海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田东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右江河从西至东贯穿而过,是“中国芒果之乡”。全县辖9镇1乡167个行政村(街道、社区),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5.1万。杨国海的脱贫,只是长期以来田东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田东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发展改革委把田东列为以工代赈联系点,1997年又将田东确定为扶贫联系点,先后派出20批34位同志长驻田东、帮扶田东。这些发展改革工作者在田东县的重大规划编制、项目资金落实、专业技术培训、爱心捐赠开展等工作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7年,田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1亿元,同比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25元,同比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16元,同比增长8.4%。在今年上半年全区召开的2018年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上,田东县递交了脱贫摘帽承诺书,立下了军令状,被列为今年计划脱贫摘帽县。

  调研挂职,真扶贫扶真贫

  10月9~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林念修带队赴田东县,实地调研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基层党建促脱贫等情况。林念修强调,国家发展改革委挂职干部要扑下身子、扎根基层,牢记使命用心用情用力真扶贫、扶真贫,怀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以实际行动树立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良好形象。

  此次调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直属机关党委向林逢镇永隆村党支部拨付委管党费10万元,支持永隆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自田东县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定点帮扶单位以来,挂职领导干部带着对我们田东老区人民的浓厚感情,始终牵挂田东老区民生,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田东县委组织部干部二股股长黄彩凤说。

  为了掌握贫困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扶贫开发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对口帮扶工作。

  近段时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少司局单位都走进田东,就田东的科学发展开展深入调研和实际帮扶。

  除定期调研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抽调优秀干部扎根田东,挂任党政领导职务,指导和开展帮扶工作。

  在杨国海居住的林逢镇,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见到了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的刘烨。利用在林逢镇挂职党委副书记的这一年多时间,刘烨已经走遍了全镇21个村(包括4个贫困村),深入细致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在工作中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

  刘烨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解释说,“望”就是多看。作为挂职干部,首先是要多观察基层情况,包括老百姓生活状况、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基层政府的运作方式,建立对基层情况的基本了解。“闻”就是多听。要利用一切机会,包括开会、调研甚至生活中购物、就餐、散步等机会,认真聆听基层百姓、基层干部讲经历、讲故事、讲问题,掌握基层人民最真实的情况。“问”就是多问。要树立问题意识,勤于问问题。同样的问题要坚持多问几个人,防止出现一面之词或者了解到错误信息。“切”就是多思。要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围绕发现的问题主动寻找对策。

  刘烨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派出的第20批驻田东县扶贫工作组成员。从1992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派出20批34位同志进驻田东挂任党政领导职务,为田东的扶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付出很多心血。

  自1997年以来,先后有12位委领导亲临田东开展扶贫调研,检查指导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帮助协调、落实项目资金约20.51亿元,项目涵盖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开发、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挂职干部经常进村入户,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这一切都感染了我们的干部群众,纷纷以他们为榜样,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田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光源说。

  悉心谋划,找对路快发展

  已经脱了贫的杨国海,以前由于没有什么手艺,只能靠在建筑工地务工勉强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又累又辛苦。特别是两个小孩生病后,杨国海背上了很多外债,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看到越来越多的乡邻都通过种芒果树发了财,杨国海的心里直痒痒,可是没有资金、不懂技术,只能整天唉声叹气。他的情况被县、镇领导干部知道后,结合当时的政策,很快为他办理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还找来技术人员教他种植果树。

  如今,分两批种下的500多株芒果树,已经有一部分挂果了,今年就能带来收成。杨国海还利用一部分贷款开了家小卖部,又干起了微商。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生活。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来到同村的另一位村民黄宝全家里,一眼就看到了摆放的学习奖状。“这都是小儿子获得的奖状,老大已经上大学了。”黄宝全说,“2016年我获得5万元无息贷款,种了30亩芒果树,现在不用出去打工,还有了更高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刚开始贷款时,心里没有一点底,就怕赔,也赔不起。是扶贫干部给我打气鼓劲,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黄宝全说。

  “贫困户发展产业,最怕有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增加贫困户负担。”田东县扶贫办副主任曾焕伟说,他们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布局,都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指导和帮助,降低了产业风险,保障了群众增收。”

  据了解,目前田东县确定“芒果、优质稻、糖料蔗、猪、牛、鸡+油茶”为“5+2”特色产业。目前,已被特色产业覆盖的有16059户,特色产业覆盖率为82%。

  正确认识田东县在加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不断调整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一直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帮扶扶贫工作组的一项首要任务。历届工作组同志均广泛深入乡镇认真开展调研活动,与县、乡镇干部广泛交换意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田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指导田东编制一批重大规划。挂职干部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加大对田东的智力支持,近年来,帮助田东完成编制《田东县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广西田东县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实施方案》等重大规划。

  ——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技能,先后为田东县举办12期扶贫培训班,帮助培训880人次,并协调开展“百川励志班”教育扶贫。

  “国家发展改革委挂职干部赫胜彬为田东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多方奔走,不但联系了很好的规划编制单位,还为县财政节省了约200万元的经费。”田东县移民局局长黄大新表示,该规划的编制工作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田东县的经济发展。

  助益长远,稳根基绘愿景

  田东县林逢镇是农业大镇。“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推动现代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型升级。”刘烨介绍,取得了这一共识后,林逢镇大力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的创建工作。

  “2018年,林逢镇成功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获批1153.8万元建设资金,这对林逢镇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田东县林逢镇党委书记葛佳建说,“国家发展改革委派驻到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刘烨,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和镇创建工作组成员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全镇进行了可行性调研,为全镇群众办了实事好事。”

  为贫困地区办实事办好事,尤其是要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大事,这样的理念贯穿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口帮扶各项工作中。

  在田东县,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该县在广西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可是很多人大概不知道,历届国家发展改革委挂职干部帮助落实项目资金30977万元,支持建设公路实施田东至巴马三级油路、田东至天等三级油路等项目,累计总里程1241公里,极大改善了田东县道路交通状况,帮助田东在百色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在广西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多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定点帮扶田东县有效脱贫过程中,落实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1448万元,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落实项目资金15207万元实施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项目工程;落实项目资金5395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二期)和10KV及以下线路建设等工程,不断完善农村电网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用电难、用电贵问题;落实项目资金740万元,实施山茶油育苗基地及种植示范基地等项目,有效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

  近10年来,田东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16.2%,远远超过全国、全区平均水平。“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和驻县工作组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和辛劳血汗。他们求真务实的态度、刻苦深入的作风、科学严谨的管理思路,不断地改变和影响着田东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刘明国说。

  曾经的贫困户杨国海,刚刚重新装修了房子,还购置了一辆小货车。而黄宝全面对明年就要还清的5万元贷款,也觉得没啥太大压力。有固定收入,不用离开家乡,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杨国海们”的心愿正在加快变为现实。(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程 晖 陈佳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