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景區環衛工人展示自己佩戴的“智能手錶”。 文斌 攝

錦旺社區裏的“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

通訊員 朱萬炬 記者 胡儉

垃圾分類餵給“小黃狗”,當場兌換金額存入手機銀行;環衛工人戴着“智能手錶”,遇到大件垃圾直接“呼叫總部請求支援”;公共廁所裝上“傳感器”,臭氣超標會自動報警……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今年8月啓動“智慧環衛”系統建設,藉助互聯網、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探索更多功能,對環衛涉及的人、車、物、事進行全程管理,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精準化水平。

垃圾分類喂“小黃狗”,兩個月回收廢品7110公斤

位於揚州迎賓館對面的錦旺社區,是景區第一個投放智能垃圾分類系統的社區。在“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上,一排六個回收箱,分別可以回收金屬、塑料、紡織物、紙類、玻璃垃圾和有害垃圾。

根據系統提示,記者用手機掃碼,先登錄“小黃狗智能回收”APP,然後把一摞報紙投入“紙類”箱,手機“我的環保金”菜單顯示收入2.81元。其中,2元是首次註冊獎勵,0.81元則是按報紙重量折算的金額。垃圾分類後餵給“小黃狗”,當場兌換金額存入手機銀行,這種方式特別受年輕人追崇。

目前,景區範圍內已安放8套“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效果怎樣?在景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點開智慧景區調度中心電子大屏,系統自動進行大數據分析,8只“小黃狗”兩個月來的業績一目瞭然:共有2041人註冊參與,累計回收廢品7110公斤、飲料瓶9750個,累計節約標煤7959公斤,減少垃圾焚燒2703公斤,減少垃圾填埋4268公斤,節約木材10立方米,回收再鍊鋼鐵390公斤。

環衛工人戴智能手錶,遇大件垃圾直呼調度中心

舊馬桶、破沙發,普通垃圾箱塞不下,有人會隨處扔,放久了就會變成垃圾堆。負責瘦西湖路段保潔的環衛女工朱扣鳳,遇到這些垃圾會點開手腕上的“智能手錶”,對着錶盤上“大件垃圾”圖案摁一下,輕鬆上傳實時定位,智慧景區調度中心就會指派大件垃圾清運車前來作業。

大件垃圾在生活垃圾中佔3%-5%,如何快速及時處理大件垃圾是困擾城市管理的一個難點。錦旺社區負責人戴素麗告訴記者,社區曾經聘請專人,配備專車收集大件垃圾,服務錦旺苑、玉帶河等三個小區,每年爲此支付3萬元左右費用。景區“智慧環衛”系統上線後,這筆費用便節省了下來。

景區環衛工人逐步佩戴智能手錶,不依附於手機,能實時定位,便於班組長有效調度管理。最開心的要數環衛工人,“智能手錶”還成爲了她們的福利,能夠實時監測血壓、心率等健康指標,還能播放音樂、相聲,給她們枯燥的作業增添樂趣。

景區公廁裝傳感器,臭氣、人流量超標就會報警

據介紹,目前智慧景區調度中心接入了五個垃圾中轉站、三個農貿市場、部分公廁和警方432路視頻監控探頭,真正實現環衛管理的智慧化、精準化。

農貿市場垃圾箱內裝有傳感器,無線報警系統可以判斷箱內垃圾有沒有滿、是否需要清運;旅遊旺季,景區公廁人流量大,容易環境髒亂、空氣污濁。憑藉智能公廁傳感系統,調度中心可以對公廁的臭氣、人流量遠程監測,超標就會報警,對公廁保潔人員進行合理配置。

通過對環衛作業車輛的遠程監控,調度中心還可運用大數據分析,不斷優化垃圾回收車輛行駛路線,降低運營成本。

率先打造“智慧環衛”系統,責任落實到“最後一人”

環衛工作“人多、面廣、事雜”,一直以來都伴隨着“髒、亂、沒有技術含量”等評價,運營成本高、作業效率低,許多城市都在探索智慧環衛建設。

景區在引進智慧環衛系統時,邊實踐邊開發邊完善,逐步推進。如“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系統,無需政府投資,由社會上的環保公司投放,通過垃圾回收慢慢收回成本。

景區環衛辦主任吳祖亮介紹,景區在揚州率先打造“智慧環衛”系統,讓環衛運營管理不再是傳統的人盯人模式,代之以數字化、可定位、可追蹤的智慧化管理系統,能對各項環衛工作進行遠程監控、調度、管理,確保把城市精細管理標準和責任落實到“最後一米”“最後一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