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建雄同時兼任湘電集團董事長,並親手創立了湘電風能,在周建雄時期,湘電風電持擴張戰略,2010年,湘電股份風電板塊佔總營收中佔比超過60%。湘電風能內部人士透露,掛牌後會由湖南國資委下屬的投資公司注資,屆時湘電風能將由湖南省國資委直接接管,與湘電集團成爲平級單位。

湘電股份2月19日發出公告,將在湖南省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湘電風能100%股權。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湘電風能2019年新增吊裝容量0.77GW,市場份額3%,在國內風電整機制造商中排名第9。

湘電股份在公告中表示,轉讓湘電風能是爲了聚焦電機、電控和軍工板塊,減少湘電風能對湘電股份經營業績的不利影響。

誰來接手湘電風能?

湘電風能會被轉讓給誰呢?

湘電風能內部人士透露,掛牌後會由湖南國資委下屬的投資公司注資,屆時湘電風能將由湖南省國資委直接接管,與湘電集團成爲平級單位。

“正常的流程是(湘電風能)掛出去,誰都可以買,沒人接這個標,最後由國資委安排由下屬投資公司去接手管理,流程就順了。”上述內部人士表示,計劃在6月底之前,完成湘電風能的轉讓。

具體是哪家投資公司也有端倪。

湘電股份在公告轉讓湘電風能的同一天,公告發布定增預案,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總額不超過10.8億元。湖南興湘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興湘集團)擬以現金方式全額認購。

興湘集團是湖南省省屬唯一國有資本運營平臺,由湖南省國資委100%控股,也將大概率是湘電風能的接手方。

湘電風能並非一開始就確定100%股權轉讓的。

湘電股份是湘電集團的控股子公司,湘電集團持股33.54%。湘電集團陷入困境,以湘電股份原董事長柳秀導爲代表,4位湖南省人大代表提交提案《關於制定實施五年行動計劃全面振興湘電集團的建議》(下稱《建議》),要求湖南省支持湘電集團脫困。

去年5月湖南省國資委回覆這一《建議》時提到:“擬在電氣傳動事業部、湘電萊特、湘電風能等分子公司層面引進戰略投資者,推動具備條件的分子公司實施股權多元化。”

湖南省國資委在回覆中還對湘電風電寄予厚望:湘電風能正積極開拓市場,2019年銷售規模將大幅提升,市場佔有率也將進一步擴大。

知情人士透露,湘電風能最終被100%轉讓,有兩個原因。一是湘電股份需要籌措更多資金,來償還債務;另一方面,湘電風能的管理層,也希望100%轉讓。

如果最終由興湘集團接手,由於最終的實際控制人都是湖南省國資委,將不會改變湘電股份與湘電風能的合作關係。

湘電股份是湘電風能重要的供應商。爲湘電風能提供發電機、電氣控制櫃及相應的物流服務。

分析人士認爲,這也決定了湘電風能還會留在湖南國資體系內,如果被外人接手,湘電股份可能會失去很大一筆業務。

湘電風能起伏背後的體制之因

多位湘電風能內部人士樂見湘電風能被整體轉讓,認爲這會擴大湘電風能的自主經營權,更能快速反應市場變化。

湘電風能也曾有過輝煌過往。2012年-2014年,湘電風能年新增吊裝量一直排在國內風機制造商第5,2014年是巔峯,湘電風能風機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7.63%。

湘電風能的快速發展,與原來湘電股份董事長周建雄有關。

周建雄同時兼任湘電集團董事長,並親手創立了湘電風能,在周建雄時期,湘電風電持擴張戰略,2010年,湘電股份風電板塊佔總營收中佔比超過60%。

正是在周建雄時期,湘電風能衝上了國內風機制造商第5的位次。

也因爲周建雄的支持,湘電風能享受到了集團化的優勢。湘電風能內部人士表示,正是由於集團支持湘電風能,在電機等核心部件研發上,支持配套湘電風能風機產品研發,湘電風能在產品佈局上曾經十分超前。

早在2010年,湘電風能首臺5MW直驅永磁風電機組就已下線,其背後,正是湘電集團在電機等核心部件研發上的緊密配合。

湘電風能一位高管表示,彼時湘電風能在國內質量口碑很好,到2015年底,沒有出現過一例大部件質量問題。

不過同期,業內對湘電股份的風電業務也有質疑,認爲其收入貢獻很大,但利潤表現並不理想。

2013年12月,湘電集團領導變動,柳秀導接替周健雄擔任湘電集團董事長,周建雄仍擔任湘電股份董事長。一年半之後,2015年5月,周建雄去職,柳秀導兼任湘電股份董事長。

柳秀導軍工出身,來湘電集團任職前爲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江麓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柳秀導執掌湘電股份後,提出要回歸核心業務,並戰略佈局他所熟悉的軍工領域,其典型項目是,2015年湘電股份啓動的艦船綜合電力系統研究及產業化項目,總投資近20億元。

柳秀導對風電業務並不看好。他曾明確表示,風電已產能過剩,且風電行業資金佔用大,回款時間長,保持謹慎。

隨着母公司的戰略轉向,湘電風能面向市場推出新機型的速度放慢,2016年沒有推出任何一款新機型。

湘電風能的內部人士表示,集團化的優勢成爲了劣勢,原來發展新機型,兄弟公司就可以配套電機等部件研發,戰略轉變後,想推出新機型,集團卻質疑新機型的市場前景,不願在配套部件研發上承擔風險。

2016年前後,中國風電已經轉向以中低風速風電市場爲主,在中低風速下,更長葉片的新機型可以實現更高發電量,受到開發商的青睞。風機制造商陷入了葉片競賽之中。

湘電風能一位高管承認,在長葉片機型的推出上,湘電風能相對動作較慢,這導致了最後的市場表現不好。

另外,2016年往後,湘電風能風機出現多次質量問題。僅2018年、2019年,湘電風能因外購部件質量問題產生的“三包”問題就超過了10億元,涉及葉片、主軸承和變槳軸承。

湘電風能的質量問題一部分是風電行業固有的批次質量問題,在風機制造商風機產品銷售規模擴大,整個行業又追求發展速度的背景下,出現質量問題在所難免,也不是隻有湘電風能出現這類問題。

另一方面,2015年之後,湘電股份實行集中採購,將湘電風能的財務、招標採購的權力上收。

“集團招標傾向於最低價中標,爲質量問題埋下了隱患。” 湘電風能一名內部人士表示,供應商不經過湘電風能,導致匹配度、響應度都偏低。

周健君接任湘電集團、湘電股份董事長後,情況有所好轉。周健君曾和周建雄搭班,是湘電風能第一任總經理。

湘電風能的新機型推出加速,相應體制也有所變化。

“負責湘電風能招標的人,來湘電風能辦公了。”知情人士透露,但財務大權還在集團公司。

如果興湘集團最終接收湘電風能,由於興湘集團只是資產運營公司,湘電風能將能夠真正實現自主經營。

湘電風能內部人士透露,2019年湘電風能中標的訂單是相比2018年大幅增長。不過由於湘電股份資金壓力,無法鎖定更多上游供用鏈,導致最後交付有限。“很可惜,不然去年我們的吊裝不會那麼一點。”

“還好招標採購權回來了。”上述人士表示,不然“搶裝潮”這麼大規模的訂單,再出現大的問題,“就難辦了。”

相關文章